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相国的眼泪为谁而流?
2012-06-27坏菜
坏菜
读《晏子春秋》,我经常看到晏婴在流泪,我的眼睛也经常不由得湿润起來。作为一国宰相,晏子为什么而落泪呢?我们可以从与他有关的三则歌谣窥见一斑。
《晏子春秋》内、外篇记载了与齐景公的长庲台有关的三件事,说起來,这三首歌谣也都与此有联系。
《内篇谏下第二》记载,晏子要出使鲁国,他前脚一走,齐景公后脚就下令国都的老百姓开始建造大台(有专家考证说,就是那个长庲台),当时正值天寒地冻,老百姓忍着饥寒去服劳役。晏子回來汇报完出使情况后,景公请他坐下喝酒。酒兴正浓时,晏子说道:“君王若肯赏脸的话,请听我唱支歌吧。”于是就唱道:“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老百姓说:“透骨凉的冰水泡着我,眼看要冻死了怎么办?讲排场的国王摧残我,不让我活呀怎么办!”)唱完后,晏子长叹一声,泪流满面。
景公见状,马上说:“先生是为修建大台的事情而伤心吧,我马上下令停止!”晏子闻言向景公拜谢。晏子出去后直奔大台工地,拿起木棍就抽打那些不干活的劳役者。劳役都说:“晏子这是帮着君王作恶!”晏子还没有回到家,国君就传出了命令,马上停止建台。
晏子为什么要抽打劳役者?他是要把恶名留给自己,而把好名声留给国君。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宰相,做事以达到目的为原则,只要目的达到了,他就千方百计地给国君一个好名声。这样智慧的助手,哪个国君不愿意使用啊!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感叹道:古时善于做大臣的,把荣誉归于国君,而把灾祸留给自己,入朝就想着怎样改正国君的缺点,出宫就极力赞扬君王的德行,因此即使侍奉的是怠惰的君王,也能让他做到无为而治,使诸侯闻风來朝。他却从不敢炫耀自己的功劳。能称得上有这种品德的,大概就是晏子了。
《外篇上》中同样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也是与这个“长庲台”有关。景公正在修筑长庲台时,晏子也是在酒宴上边跳边唱:“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已经到了冬天,而庄稼还没收完。担忧啊,怎么办?已经岁暮天寒,而劳役还是不停,忧惧啊,怎么办?)就这样,舞了三次,唱了三次,眼泪把衣衫都浸透了。景公听了感到很惭愧,就下令停止了长庲台的劳役。可能这件事发生在上面说的那件事之前,或者是另一年的事,也就是说晏子还没有出使鲁国之前。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上面提到的,晏子前脚出使,景公后脚就下令马上建造长庲台的原因了,他是怕晏子再次劝阻。
那么这座长庲台建建停停,究竟建了多长时间才建好,在其《内篇谏下第二》一个条目下有这样记载:“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也就是说,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建造长庲台已经两年了,但是还没有完工。
《内篇谏下第二》还记载了另外一件事,景公筑好长庲台后,准备好好地装修一番。晏子又唱了一首歌:“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谷穗熟了啊不能收获,秋风刮來了啊全部零落。风雨无情,抛洒了我的粮食,君王奢侈,毁掉了我的生活。)这次齐景公听到晏子唱的歌,就急忙走过去劝他不要再唱了,说道:“先生今天为了赐教而唱歌讥讽我,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撤掉了宴席,停止了工役,装修长庲台的工程最终没有完成。
这首歌谣与上面的有些相似,显然,为了这个长庲台的建造与装修,他们君臣之间在几年的时间内较量了不止一次。不容易啊,谏阻一次容易,第二次就很难了,接二连三地谏阻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应该看到,作为一个臣子是很难左右君王的意志的,但他完全可以延缓、进而改变君王的想法,让事情相对來说更有利于老百姓。晏子在他为政的近50年里,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
从三首歌谣,我知道了:晏子的眼泪是在为苦难的百姓而流。晏子,作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仁政爱民”是他施政的中心内容。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无比感慨地写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孔子盛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