创造与批判思考教学
2012-07-09王丛思
王丛思
探索如何让教师将创造思考与批判思考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目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列举了20种创意教学策略,选取其中4种创意教学策略,对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对其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给出典型的例子,并从可行性、有效性和发展潜力这几个角度对每种策略做出了评价。
创造思考 批判思考 创意教学策略
一、引言
香港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核心是要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其中包括提升共通能力中的创造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因为这两种能力是香港学生多年来所缺乏的,也是他们将来应付全球化的社会要求所必备的能力。长期以来,香港受升学联考的影响,考试主导教学,且大多是以直接式的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关于创造力和批判思考能力的启发与相关的培训课程。因此,开发创造与批判思考的教材和教学法将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论文探索如何让教师将创造思考与批判思考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目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创造思考
我国有学者认为,创造思考属于高层次认知历程。创造的发生始于问题的觉察及确定,经过心智活动的探索历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并提出方案,而终于问题的解决与验证。创造思考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敏觉、流畅、变通、独创和精进的特质,其成果常以新颖独特及有效为要求,且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
2.批判思考
批判思考属于高层次认知能力,其定义内容包含了检视、比较、判断、归纳、选择等思考过程。这种思考模式的特点为:思想聚焦,有纪律性,逻辑性,是聚合的,约束的,保守的。我国学者张玉成提出,当个体对信息资料内容(包括言论、问题或事物)进行了解与评析,进而明智地从事接受或拒绝之抉择,并判断行为之准据时,即在运用批判思考。
3.创造思考与批判思考的关系
创造思考属于扩散性思维,是以可得的资料为基础,发现其它人可能没想到的方案;而批判思考属于聚敛性思维,是对创造性思维提供的大量方案进行分析与综合,聚焦出一个最佳答案。解决问题是扩散性及聚敛性思维并存的过程,需要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兼顾并重。训练学生的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难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4.思考与教学
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的开发在教学上可以考虑两种模式。一种是把创造力与批判思考能力当作教学目标,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用创造与批判思考的技巧与策略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模式是指教师将创造与批判思考的概念及技巧与各学习领域融合,以培养学生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们若经过培训,掌握创造与批判思考的特性,从而在课堂上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科目内容的同时也提升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20种创意教学策略简述
以下简单列举20种创意教学策略,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提供借鉴。
1.幽默玩意
教师通过玩乐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学校或家里面发生的趣事,使学生对周围发生的趣事增加敏感性,并培养他们的幽默感。
2.感官并用
教师让学生应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使其具有表达情绪的技巧,以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
3.图像联想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连环画,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打开他们的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观察力和想象力。
4.实物推想
教师通过让学生接触到某件物品,并让学生通过改进该物品而产生新用途,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5.类推比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拟。
6.抽象具体化和具体抽象化
教师通过叙事和描绘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地呈现出来,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7.角色代入
教师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投入某一角色中,站在该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来培养创意。
8.团体接力
教师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分组完成任务,运用自主能力和解难能力有组织地连续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直觉创意思维和团体精神。
9.矛盾探讨
教师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事实,包括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一般我们认为对的观念不一定完全正确。
10.模仿再造
教师为学生提供某参照物,让学生替换内容来经历模仿与创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意。
11.强迫组合
教师让学生将两个看似不相关且随机产生的概念联系起来,产生新事物,来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
12.假设想象
教师提出各种困扰悬疑或具有挑战性或开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结局的情境,鼓励学生扩散思考。
13.修订引申
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变换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用新方法演绎某个概念,或改良一种产品,来提高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变通力与精进力。
14.虚构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用具体图解或实例的方式,来表达或说明各种观念、思想、情感或经历。
15.问题解决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思考问题的本质,衍生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最后找到最佳解决方桉,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好奇探索
教师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方面追求各种事物的新意,分析探索新知和新事物。
17.游戏演绎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游戏,寓学于乐,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思考能力,使其更快掌握学习内容。
18.提纲摘要
教师通过让学生为一段文字设计出适当有趣的摘要或标题,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幽默感。
19.延迟判断
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一份课业的过程中,不进行对错判断,直到任务全部完成为止,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毅力,使有价值的创意不至于中途夭折。
20.冒险尝试
教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兴奋感去尝试完成一些非常规的出乎意料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自信与预测未来的能力。
四、4种创意教学策略详述
以下将选取4种创意教学策略,对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给出典型的例子,以供参考。还将从可行性、有效性和发展潜力这几个角度对每种策略做出评价。
1.虚构情节
(1)特性。虚构情节是透过“动态叙事模式”鼓励学生产生想法。该教学策略嵌入隐喻的情节和为处理问题而展开的脚本,使学生朝向预设的道德情意目标前进。
