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场管理层业绩考核改进探讨

2012-07-04李青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戍边团场兵团

文/李青松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集党、政、军、企为一体的高度集中的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屯垦戍边的特殊制度安排,在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新疆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屯垦戍边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取向的异化。

一、屯垦戍边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

国家是屯垦戍边政策的制定者;兵团是以屯垦戍边为自身历史使命的特殊组织,团场是屯垦戍边的具体执行单位,团场管理层是屯垦戍边使命的执行代理人;团场一线职工是屯垦戍边大军的一分子,是屯垦戍边的基石。在国家、团场管理层和团场一线员工三个屯垦戍边的主要相关主体之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冲突:

一是团场管理层与团场一线员工的利益冲突。团场管理层是国家屯垦戍边任务的受托代理人,鉴于屯垦戍边的特殊任务,国家在进行授权的时候,赋予了团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权限。在团场范围内,团场管理层的权限非常集中,有很强的权威,这就造成了在团场这个特殊组织里,团场管理层与团场一线员工不可能像普通企业里的员工一样能够平等的参与劳动力合同的谈判,必然是一种单边合同,同时团场管理层借助这种特殊的地位,以各种借口转嫁自身的风险和业绩成本。以南疆某团场为例,团场的主要业绩来源有三项:土地承包费、团连管理费、农产品购销差价,如果说土地承包费还有一定的理由的话,团连管理费和农产品购销差价都是团场管理层利用其优势地位强加在一线员工身上的,也是团场管理层与团场一线职工冲突的根源。

二是国家与团场一线职工的利益冲突。兵团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其党、政、军的职能是公共服务职能,但却没有相应的财政收入,于是兵团很大一部分行政运行成本分摊到了一线员工的身上,这是造成兵团一线职工负担重,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团场一线职工的流动性很高,一线职工的流动具有代际退出和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替代的特点。团场一线员工到兵团团场来的主要动因是追逐经济利益,而非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团场有利可图就留下,无利可图就用脚投票,如果没有使其扎根的稳定利益预期和制度基础,就必然会造成团场一线职工的高流动性。国家屯垦戍边目标的实现必须是由人来完成,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和低素质化使得国家屯垦戍边的基础不稳。因此,造成一线员工个人利益与国家屯垦戍边目标的冲突。

三是国家与团场管理层的利益冲突。主要是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造成的利益冲突。团场管理层是有任期的,其有在自己任期内出政绩的内在动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团场管理层会集中绝大部分精力发展经济,从而忽略了戍边的目的和使命,使得屯垦戍边的手段与目标倒置。同时,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借助自身的优势地位,在与一线员工签订承包契约的时候忽视一线员工的利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道德风险,甚至是逆向选择的情况。同时,这也加重了前两个冲突。

二、国家对屯垦戍边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在支持屯垦戍边能力建设方面,对兵团的支持力度在逐渐增强,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逐年增加;二是在团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市,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解决兵团事权和财权不一致的情况。这些措施在缓解国家与团场管理层和国家与团场一线职工冲突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兵团设市的地区,在管理上存在双轨制的问题,即在市区使用城市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在市区之外的市辖区团场依然用老的管理体制,各团场依然隶属于各师,各市对市辖区的团场没有管辖权,团场一线职工没有因为设市取得相应的财权而降低其身上所负担的行政管理成本。

三、目前团场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内容

目前矛盾比较尖锐的还是团场管理层与团场一线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改进团场管理层业绩考核。

兵、师党委对团场管理层的考核分为常规考核和非常规考核。常规考核就是年度考核,因为该考核指标一般都是定性指标,如政治觉悟、思想态度、能力怎样等常规描述指标。所以,如果没有做出重大贡献或出现重大失误,各团场管理层的考核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对团场管理层的行为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团场管理层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非常规考核,主要是指兵团党委每年按《兵团经济发展争先创优奖励办法(试行)》和各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对农牧团场领导进行考核,主要以排名次的方法进行,内容主要涉及团场的经济指标,并且与领导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这些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主要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 1)

