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铁力市鹿鸣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2-07-05于海军

科技传播 2012年12期
关键词:鹿鸣含矿钼矿

于海军

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北京 100039

黑龙江省铁力市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翠宏山-二股铁多金属成矿亚带的中南段[1],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1′58″~128°33′48″ , 北纬47°21′35″~47°22′39″ 。通过2009-2010详查工作,圈定工业矿体1个,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钼资源金属量730672吨,平均品位0.09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钼钼资源金属量21155吨,平均品位0.081%。

翠宏山-二股成矿亚带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铅、锌、铁、钨矿集区之一,鹿鸣钼矿床是该成矿带内发现的首例超大型钼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在鹿鸣钼矿详查工作基础上,从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矿区含矿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以及成岩时代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鹿鸣钼矿床成因,为今后该区域上地质找矿以及成矿预测等工作提供指导。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鹿鸣钼矿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的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结合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陆缘造山带[2]。

区域上出露地质体以不同时代花岗岩体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正(碱)长花岗岩组合为主[3],燕山期少量的侵入体呈岩枝、岩株状产出。地层主要呈捕掳体状零星分布于岩体中,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寒武统铅山组(∈1q)、下白垩统淘淇河组(K1t)、中奥陶统大青组(O2dq)和小金沟组(O2x)、上二叠统五道岭组(P2w)、下二叠统土门岭组(P1t)、上侏罗统帽儿山组(J3m)、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区域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多与早古生界地层关系密切 [3](图 1)。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为NE,NW及SN向[3]。受后期构造和岩浆岩的破坏,区域内的褶皱构造形态已不完整,地层主要表现为单斜岩层[4]。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仅沿沟谷分布有第四纪全新世松散堆积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所占据(图2)。

2.2 构造

矿区内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受区域上NE向的北关-平安-鹿鸣-伊林断裂和NW向的北列河-联合断裂的控制,形成NE、NW 向次级断裂,主要呈棋盘格子状, 有利于成矿。鹿鸣矿区东部发育一近南北向断裂(F3),该断裂为鹿鸣钼矿区钻孔实际控制,断层倾向85°,倾角50°~60°。该断裂为后期破矿构造,明显错断鹿鸣钼矿体(图2)。

图1 小兴安岭东南区域地质及矿产分布图[3]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主要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钾长花岗岩,其中二长花岗岩为鹿鸣钼矿床的主要的含矿岩石,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和东部,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在矿区的北部出露,细粒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零散地出露于矿区中部和西南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分布矿区的中心部位,具弱辉钼矿化,而在矿权区西部712钼矿区可见大范围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含弱辉钼矿化,品位相对较低,F3断层下盘揭露了一套新鲜的钾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为断层接触(图2)。鹿鸣-兴安-前进林场一带主要含矿花岗岩,成岩时代从早到晚分别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3]。

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东部发育热液角砾岩筒,地表呈北东向展布的不规则椭圆状(图2),矿化较好,角砾成分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粒度在几毫米至数厘米之间,硅质胶结,网脉状石英脉较发育,石英脉宽几毫米至数厘米。该岩筒的形成可能是受构造影响,强烈破碎。后期岩浆热液胶结形成。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1条矿体,含矿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热液角砾岩。矿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表呈短轴状,出露长度1公里,最宽1公里,面积约1km2,矿体控制最深为698m,平均品位0.092%。在勘探线剖面上,I号矿体西侧为断层F3切断,与钾长花岗岩呈断层接触,断层倾角50°,呈较快速尖灭趋势。矿体北部、东部、和南部边界均为内倾收缩,矿体总体呈锅状,矿体中心部出现弱矿化核,规模较大,矿化不连续且品位相对较低,其中夹石的岩性主要为热液角砾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图2,图4 )。

图2 鹿鸣钼矿矿区地质图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其次为反应边结构、脉状/网脉状结构和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等。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多呈细粒鳞片状,多沿石英细(网)脉两侧分布,粒径以0.1mm~0.4mm为主,部分小于0.1mm;黄铁矿主要呈细粒浸染状,粒径以0.1mm~0.3mm为主,部分小于0.1mm;黄铜矿呈细脉状,含量很少,粒径多小于0.1mm。镜下三种主要金属矿物见共生现象。另外矿石中还发育有少量的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等,粒度多以0.1mm~0.3mm为主,部分小于0.1mm。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其次为伊利石、高岭土、绿泥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蚀变较发育,后期破碎较严重。

图4 鹿鸣钼矿床4号勘探线剖面图

3.3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内侵入岩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钾化、伊利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其中硅化、钾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分布范围大,具有面型蚀变特征,与辉钼矿化关系密切。

矿区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从内向外可划分硅化-钾化带、硅化-伊利石化-钾化带、青磐岩化带,剖面上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图2,图4)。

硅化-钾化带分布在矿体中心部位,在似斑状花岗岩内发育,蚀变主要硅化、钾长石化,硅化主要为石英脉(网脉)状,大颗粒石英集合体状硅化。钾长石化主要为蚀变原岩中的斜长石等的面状钾化,石英细脉两侧的呈钾长石加大边的脉状钾化,该蚀变带内矿化较弱,构成了矿体中心部位的弱矿化核。

