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2-07-07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主任
◎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 平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9.2%的增速比2010年实际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比当年预期目标超出1.2个百分点,但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也有利于按照主题主线的要求,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将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比2011年实际增速和预期目标都有所下调,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走势,也体现了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的要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扩大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基点,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扩大消费,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物价涨幅5.4%,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4%左右的调控目标;但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采取综合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自7月份以后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开始趋缓,到12月份当月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4%左右的水平。
稳定今年物价水平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农业连续八年获得丰收,生猪、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供大于求,流通秩序得到整顿,政府调控监管能力增强。所以,把今年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我们是有信心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国际市场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震荡等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处于紧平衡状态,一些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呈现长期趋势,还要适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今年稳定物价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包括:继续稳定生产、增加供给,继续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两个“36条”,目前民营经济已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毋庸讳言,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行业、领域,仍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国务院强调,对于解决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要求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现在,各相关部门都在认真开展工作,研究起草相关的实施细则,确保按时出台。我们相信,经过各方面努力,民间投资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2011年6个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了3个,有3个没有完成。没有全部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目标,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到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比较粗放,结构调整滞后,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比较大,产业技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节能减排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需要,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相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对此应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