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多动症患儿疗效分析
2012-06-30缪敏
缪敏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临床上被简称为儿童多动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童精神障碍疾病,该类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动作过多、易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1-2]。本研究对104例患有多动症的患儿应用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联合方案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抽取本次研究的104例患有多动症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中男43例,女9例;年龄7~14岁,平均8.2岁;患病时间9个月~7年,平均1.6年;治疗组患儿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7~12岁,平均8.7岁;患病时间9个月~7年,平均1.4年。两组患儿症状表现为:(1)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2)情绪不稳,易兴奋冲动;(3)喧闹、话多、易插言;(4)打架、逃学、破坏。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多动症治疗效果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利他林片,每日早晨口服10mg,餐后服用;治疗组:口服利他林片,每日早晨口服10mg,餐后服用,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实施行为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正性强化法;(2)消退法;(3)处罚法;(4)监测短期干预效果。根据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对两组患儿多动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停止治疗后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痊愈:主要症状表现已经彻底消失,患儿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结束治疗3个月症状表现没有再次出现,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控制在20分以下,儿童注意力缺陷测试示正常;显效:主要症状表现已经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患儿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相对较小,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控制在20分以下,儿童注意力缺陷测试轻度异常;有效:部分症状表现消失,患儿的学习成绩略有提高,行为量表评分控制在20分以下,儿童注意力缺陷测试中度异常;无效:主要症状表现没有改善,行为量表评分仍然大于20分,儿童注意力缺陷测试重度异常[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动症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儿经利他林治疗后多动症治疗效果为:10例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多动症治疗总有效率78.8%;治疗组患儿经利他林与行为干预联合方案治疗后多动症治疗效果为:18例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多动症治疗总有效率94.2%。两组多动症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治疗前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复发率 对照组患儿停止治疗1年后有11例多动症症状再次出现,多动症复发率为21.2%;治疗组患儿停止治疗1年后有2例多动症症状再次出现,多动症复发率为1.9%。两组治疗后多动症幅度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利他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枢兴奋药,能够对脑呼吸中枢产生直接的兴奋作用,且作用较效果比较温和[4]。但儿童长期应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可导致出现食欲减退、心动过速、失眠等不良反应[5]。因此在采用该药物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想办法使疗程尽量缩短,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时间[6]。行为干预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对患儿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进行纠正,对大脑功能的成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对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目的,进而使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的时间缩短,使治疗效果提高[7]。
[1]王梅英,王艳梅,王宝利.针刺加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3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378.
[2]黄慧桃,吴春燕,戚拥军.男性114例多动症儿童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618.
[3]由靖,邓碧尔,张岚.儿童多动综合症10年后随访:附75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9,11(15):336-3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9-190.
[5]刘灵,吕晔,杨玉凤,等.持续性注意测试与DSM在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2):137.
[6]宋芳,苏林雁,朱焱.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2(5):376.
[7]刘颖,陈亚杰.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