硅化-伊利石化-钾化带分布在硅化-钾化带外侧,呈不规则椭圆状,西南部为F3断裂切断。辉钼矿体主要产出于该蚀变带。硅化主要为强烈的细(网)脉状硅化,面状硅化也较为发育,常见长石斑晶被细粒石英交代。伊利石化主要发生在斜长石内,斜长石表面呈淡绿色。蚀变带内亦有少量弱绢云母化蚀变。

青磐岩化带分布在硅化-伊利石化带外侧,向外侧未封闭。青磐岩化在矿区不同部位特征稍有不同,矿区北、北东部主要发育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主要呈细脉状、薄膜状,辉状钼矿化和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在绿泥石表面,岩石较为破碎;南、东南部以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绿泥石化主要呈薄膜状,碳酸盐化多呈方解石脉出现,黄铁矿化主要呈团块状。

表1 鹿鸣钼矿含矿花岗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

4 含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特征

本次工作中,在不同部位采集含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化学全分析和稀土元素分析(表1、表2),结合前人[5]鹿鸣钼矿区的6个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

含矿花岗岩高SiO2(53.77%~82.14%,平均69.71%);Al2O3含量较高(8.63%~21.55%,平均14.72%);富全碱(K2O+Na2O)(4.67%~10.85%,平均7.53%);富钾K2O > Na2O,可能与岩石钾化较强有关, 低 TiO2(0.23%~0.67%,平均 0.40%)、MgO(0.22%~2.44%,平均0.88%)、CaO(0.44%~9.44%,平均1.97%)。在K2O-SiO2图(图3)中,含矿花岗岩大多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属于钾玄岩系列。在A/CNK-A/NK图(图3)中,岩石大多属于过铝质。总体来看,含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

图3 鹿鸣钼矿含矿花岗岩的w(K20)-w(Si02)和A/NK-A/CNK图解

含矿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 47.99×10-6~217.41×10-6,平均 149.02×10-6,轻重稀土比(LR /HR)为 6.4~19.07,平均10.35,属轻稀土中等富集。各样品稀土配分曲线(图略去)基本一致,呈右倾的“V”字形。δEu在0.51~0.92之间,平均0.61,具有中度负Eu异常;δCe在0.82~0.97之间,平均0.93,Ce异常不明显。(La/Yb)N在5.92~26.36之间,平均11.11,多小于20,其源岩可能有深部物质的加入,可能与地幔作用或是地壳成熟度较低的下地壳岩石有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含矿的花岗岩可能具有壳幔混源特点。

表2 鹿鸣钼矿含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10-6)

前人[5]分析的鹿鸣钼矿床6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矿区内花岗岩主要表现Ba(345×10-6~1164×10-6,平均 620×10-6)、Nb(2.49×10-6~9.3×10-6,平均 4.99×10-6)、Sr(107.70×10-6~532.30×10-6,平均 278.36×10-6)亏损 , Ba、Sr亏损主要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K、U(2.84×10-6~8.7×10-6,平均 4.98×10-6)相对富集,说明源岩受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鹿鸣钼矿床的花岗质岩石表现为低 Sr(107.70×10-6~532.30×10-6,平均278.36×10-6)、低 Yb(0.86×10-6~2.7×10-6,平均 1.57×10-6)的类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其构造背景可能与加厚的地壳有关, 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3]。

5 矿床成因

鹿鸣钼矿床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石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与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分带和矿化特征相似,其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床。

鹿鸣钼矿区以北几公里的翠岭钼金矿处于翠宏山-二股成矿亚带内,与鹿鸣钼矿床成因类型相似,也为斑岩型矿床,含矿花岗岩也具有相似性,其含矿花岗岩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斑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99.4Ma~225.0Ma[6],细粒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 201.7Ma~195.3Ma[7],年龄范围在 195Ma~225.0Ma, 表明与矿化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经历了多期次成岩作用,含矿斑岩体开始形成于晚三叠世,最终结束于早侏罗世[3]。鹿鸣钼矿区中心和712高地钼矿区主要为含弱辉钼矿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翠岭钼金矿区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同期形成,而鹿鸣钼矿区新鲜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在174.0±1.9Ma[5],形成于燕山早期,说明鹿鸣钼矿床也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岩作用。

含矿花岗岩为过铝质和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源岩可能有深部物质的加入,可能与地幔作用或是地壳成熟度较低的下地壳岩石有关。含矿的花岗岩可能具有壳幔混源特点。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鹿鸣钼矿区花岗岩为类喜马拉雅型花岗岩, 说明其构造背景可能与加厚的地壳有关, 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

综上所述,鹿鸣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可能具有多期次成岩作用,其中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含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壳幔混源花岗岩特征。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

[1]韩振新,徐衍强,郑庆道.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96-132.

[2]赵春荆,彭玉鲸,党增欣.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12-45.

[3]韩振哲,金哲岩,吕军,等.小兴安岭东南鹿鸣-兴安-前进地区早中生代含矿花岗岩成岩成矿特征[J].地质与勘探,2010,46(5):852-862.

[4]时永明,崔彬,贾维林.黑龙江省铁力市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7,43(2):18-22.

[5]张苏江.黑龙江省铁力地区钼(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4-52.

[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中华人民共和国1:5万安全、卫星林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项目报告,2008.

[7]唐文龙.黑龙江省前进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预测[D].长春:吉林大学,2007:23-27

猜你喜欢

鹿鸣含矿钼矿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全球十大钼矿
呦呦鹿鸣——中国古代器物之《五彩百鹿尊》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呦鹿鸣》正当其时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
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