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2-07-09马海玲

2012年11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

马海玲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决定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和概念出发,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的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等特征。它是自人类工业文明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进步,它的实质是提高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构建清洁生产的能源结构,是涉及到社会生产模式、人们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国家权益的深刻革命。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实际上我们每一次的胜利都受到了来自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每次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著名化学家阿累利乌斯曾预言:化石燃料的燃烧将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最终带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当我们在享受传统工业文明带给我们优越的物质生活时,同时,我们也在向生活的地球上肆无忌惮的排放着无以数计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如若任其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气温每年都以0.2℃的速度上升。相关研究表明:若要避免发生全球性的极端恶劣气候,要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控制在人类社会工业化水平前的2倍以内。由此,发展低碳经济逐渐走上了国际经济政治的舞台。

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意识到只有做到低碳排放才能使经济持久发展,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199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首次明确国际社会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英国政府基于能源环境发展的需要,以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生活为目标首先发表了《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白皮书。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也都先后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纷纷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标准的确定以及市场准入等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以其紧跟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2007年,联合国在气候变化大会上制订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巴厘岛路线图”,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将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责任,关于低碳排放也是义不容辞。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讨论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对低碳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概括。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传统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的工业和农业提出来的。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行地区清洁生产的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生产以及保持全球生态的平衡。这是整个人类社会从高碳排放时代向低碳排放演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高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主要的是关乎人类社会长治久安的问题。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何为低碳经济?它就是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以及产业转型等积极的手段,尽最大可能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个体或组织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积极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是要积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低碳经济作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形态,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要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降低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发展以低能耗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但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主要问题是:工业比重较高,而低能耗的服务产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中的比重相对偏低;而在比重较高的工业结构中,具有高碳排放特征的重化工工业则占到整个产业比重的70%。虽然,近30年来中国GDP每年都以9%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但这也是以几倍高碳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急需钢材、水泥等高碳能源作保障,这些能源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如果我们任其发展下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不复存在。因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高碳能源的消耗,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承担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2)优化资源、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典型的高碳结构特性。化工能源占整个中国能源结构的92.7%,其中煤炭占到68.7%,石油占到21.2%。在电力发电中,水电发电比例只占到20%左右,而具有高碳特征的火电则高达77%以上。据相关研究预测,中国在未来的20年将有1.8万亿投入电力行业发展,其中火电的发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对恶化的环境来说是雪上加霜。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经济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又是高碳消耗行业。有关资料显示,过去的10年间,中国能源消耗达到了6.8%,而其中工业能源消耗就占到了整个能源总量的70%。

比较东西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现:长期以煤为主要能源的消费为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中85%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于煤燃烧所引起的。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传统的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结构,我们经济的发展成果将会被环境的恶化所蚕食,更严重的是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成为当务之急。新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由于高碳排放导致的环境的恶化将会有所改善,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在整个能源供给上的可持续性,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减排行动中,以实现个体和组织碳排放的目标。

(3)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道路。

目前,国家或企业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但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低,研发和创新经费和能力不足,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很多的专利技术主要靠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出售相关的技术专利,但实际情况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一些淘汰的技术或设备。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积极实施“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但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因此,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进行自主研发成为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国家积极扶持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比如已将低碳相关技术纳入到国家“863”和“973”等重大科技支持计划中。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扶持,关于能源发展的相关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相关新能源产业和技术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若整个国家能加大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整个的社会经济也许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 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低碳发展道路应该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经过近几年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国家“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遏制全球温室变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还要继续朝着节能减排的目标努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采取积极稳健的策略。在低碳经济环境中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

(1)推广普及低碳理念,积极建设低碳型社会。

对于低碳理念的普及和推广,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与普及力度,转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相处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宣传媒介和工具,积极宣传低碳经济的内涵。消费者作为低碳产品的使用者,在节能减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从消费者入手,向其宣传低碳理念,引导其低碳生活方式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让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作为消费者行为的准则,最终引导企业积极生产低碳产品。企业作为碳能源直接的消耗者,也具有关键作用,引导企业切实贯彻低碳经营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加快落实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关乎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将高碳产业向国内转移,对于我们的减排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低碳经济的契机,改变传统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向国内转移的高碳排放的行业采取更为严格的进入标准,设置更高的进入门槛。同时,要积极开发新型能源,改变传统的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向以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型能源消费。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提升现有能源的利用率,促进对相关资源的二次利用,把调整能源结构与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低碳环境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的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薄弱,为此国家要加大对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一批国家级低碳技术研究机构的发展,整合国内外的技术资源,加强对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的研发,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主要的是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积极鼓励企业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4)加快政策体制创新与法律体制建设。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失去了法制建设低碳经济的建设都是无根之木。国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要明确提出将“低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出台清晰的、稳定的鼓励政策,努力划分主要行业和重点行业的责任,花大力气解决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坚决维护低碳经济的建设。同时,针对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的现状,急需一部《低碳经济法》的出台,并加强诸如《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能源的立法工作。还要对现有的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适时修订完善,如《环境保护法》、《电力法》和《煤炭法》等,使我国低碳环境下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将相关法律政策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雪丽, 荆友奎.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 社科纵横, 2011, 26(4): 19 – 21.

[2]庞瑞, 周浩.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0, (3): 10 – 11.

[3]付允, 马永欢, 刘怡君, 牛文元.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3): 14 – 19.

[4]宫在芹.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 能源环境保护, 2010, 24(6): 5 – 8.

[5]程天权, 杨志.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经济纵横, 2012, (9): 1 – 8.

[6]刘茜.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 商业时代, 2012, (25): 110 – 111.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