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体验性旅游开发构想

2012-07-06向德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体验性楚文化旅游者

向德富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今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协议旨在加大对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投入与支持力度。[1]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旅游对遗址保护以及开发和荆州的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合理、创新的开发模式才能符合体验经济时代发展需求。

一 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资源概况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2]楚纪南城大遗址有着丰富的楚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这些遗址资源大多风化腐蚀得极其严重,旅游的观赏性大大降低,活化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资源,要求我们有效、充分地挖掘楚纪南城大遗址资源的旅游价值,提升大遗址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

根据楚纪南城大遗址总体旅游空间的旅游资源的复原和构想,以尊重遗址的原真性为原则,开发分级区和景点设施,协调处理荆州城与楚纪南城大遗址环境的关系,以求得遗址与现代建筑空间的景观过渡,进而达到保护楚纪南城大遗址的目的。

表1 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资源的概况和开发构想

二 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大遗址类传统的旅游项目大多数是观光、陈列展览、导游讲解等单一的模式和方式,缺乏特色,无法让旅游者生活方式得到有效的体验,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旅游活动。构建楚纪南城大遗址文物遗址、历史文化元素与自然生态、旅游者四者融合的“四位一体”多维度旅游体验,要做到将自然、遗址、文化、旅游者四者有效结合,走以文物遗址为主体、自然生态为环境、历史文化为氛围、旅游者的感知为目的的和谐旅游发展路线。

依据大遗址在保护利用中的不同特征,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主要模式有:遗址展示区、博物馆模式、旅游景区、遗址公园。这些传统模式突出了“保护”的基础地位,对我国大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遗址体验旅游中要以商品为道具,激活消费者内在心理空间的积极主动性,引起消费者心中的热烈反响,从而创造出让消费者难以忘怀的经验活动。大型文物遗址的体验化,不但要改变传统博物馆单纯的被动参观模式,更要提高游客参与性,让游客置身于精心展示的情境与场景中,让游客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感悟,来领略文物遗址的丰富内涵,解读文物遗址中各类文化符号的含义。同时,要尽可能地通过文物遗址的衍生物,如参与性较强的文化节目、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来增强游客体验的深度与丰度。

图1 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模式和保护系统的关系

(一)对待楚纪南城大遗址景点的保护和开发,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科学地恢复本体遗址的原貌

例如对烽火台、水门、水井群、窑址、宫城、南垣东门、护城河、龙桥河、码头、栈道,楚城这些古迹应尽量维持原貌,还需要对各个单体遗址之间的空白地带进行填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重现楚纪南城大遗址当年恢弘的气势,展现出华夏辉煌灿烂的文明。

(二)修复楚纪南城遗址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好遗址的生态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中明确地提出了景观设计的三元: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3]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需保护好遗址的生态系统,植树种草、蓄积水源和构建山水环绕、绿树成荫的遗址的历史风貌。对功能分区的绿化营造特定的纪念氛围,使得遗址的历史文化、审美、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多维度旅游价值,形成物质的、视觉的、精神的以及其他文化层面的背景环境之间所产生的重要联系。

(三)遗址旅游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业态

加强对遗产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创新,对楚纪南城大遗产赋存进行遗产活化,真实体现楚文化特色、荆楚大地地域特点有极大作用,更有助于为整个旅游过程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对编钟乐舞再现,真实反映楚人穿戴服饰,这些细节的设计都可以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四)实现遗产体验性旅游,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核就是旅游体验[4]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性旅游开发要以提高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为目标。旅游者对于体验型旅游产品的体验质量受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等因素的影响。[5]。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性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需要注重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

三 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性旅游产品的开发

探寻并创新出科学合理的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体验性旅游的产品,要使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以景区设计提供的的旅游产品为中介,通过自身感性认识达到心理上的共鸣,从心里产生愉悦感。诚然,这个与旅游者的主观判断有关。

对楚纪南城大遗址的保护与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是矛盾的统一体。保护是为了发挥遗址的多元性价值,产品的合理适度开发则是这些价值的直接转化的过程。当然,遗址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历史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因此在处理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保护为主,体验性产品的开发要在保护好楚纪南城大遗址的前提下进行。

(一)在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加强深层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产品的深入开发,提升游客的旅游感受值,加深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印象

可以增加游客在体验活动中参与有关楚人政治、生活的各种情形和实践活动,也可以为游客提供与楚纪南城大遗址资源主题相关的精美艺术品和美术品等等。这样既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也可以增加文化遗产景区的旅游收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扩展楚纪南城大遗址资源历史文化的外延,举办文化品位高的荆楚文化旅游活动

以楚纪南城大遗址、熊家冢陵墓为代表的荆楚文化,反映了楚纪南城大遗址的文化特点,举办以楚文化为主题的仿制,更有益于游客体验到荆楚文化。旅游节庆项目设计尤其要增加旅游主体的体验和亲身参与,例如举办大规模熊家冢陵墓的模拟考古、楚人祭祀场景演出等,让旅客置身其中,真正体验遗址旅游的魅力,更在放松身心的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加强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线路的“一体化”建设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对旅游者在文化遗址中的体验旅游有着重要影响。坚持发展楚文化旅游的政府主导,根据湖北楚文化资源特色、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在楚纪南城大遗址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新旅游线路的建设尤为必要,如将楚文化景观纳入到湖北两条热点旅游线中:从武汉—荆州—宜昌—秭归(长江三峡)和从武汉—随州—襄樊—十堰(武当山)。除此以外,也可以立足区域内外线路的联网,建设“大区域”旅游圈,实行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选择多元化、多层次、圈层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6],吸引自驾游、团队游等自助旅游模式,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交通的快捷、方便,给旅游带来愉悦的感受。

(四)完善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服务网络

在提升旅游者体验旅游质量的过程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首先,要将饱含楚国特色的服饰、饮食、住宅、交通工具、民风民俗、娱乐项目创新的、全面地转化成现实旅游产品;其次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多级接待服务网络,培养优质的旅游人才;再次,完善楚纪南城大遗址旅游的骨干交通网络和交通标志等基础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最后,应做好“一条街”服务模式,复原楚纪南城作为都城的繁荣景象,设计出“古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

[1]文物局.文物局与湖北省签订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EB/OL].[2012 -03 -04].http://www.gov.cn/jrzg/2010 -03/04/content_1547785.htm.

[2]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0-126.

[3]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1-3.

[4]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4):7 -10.

[5]谢彦君,等.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75-77.

[6]向会斌.“宜荆荆”区域旅游线路设计与深度开拓构想[J].梧州学院学报,2011(2):34 -36.

猜你喜欢

体验性楚文化旅游者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