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总皂苷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2012-06-30钱慧王朝
钱慧 王朝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发生机制中,除因胰酶的激活和释放而致胰腺细胞自身溶解破坏外,胰腺微循环障碍是持续加重胰腺组织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回顾分析50例SAP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SAP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AP患者,纳入标准依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l7例,年龄36~72岁,平均(48±11)岁,发病诱因为胆道疾病30例,饮酒、暴食15例,高脂血症2例,诱因不明3例;合并脏器功能障碍8例,无脏器功能障碍42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48.31±8.40)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6~72岁,平均(47.10±10.6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炎、制酸、抗休克、营养支持及对症等治疗方面相同。观察组予以三七总皂苷25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3d,3d后改为500mg 1次/d,同时给予奥曲肽0.1mg静脉注射,0.3mg溶于生理盐水稀释后以25g/h持续泵入。对照组用奥曲肽治疗,用法同观察组,疗程均为7~14d。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d的APACHEⅡ评分、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钙、D二聚体水平及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并将以上结果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断标准 依参考文献[2]执行。临床痊愈:症状、体征3d内缓解,7d内消失,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7d内显著好转,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7d内减轻,血清淀粉酶有下降趋势。无效:症状、体征7d内未减轻或恶化死亡,血清淀粉酶未降低。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第7d检验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第7d,APACHEⅡ评分、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钙、D二聚体水平皆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第7d检验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后第7d检验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
APACHEⅡ评分(分)对照组 585±55 219±66 1.8±0.2 0.54±0.03 8.30±2.40观察组 285±22a 154±44a 2.1±0.1b 0.36±0.02a 5.2±2.10a组别 血清淀粉酶(U/L)CRP(mg/L)血清钙离子(mmol/L)D二聚体(mg/L)
2.2 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对照组 27.0±4.0 7.0±1.4 6.8±2.6观察组 19.0±2.6a 4.7±1.6a 3.6±1.2a
2.3 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SAP病情凶险,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达10%~30%[3]。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多种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坏死,造成胰腺本身及周围组织器官的损害[4-5],另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及胰腺微循环障碍等进一步加重器官的损害,尤其是胰腺的微循环障碍,是持续加重胰腺组织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6-7],其中包括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异常。因此,改善SAP时胰腺的微循环障碍不仅能有效阻止胰腺组织坏死的进展,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往多应用654-2静脉滴注以解痉止痛,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但其易诱发肠蠕动功能减弱,细菌过度生长,肠液的大量聚集以及肠内容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肠腔内压力增高,肠管扩张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促进细菌移位,发生菌群失调等[8]。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改善全身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9-11],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官缺血及微循环障碍性疾病中。
生长抑素能抑制胰液和胰酶的分泌,降低胰酶进入胰腺及胰外组织的量,并可抑制肠促胰酶受体,可直接保护胰腺实质细胞胞膜[12];对SAP的高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从而对胰腺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晚期的免疫无能,而引发的继发感染均有良好疗效[13]。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具有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理作用,能减少氧自由基、NO的产生,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对胰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能稳定溶酶体膜[14],在AP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15]。
本研究选用了三七总皂苷联合奥曲肽治疗SAP,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应用三七总皂苷联合奥曲肽治疗SAP,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第7d 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第7d,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三七总皂苷联合奥曲肽治疗SAP,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避免中转手术、提高治愈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联合用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2]Cavaillon JM,AdibConquy M,Fitting C,et a1.Cytokinecascade in sepsis[J].Seand J Infect Dis,2003,35(9):535-544.
[3]马本提江,温浩,陈启龙,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J].胰腺病学,2004,4(2):102.
[4]Yang Z,Wang C,Tao J,et al.Effect of early hemofiltration on proand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Sci,2004,24(5):456-49.
[5]Sugiyama Y,Kato S,Abe M,et al.Different 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and th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L-NAME on caerulein-induced rat acute pancreatitis,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J].Inflammopharmacolo gy,2005,13(1-3):291-301.
[6]Kyogoku T,Manabe T,Tobe T.Role of ischemia in acute pancreatitis hemorrhagic shock converts edematous pancreatitis to hemorrhagic pancreatitis in rats[J].Dig Dis Sci,1992,37(9):1409-1417.
[7]周总光,曾勇,杨品华,等.胰腺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18(2):195-200.
[8]陈书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06,17(2):70.
[9]李淑慧,李晓辉,楚延.三七总皂苷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0,31(9):676.
[10]赵鹏,李彬,何为涛,等.三七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4,4(4):52.
[11]屈泽强,谢智光,王乃平,等.三七总皂苷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2):130.
[12]陈道荣,王丕龙,周绍端.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J].中华医药杂志,2004,4(6):525-526.
[13]吴浩,陈晓理,黄兴兰,等.生长抑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免疫调节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2):103-105.
[14]岳荣发,施云芳.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25-6726.
[15]陈武农,彭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