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商务园城市道路概念设计
2012-06-29杜传金
杜传金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 100082)
1 绪论
高新技术园区道路系统既是园区基础设施和交通出行的载体,同时也是园区总体环境的主导性构成要素,它联通交通节点,连接建筑组群,联系园区景点,成为园区形态环境及园区形象特征的骨架,亦是贯穿园区的动脉和命脉。
在规划建设条件上,园区道路和一般城区道路相比,具有先天优势。
首先,城区路网总是要随着城市的连续发展、机动车总量的逐步增加、城市总体规划的不断调整而不停的优化、完善,必然造成城区路网甚至是城区中某一片区路网中各道路的规划建设无法同时进行、同时到位。园区项目,其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用地范围均已明确,故园区路网中各道路的规划建设可同时进行,一步到位。这是“天时”,即具有规划建设时序的高度一致性。
其次,园区项目一般都规划在交通环境、自然环境均较为优越的区域,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京津塘、六环路等数条高速,且有凉水河、新凤河流经;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被京沪、沪常等高速包围,且坐拥金鸡湖、独墅湖;北京通州商务园邻近京哈高速、首都机场,而温榆河又穿越其中。这是“地利”,即具有地理区位的相对优越性。
再者,纵观国内大园区项目,大都成立相对独立、级别较高、职权集中的园区管委会,配备规划、财政、基建、管理等部门,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于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这是“人和”,即具有建设管理的绝对统一性。
鉴于道路系统在园区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优势,道路概念设计将是园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先行者。
北京通州商务园(以下简称“商务园”)“天生丽质”,进行道路概念设计,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质,对于将其打造成为高品质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后台意义重大。道路概念设计成果既可以指导道路规划设计,也可以为园区各片区、景观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原则,指引方向。
2 商务园基本情况
商务园位于通州新城西北部,濒临温榆河两岸,地理区位优越,西距北京CBD约12 km,北距首都机场约10 km,规划面积约2.94 km2。商务园主要服务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和后台服务部门,是通州实现“区域服务中心”职能的重要功能区(见图 1)。
图1 商务园位置示意图
3 总体设计理念
商务园位于温榆河两侧,自然条件优越,犹如树叶之脉、人体之脉,道路系统就像是商务园的脉络,为园区输送着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养分,而建筑就像是叶脉上悬挂的露珠,在道路系统的联络下,与整个温榆河生态走廊有机融合,形成“自然、建筑、人”各园区要素的共生合一,道路系统自然成为商务园的“生态之脉”(见图2)。
商务园是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后台,“高品质、高起点、高标准”是其基本要求,“生态之脉”的总体设计理念可以较恰当地适应环境条件、满足功能需求。
图2 生态之脉
4 路网概况
商务园路网共由33条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各司其职,共同承担园区的交通功能。我们选取了商通大道(主干路)、滨渝东路(次干路)、商务园七号路(支路)3条道路作为概念设计的重点研究范畴,充分体现“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从自然的温榆河生态走廊向人们灵感栖息地——商务园的过渡与渗透(见图3)。
图3 园区规划路网
5 道路概念设计
5.1 商通大道
商通大道为贯穿园区南北的城市主干道,两侧主要为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市政设施、科技研发用地,与周边建筑及人的关系尤为紧密。商通大道主要承担园区对外交通联系,是园区内外人流往来的重要通道。商通大道自然也就成为“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中的“人脉”。“人脉”象征了商务园人杰地灵的美好未来(见图4)。
图4 商通大道沿线用地规划
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地势条件,突破常规的设计方法,打破道路规划红线的限制,结合两侧建筑退让红线的空间,对平面、横断面及竖向进行灵活地设置(见图 5)。
图5 商通大道平面及横断面布置(单位:m)
采用“分散、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机动车道布设成两幅路,中央设置5 m宽绿化分隔带,两侧设8 m宽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配以道路绿化,弱化了道路空间的空旷感,烘托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借用“园林式道路”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平行式”布设方式,随周边景观、建筑布局的不同,灵活布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便于道路和建筑的人流交换,同时远离机动车道,体现以人为本。在平面上与机动车道时远时近,在竖向上可随地势起伏错落,使“园林式林荫道”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
在道路与建筑结合的方面,充分利用现状地势较低、道路填土高度2~4 m的特点,灵活处理建筑与道路之间的过渡空间,将建筑的底层结合道路布设、地形地势与现状环境,处理成停车与休闲空间,既营造了“自然、建筑、人”共生合一的氛围,同时又避免了大量的土方填筑(见图6)。
图6 道路与建筑结合图
5.2 滨渝东路
滨榆东路为温榆河东岸的城市次干路,基本与温榆河东巡河路平行。道路西侧紧邻生态公园和高尔夫球场,东侧比邻商务办公、商业金融以及科技研发用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自然环境无缝衔接,绿色是其主色调,滨榆东路自然成为“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中的“绿脉”。“绿脉”凸现了其生态特点,使其成为温榆河生态走廊的骨干(见图7)。
图7 滨榆东路沿线用地规划
道路几何线形的布设上,采用和商通大道类似的思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布置在湿地公园内,营造亲水氛围。东侧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采用与商通大道相同的方式布设。滨榆东路成为一条独特的“亲水式园林”道路(见图8)。
图8 滨榆东路平面及横断面布置(单位:m)
在排水设计方面,修建雨洪利用设施,结合生态公园进行雨水收集,通过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形成景观水体,在兼顾景观效果的同时,起到防洪调蓄作用(见图9)。
图9 湿地景观系统示意图
5.3 商务园七号路
商务园七号路是园区的城市支路,东侧为住宅用地、西侧为科技研发用地,犹如脉络中的“支脉”一样,是“生态之脉”设计主题中“绿脉”、“人脉”向内部空间的延伸。道路设计中弱化交通功能,凸显安静氛围,以塑造生活化的道路空间。将8 m宽机动车道靠西侧偏移布设,增加居住区与道路间的绿地空间,减少机动车行驶噪声对住宅的影响(见图 10)。
6 人性化设施
要充分体现“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必然要考虑人性化同时又不乏个性化的设施。人性化设施包括形式各异的公交站台、丰富多彩的雕塑和小品、富有个性化的休闲娱乐设施等(见图11~图13)。
图10 商务园七号路效果图
图11 公交站台
图12 休闲娱乐设施
在这些设施的布设上,既要强调其功能性,同时又要使其富有艺术性,同时紧扣“人脉”、“绿脉”、“支脉”的主题,来塑造独特的道路文化氛围与内涵。
图13 雕塑与小品
7 结论
在“生态之脉”总体设计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生态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了“高品质、高起点、高标准”的总体要求,强化了园区丰富的景观构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必将使通州商务园获得创新能力的同时诞生出竞争优势。
(1)鉴于道路系统在园区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优势,道路概念设计将是园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先行者,其成果既可以指导道路规划设计,也可以为园区各片区、景观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原则,指引方向。
(2)高新技术园区的道路景观应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人文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说来,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人文内涵是目标,道路系统则是纽带,互相叠加在一起,共同构成园区道路的立体景观。
(3)道路景观、自然景观、地块景观高度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整体景观,这就要求在用地上要打破各自独享用地界线的惯例,这一点至关重要且难度较大,在规划设计和实施阶段均需下大力气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