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之思思人生

2012-07-02

民生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世相冯友兰朱光潜

□ 芮 雪

人生之思思人生

□ 芮 雪

【编辑微语】

他谈才命、谈心性、谈功利、谈道德,博古通今,真知灼见。他谈情、谈性、谈灵魂与肉体、谈欲与好,篇幅不长,却句句点醒人生。他认为圣人不是无情,而是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他道中庸、调情理、行忠恕、为无为、存诚敬 ,借古论今,直逼现世人生。

【书 名】《冯友兰追问人生》

【作 者】冯友兰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编辑微语】

他谈人生,亲切、平等,“文不甚深”,深入浅出却是至理名言、含情之理、耐人寻味。他赋予了生活美的情趣、美的品质,也会在枕边常读常新。

【书 名】《朱光潜美的人生》

【作 者】朱光潜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编辑微语】

他的文字是平实的,然而魅力也就在这平实之中。他以最坦率、真诚的态度,把自己对人生世相,友情、爱情以及读书、做人的体悟与认识娓娓道来。

【书 名】《季羡林真实人生》

【作 者】季羡林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人生之思思人生,近日,由青豆书坊策划推出的“人生之思”系列丛书:《冯友兰追问人生》、《朱光潜美的人生》、《季羡林真实人生》出版,这三本书从不同角度集中诠释了人生真相和要义,点醒人生迷思。

作为一代大家,世人公认的一大哲学高峰,冯友兰于孤寂的哲学研究中问“智”,站在哲学制高点,孜孜构筑人类精神的理想境界。书中用45篇文章,四大主题,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从人生真相、境界一直到道德修养以及对人生的漫谈,无不把大道至理渗透到字里行间。

而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之一的朱光潜先生,在广泛的美学实践中谈“美”。作为青年人亲密的朋友,朱光潜先生倾其一生关注青年成长,他用参透人生的大智慧、美学家的特殊视角、促膝谈心一般的语言,来谈有关人生修养,生命、青春与成长,为人处世,读书与教育等方面的话题,娓娓道来,提倡人生的艺术化。

这个时代的 “文化符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则在平实的生活中求“真”,拨开纷繁,求索东西,让真理纤毫毕现。把自己对人生世相,友情、爱情以及读书、做人的体悟与认识娓娓道来。

同样谈人生,珠玑之文,侧重各有不同。

朱光潜先生用美的视角告诉你:

不完美才是美。

人生的幸福始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起就学会在能力范围以内许愿望,想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人们生活在变幻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自然界事物纷纭错杂,人能不为之迷惑,赖有两种发见:一是条理,一是分寸。条理是联系线索,分寸是本末轻重。有了条理,事物才能分别类居,不相杂乱;有了分寸,事物才能尊卑定位,各适其宜。

极自然的道理,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思考人生。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人类生活本身,应顺应这种本性和规律,才是最好的尺度。了解自己,才能平衡外物与自身。

而冯友兰则以哲学的高度阐明事理:

大凡于生活无阻碍的人,从来都不问人为什么生活,有些人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产生了悲观,他的生活达不到目的,他才会问:“人为什么生活。”这就可以证明“人就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

一个人,因其所处的境界不同,其举止态度,表现于外者,亦不同。此不同的表现,即道学家所谓气象,如说圣人气象,贤人气象等。一个人其所处的境界不同,其心理的状态亦不同。此不同的心理状态,即普通所谓怀抱,胸襟或胸怀。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着他的哲学境界。正如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的那样:“同事们没有见过他发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没见他闹过情绪。他受到不公平的批判,从不垂头丧气,也未影响他的生活节奏。”我们可以从这些垂范后世的学人风度中,找到一丝努力的方向,作为前行的力量。

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会让你更加真实的生活: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可惜把别人当傻瓜的现象,自古亦然,于今尤烈。救之之道只有一条: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他明白地告诉我们:“真理”就是生命中那些最真最实的存在,我们只要面对就好。这些话或许我们一时不能完全体味,但这些箴言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与提纯,相信这些大师的作品,可以促使我们反思生活,帮助人们获得内心的从容淡定。

细细体味这些大家的文章,无不有大智慧让人们更加明心见性。把从书中汲取到的醒悟带入生活,会有一种“一念既悟,众生是佛”的感受,所以此后看许多人和事从模糊走向清晰,发现许多现实的迷思都迎刃而解。

或者有一种思路你未曾尝试,或者有一些迷津就差一步就会洞穿。读书,不是在无奈中寻找慰藉,也不是在破碎的现实中隔岸观火。而是去改变精神,强大自我。现在流行一个词叫 “正能量”,地铁、海报上随处可见。而 “人生之思”系列丛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正能量,而是建立起“正能量”的信念和根源。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经典作品来支撑我们偶尔困顿迷茫的精神,用大师的智慧烛照我们前行的步伐,才可以看得更深,行得更远。

对人生的叩问、追寻,永远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他们的作品有着穿透岁月阻隔的力度,唤起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重新对人生的追索,从眼前困扰的现实中超脱出来,叩问人生的意义。

□ 编辑 王季璐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世相冯友兰朱光潜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冷眼旁观说世相
最好的尊重
我不想让你误会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画说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