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集30年给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启示

2012-07-08左伏桃

专用汽车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专用汽车集装箱制造业

本刊记者 左伏桃

9月22日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产30周年庆典暨中集集团战略与领导力论坛在深圳举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出席并致辞,来自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计200人参加了论坛。

从深圳蛇口一个小渔村破土动工的小型合资公司到遍布全球150个分公司的国际化集团公司,从集装箱加工小厂到涉及九大板块的多元化产业,从不到60人的小型队伍到超过6万规模的精英团队,中集集团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里,有改革开放初期初尝胜利果实的甜蜜,有遭遇挫折濒临破产的苦涩,有勇立潮头成为世界集装箱产业龙头老大的成功经验,有卧薪尝胆不断超越自我的走向产业多元化的宝贵经历。对此,陈锦华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集集团30年的成功发展,从侧面展现了中国制造业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

中集的成功可圈可点,中集的成功值得借鉴。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专用汽车产业,中集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中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及中国制造业思考。

一是制造业大有可为,中国制造业也能够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崛起,大量的资本流向这一领域;而房地产业的暴利也让一直处于微利状况的制造业更加处于劣势地位,很多企业家开始动摇从事制造业的信念,大量资金从制造领域流失,制造业信心指数急剧下降。

而以中集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的坚守与成功,再次告诉人们,制造业大有可为,中国制造业不仅可以在世界制造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可以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成为龙头老大。中集的集装箱产业做到了这一点,中集的专用汽车产业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中集车辆集团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其部分专用汽车产品已成功进入欧美等主流市场,而9月高调亮相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也再次向世界宣布中集的车辆产业有信心做到世界第一。

二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与相关多元化。

在庆典上,中集总裁麦伯良回顾了中集集团的发展历程,30年来中集立足深圳,延伸中国,走向世界。他说,中集集团始终遵循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与伙伴和社会共赢的经营方针。

以集装箱制造起家的中集集团2000年已经在全球该行业中连续保持五年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0%。“我们开始意识到单一产业隐藏的危机,于是进行了相对多元化的转变,发展高端制造业务,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务,培育未来增长点,抵御行业的周期性风险。”麦伯良透露。

资料显示,目前中集业务覆盖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和化工装备、海洋工程等9个业务板块,在中国以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地拥有15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但其核心产业却始终围绕物流装备与服务这一领域。未来五年,中集将定位于为全球物流、能源行业提供领先的物流装备和服务。

三是超前的市场意识与适时的产业转型。

超前的市场意识与适时的产业转型也是中集全球化运营可圈可点的宝贵经验,中集总裁麦伯良表示,中集就是学会了在相关产业在全球化中把握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中集敏感地预见到中国将以比较优势成为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在集装箱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把握了机会,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行业的整合,加速了这一产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进程。这一发展模式中集正应用于车辆业务。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集也受到了一定冲击。麦伯良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集认识到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中集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精细化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务和现代服务业务,增强企业抵御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能力。

在中集30年华诞庆典专题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如此评价,中集的30年交出了两份答卷:前20年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证明了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最近10年,中集又交出了第二份答卷。这份答卷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企业只有抓住自身转型这个关键,才能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挑战。面对严峻国际市场,中集突破重重难关,继续获得快速发展。2011年集团销售额达到640亿元,是10年前的7倍,75%的销售额仍然在国外。同时,中集自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个本土制造商,正转型为依托制造优势的全球运营商。

猜你喜欢

专用汽车集装箱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推广新能源专用汽车 任重道远
新能源专用汽车该如何撬动市场?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专用汽车新品百花齐放
宝马展:专用汽车亮点多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