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2012-07-05龚美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龚美琴

龚美琴:女,大专,主管护师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问题,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而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可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提高肢体功能状态,改善病人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30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均经CT及X光片证实,所有病人意识清楚,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男27例,女33例。年龄65~84岁,平均(71.7 ±6.5)岁。GardenⅡ型35例,GardenⅣ型25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8例,经颈型22例。手术时间为受伤后1~7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不慎摔伤48例。将该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口头宣教、书面资料阅读、示范操作等方式给予术后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按摩和挤压病人的患肢,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术后第1 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运动时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 cm,保持5 s,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5 min/次,3次/d,以后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对踝关节和小腿进行治疗。手术第2 d,采用CPM机进行踝、膝、髋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2周(第二阶段) 当病人的健侧下肢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后,可指导病人行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 <30°,5 min/次,3次/d,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开始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注意病人不良反应,如有恶心、心慌、心跳加快、出冷汗应停止练习[2]。在病人体力许可范围内参与进食、穿衣、梳洗、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3~4周(第三阶段) 指导病人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适当对患肢增加负重,缓慢的原地踏步练习,半蹲起立、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过度到完全负重。

1.3 评价指标 (1)自理能力。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能力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3]。(2)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3)并发症发生包括: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缺血性坏死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自理能力改善比较(表1)

表1 两组病人自理能力改善比较(分,±s)

表1 两组病人自理能力改善比较(分,±s)

注:两组病人自理能力改善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术前 术后2周生活能力评分术前 术后2周对照组30 34.57 ±2.31 41.51 ±3.08 26.67 ±17.82 42.14 ±18.41观察组21.58 30 33.56 ±2.14 69.42 ±5.14 26.75 ±18.43 61.52 ±

2.2 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表2)

表2 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表2 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注: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3观察组个月30 66.45 ±7.11 89.43 ±6.67 90.05 ±7.12 91.27 ±9.58对照组.67 30 67.09 ±9.26 75.57 ±9.24 83.35 ±6.79 90.81 ±8

2.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1例切口感染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出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7854,P >0.05)。

3 讨论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及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具有费用较少、创伤较小、恢复快等优点,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康复训练的原则是尽早活动髋关节,在保护下负重[3],其目的在于防止肌肉萎缩、髋关节黏连、软骨变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促进病人身心全面康复。

有研究显示,康复护理程序指导锻炼可显著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3]。本研究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程序,遵循程序化与个体化结合的原则,针对骨折病人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被动、主动肌肉舒缩运动及对小腿按摩和挤压,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减轻了患肢的肿胀和疼痛[4]。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病人依从性好,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自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康复护理程序显著促进了髋关节的血液、淋巴循环,增加了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加速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的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这提示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总之,康复程序可显著促进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1]黄丽华,刘 艳,薛淑芳,等.全髋置换后康复干预时间与效果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9):1755 -1758.

[2]张晓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7):16 -18.

[3]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4]曾锁林,丁焕文,徐国洲,等.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训练[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5):379 -380.

[5]谢青梅,王建炜,张光明,等.早期介入ADL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6):11 -13.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