(2)课堂应用。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课上,教师先给初中一年级学生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让学生明白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含意。再让同学3人一组,分别扮演3个和尚,每个角色都要对是否与他人协作获取水源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详细理由,注意语气、用词及身份。讨论后,各人按其身份和情境撰写一篇文章。
(3)评价。虚构情节这种创意教学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通过几分钟的短片,或者通过在幻灯片中显示出情境的简短文字描述,甚至通过教师本人口头的简短描述,便可将设定好的情景或背景传达给学生。在学生方面,学生往往对角色扮演比较感兴趣,甚至愿意为自己的角色辩护。
虚构情节这种创意教学策略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来加深学生对学习问题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观看同学们的表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
虚构情节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该教学策略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科目中,并在课堂讨论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模仿再造
(1)特性。模彷再造就是把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产生新事物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前人的成果加以修改、转换、添加,创造出新的成果。
(2)课堂应用。
句子仿写:语文课上,教师让高二的学生根据以下给定的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任意选择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仿写句子。
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
(3)评价。模仿再造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现代装备先进的教室中,教师有充分条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视觉、听觉方面的范例。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学习问题,也愿意参照已有的范本为自己打开思路,通过模仿与创新解决问题。
模仿再造这种创意教学策略能产生一定的效果。老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参照物,从前人的优秀成果中汲取精华,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出新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还从自己的创作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增加了学习动力。
模仿再造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在未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该创意教学策略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习科目中,并能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科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3.感官并用
(1)特性。发动身体不同的感官来接收来自该学习事物的信息,使左右脑都得到开发,可加深对该学习事物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
(2)课堂应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课上,教师在课堂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播放5分钟的校园生活记录片剪辑,片中包括教室、操场、食堂、寝室等校园场景,让学生认真观看当中的情境及其细节,细心聆听影片中的声音,记下所思所想。然后,让学生各自写一篇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题目的文章。
(3)评价。感官并用这种创意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可行性。当代教室的先进设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满足教学对多媒体的要求,学生至少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在视觉与听觉上接触到学习事物的信息,并且学生大多愿意在课堂上接受数字媒体等途径带来的感官刺激。
感官并用这种创意教学策略能产生一定的效果。教师通过数字媒体或其它手段向学生传达学习内容,更直接,更快速。学生透过对学习事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或味觉的感官方面的刺激,同时开启左右脑,对学习事物认识更全面,印象更深刻,还能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
感官并用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在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该学习策略几乎可以被应用到各种科目的教学中。
4.图像联想
(1)特性。图像能在视觉上向学习者传达信息,而人接收信息的90%来自眼睛。该策略可帮助学生改善视觉想象能力,强化观察能力和情意美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课堂应用。英语看图说话:英语口语课上,教师让初中三年级的同学仔细观察给出的三幅连续的漫画(见附录),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中编成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将编好的故事花3分钟时间用英语口头表达出来。教师会事先提醒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应尽量注意具体的细节描述。
(3)评价。图像联想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师可方便使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图片、动画等图像信息。因图像信息多为电子产品或纸质产品,又便于教师携带。学生在文字充斥的课堂中,也愿意接受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
图像联想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为人接收到的绝大部份信息是来自视觉上的,用图像向学生传达信息更直接,能加快课堂的进度。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能提升观察能力。图像带来的视觉刺激,能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图像产生的美感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以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图像联想这种创意教学策略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该策略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多种科目中,不但在人文科目如语文、政治、历史中能很好地辅助文字的表达,同时还能在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被用来加深对抽象概念关系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教师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迫切需要接受创造力与批判思考能力的培训,掌握创造与批判思考的特性,将具体的创意教学策略融入到科目教学的课堂情境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创造与批判思考教学不但能达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科目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创造与批判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许明辉.香港试行创造思考教学的争议与展望[A].许明辉.创造思考教学设计教材套[C].2003.11-14.
[2]贾馥茗.英才教育[M].台北:开明出版社,1976.
[3]张玉成.思考技巧与教学[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4]陈龙安.创造力的训练与创意教学的推行[A].许明辉.创造思考教学设计教材套[C].2003.21-24.
[5]陈龙安.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
[6]吴翠珊.课室中的创意——创意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