各师对所属团场的考核,按这个指标体系进行打分排名,对名次在前十名的按照排名先后给予嘉奖,对于考核成绩不佳的团场不予以惩罚。各师在制定本师考核具体指标的过程中,会根据各团场的具体环境和发展状况,在经济发展目标方面加入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如农作物的产量等具体任务,但涉及工业产值、引资情况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等与团场发展潜力和团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指标较少。在社会进步指标方面可以看出团场存在的上访问题较为严重,这有历史的原因,也与团场管理层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的频繁变动有关,上访问题成为影响团场社会进步和稳定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考核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种考核体系是引起国家、团场管理层和团场一线职工利益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这个考核体系并没有屯垦戍边的一些特殊要求放进来,比如民兵训练、人员的流动性等;其次,对团场管理层的考核指标过于强调经济指标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考虑不多,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再次,在这种以主要经济指标评价团场管理层业绩的政绩观的引导下,团场管理层将农业指标增长放到了一个一切工作的首位,只要农业产量上来了,其他的都好说,这就导致了团场管理层对农业指标的畸形追求,而对有利于团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民生工程的有关指标考核不够重视。通过指标我们可以发现,团场管理层的行为是跟着这个考核指挥棒走的,经济指标中团场净利润和人均收入增长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而在考核指标中农业产量指标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团场管理层自然会加强团场第一产业的内部控制力度,这就造成了目前连队技术人员较多,抓生产的力度空前,另一方面将连队职工变成了“傻瓜式”职工,一切农业种植的技术环节都是由连队技术员控制。这一措施取得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提供了收取管理费的理由(这种理由是基层职工不愿意接受的)。为了将利润都留在自己的团场,每个团场都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厂,设卡不让团场农产品外流,进而控制进销差价,提高团场管理层的业绩。这也是兵团党委禁止各团场设卡让农产品流通的命令无法执行的原因所在。在团场考核的指标中虽然设了所谓的社会进步指标,但这些指标内容有其名而无其实,而将真正体现团场社会进步的指标排除在外,如教育、文化、卫生、环境。这些内容关系到社会民生,关系到基层职工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其是否愿意在基层团场扎根的重要内容,也是屯垦戍边的本意,但是在屯垦戍边的基层管理层的考核体系上不能体现,说明团场管理层的业绩考核与国家屯垦戍边政策的异化。

表1 目前兵团团场的考核体系

表2 改进的团场考核体系

四、团场管理层业绩考核的改进

要协调国家、团场管理层和基层团场职工的利益,必须改进目前团场管理层的考核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要能将国家、团场管理层和基层团场职工的基本利益协调起来,促进三者利益的耦合,使得屯垦戍边的主要利益方的行为取向上的一致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引导团场管理层的行为在脱离单纯的唯上取向的同时兼顾基层职工的利益,还利于民,为职工扎根边疆,乐于屯垦戍边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国家屯垦戍边的政治使命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表2)

上述指标体系中团场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占10%,团场管理占20%,团场经济方面的指标占30%,环境方面的指标占10%,社会民生方面的指标占30%,兵团屯垦戍边特殊项目指标占10%。通过上述改进,主要改变目前对团场管理层的考核中存在的唯利润、唯GDP、唯产量的倾向,引导团场管理层将自身利益与团场一线职工的利益取向的一致性,促进国家、团场管理层和团场一线职工行为的一致性,促进兵团屯垦戍边使命在利益耦合的背景下顺利履行。

[1]彭银春.对农牧团场考核目标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8.4.

[2]王凌峰.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一种新方案[J].中国国情国力,2004.11.

[3]李青松.屯垦戍边环境变化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戍边团场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戍边壮士歌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戍边追梦
团场的冬天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第七师主要团场耕地养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