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的临床观察

2012-07-02冯绪刚赵思宇于璐

当代医学 2012年27期
关键词:屈肌痉挛性痉挛

冯绪刚 赵思宇 于璐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为200/10万,年病死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重度残疾中痉挛状态是影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痉挛是脑损伤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能力下降,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再抑制的改变、突触前抑制的丧失以及肌肉等内在特性的变化。痉挛可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恢复。严重痉挛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应给与积极有效地综合治疗[1]。近年来笔者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吉林市龙潭中医院康复中心收治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两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CT或MRI确诊。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纳入标准 ⑴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⑵30岁≤年龄≤70岁;⑶发病2~12周内;⑷入选患者均有偏瘫并伴上肢肱二头肌、下肢股四头肌肌张力升高,根据改良后的Ashworth分级[3],入选患者<0级肌张力≤3级;⑸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认知障碍,可正确接受动作指令;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⑴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病例纳入标准者;⑵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⑶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⑷有其他影响治疗的疾病:智力障碍、恶性肿瘤、严重贫血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灸疗法 取穴:尺泽、大陵、内关、二间、三间、阴陵泉、三阴交、照海,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不留针;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阳陵泉、解溪、申脉、丘墟,行提插捻转补法,弱刺激,留针30min。

2.1.2 康复疗法 训练过程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⑴良肢位的摆放;⑵关节活动度的保持;⑶缓解身体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⑷肌肉痉挛的静态牵拉;⑸被动运动与按摩[4]。训练时间40min,24次/周,训练4周。

2.2 对照组 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标准 上肢以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为观测对象。采用改良后的Ashworth分级评判痉挛的疗效。显效:降低2级肌张力;有效:降低1级肌张力;好转:降低半级肌张力;无效: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见表2~3)。

4 讨论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高级中枢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多表现为上肢屈肌群优势的屈曲性痉挛、下肢伸肌群优势的强直性痉挛等现象。本临床研究主要根据现代康复医学原理,注重强化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运动,进而抑制和控制痉挛,不断向分离运动转化。

表2 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的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痉挛疗效的比较[n(%)]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上肢内侧屈肌占是,呈挛缩屈曲状,下肢远端以内侧屈肌占优势,呈足内翻、足下垂状,属阳缓而阴急。《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难经·二十九难》有“阴跷为病,阳缓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痉挛属实,弛缓属虚,针刺治疗当泻实补虚,即泻阴补阳。本研究则主要采用泻尺泽、大陵、内关、阴陵泉、三阴交、照海,补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阳陵泉、解溪、申脉、丘墟的方法治疗,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阴阳平衡、运动协调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我国黄如训教授研究发现[5],在大鼠人工造成偏瘫后,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后期发现鼠脑内神经突触数增多,功能增强,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从根本上改善了。

本研究巧妙地结合传统中医针灸及现代康复训练的独特优势,使得其疗效远远超过了单纯康复疗法,大大提高了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1]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71.

[2]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

[4]金荣疆,罗荣,杨玉龙.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对策[J].四川中医,2005,23(9):15-17.

[5]李常新,黄如训,陈立云.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2):527-530.

[6]焦雪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2):38.

猜你喜欢

屈肌痉挛性痉挛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左前臂异常屈肌一例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