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2012-06-30张肖肖路明霞马雅婷张延炀王长双叶莹王重建郭万申
张肖肖 路明霞 马雅婷 张延炀 王长双 叶莹 王重建 郭万申
脊髓灰质炎[1](以下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我国自2000年通过无脊灰证实之后,已连续1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2011年8月新疆自治区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卫生部将其判定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省继续维持无脊灰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是维持无脊灰的重要工作措施,对于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极为重要。为保持高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现对河南省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病原学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的检验结果。
1.2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1.1 时间分布 河南省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701例,病例的月份分布为:1月29例;2月28例;3月52例;4月59例;5月41例;6月39例;7月42例;8月53例;9月97例;10月128例;11月77例;12月56例,9~11月份共报告302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43.1%,其余月份报告病例分布比较平均。
2.1.2 地区分布 701例病例覆盖全省18个市152个县(市、区,下同),占全省总县数的89.9%。其中23个县报告1例病例,占总县数13.6%;报告2例的25个,占14.8%;报告3~4例的41个,占24.3%;报告5~9例的49个,占29.0%;报告≥10例的14个,占8.3%;未报告AFP病例的17个,占10.1%。
2.1.3 人群分布 5岁以下的儿童582例,占病例总数的83%。其中<1岁63例,1~4岁519例,5~9岁83例,10~14岁34例,≥15岁2例,701例病例中,男465例,女236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
2.1.4 2011年AFP病例免疫史分析 701例AFP病例中,全程免疫者669例,占AFP病例总数的95.4%;零剂次6例,占总病例数0.9%,其中≥1岁3例;1~2剂次22例,占总病例数3.1%,其中≥1岁7例;免疫史不详4例,占0.6%。在<1岁AFP病例中,零剂次免疫3例,占4.8%;1~2剂次15例,占23.8%,≥3剂次45例,占71.4%,免疫史不详0例,见表1。
表1 河南省2011年AFP病例免疫史分析
2.1.5 病例分类情况 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和省级脊灰专家诊断小组诊断结果,2011年701例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所有AFP病例的最终临床诊断分类为:格林巴利综合征144例,占20.5%;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10例,占1.4%;横贯性脊髓炎7例,占1.0%;创伤性神经炎38例,占5.4%;其他(包括短暂性肢体麻痹、肌病、单神经炎、偏瘫等)502例,占71.6%。
2.1.6 AFP病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701例AFP病例,采集粪便标本的699例,其中采集双份粪便标本696例,单份粪便标本3例,标本采集率为99.7%。经河南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共分离脊灰病毒(PV)10株,分别为I型1株,Ⅱ型4株,Ⅲ型2株,混合型3株,PV分离率为1.4%,所有PV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4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20.2%。
2.2 AFP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2.2.1 敏感性评价 河南省2011年共报告701例AFP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65/10万。以市为单位报告发病率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敏感性指标,见表2。
2.2.2 及时性评价 2011年全省AFP病例48h及时调查及时率98.6%;14d合格便标本采集及时率89%;便标本7d内送省实验室及时率98.4%;随访表75d内送达及时率97.1%;随访表75d内送达及时率为97.1%:省级实验室分离结果28d内反馈及时率96.6%;PV株14d内送达国家实验室及时率100%,见表3。
表2 河南省2011年AFP监测敏感性评价
表3 河南省2008~2011年AFP监测及时性评价
3 讨论
我国自2000年通过无脊灰证实之后,已连续1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2011年8月新疆自治区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卫生部将其判定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省维持无脊灰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另外,VDPV循环[2-3]的出现也给维持无脊灰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对于维持无脊灰工作尤为重要。
河南省2011年9~11月份报告病例比较集中,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43.1%,与往年病例报告时间分布均匀有所不同,这与2011年8月份新疆脊灰野病毒疫情输入之后,各级报告病例敏感性增加有关。AFP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7∶1,与全国病例年龄性别特征[4]类似。701例病例免疫史分析,10例病例免疫史不足3剂次,说明免疫空白依然存在,有文献报道[5],在输入脊灰野病毒和VDPV引起流行的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均较低,因此,继续加强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确保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对于防止脊灰野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2011年我省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和及时性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监测系统保持较高质量。在及时性指标中,“14d合格便标本采集及时率”虽然达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及时对麻痹14d内的病例采集合格便标本,有利于下一步的实验室病毒分离工作,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病例进行分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对基层监测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做到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采样、早分类,及时识别疑似病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和VDPV的循环。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09.
[2]梁晓峰,童亦兵,冯子健,等.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发现及处理[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4):245-247.
[3]陈志慧.脊髓灰质炎病毒VPl区的基因变化及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情况[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33(1):20-24.
[4]李黎,温宁,夏伟,等.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18-521.
[5]柳智豪.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67-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