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平等对话
2012-06-25吴红知
◎/吴红知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叫小鲁,性格内向,成绩平平,信心不足。我找她谈了一次心,效果不佳。于是我改变了方式,用日记和她交流。我让她每天写一篇日记交给我,日记的内容就是写自己的心里话、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然后我在她的日记本上写出我的看法、见解或心里话。这样坚持了半学期后,小鲁觉得用日记交流不尽兴,在写完日记后还要跑到办公室和我聊聊。其他老师都说小鲁变了,变得爱发言了,也爱笑了。我听了,心里感觉很自豪。我的举手之劳改变了一个学生的性格,或许还将改变她以后的人生呢!
其实,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对话一直是我所喜欢的教育方式。
一次,学校要进行英语课本剧表演比赛,为圣诞节做准备。我在班上提出了创作剧本的大致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自己写剧本。学生很兴奋,准备得非常积极,很快就把写好的剧本拿给我看。我把剧本翻译成英语,陶醉在学生编织的角色中,感觉就像在和他们用心对话一样。在排练过程中,我既是导演,又是每个角色的替身,一旦哪个角色忘记了台词,我就给补上去。就这样,我们互换角色对话、排练,最终我们班在全校的课本剧表演中获得了第一名。学生围着我欢呼雀跃,我也和他们一起乐着、笑着。全班学生从那以后都喜欢和我谈心,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2010年我接手了一个不喜欢发言、不喜欢大声朗读的班,连早自习都无声无息。开学不久后的一堂课上,我想就怎样学好一门学科展开讨论,可是没有人理睬我,我静静地等待学生谈论自己的观点,气氛越来越压抑,只能听见我的脚步声,最终这节课就在安静的等待中等来了下课铃。在接下来的一节早自习课上,我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最开始还是一段难受的沉默,于是我带头读了起来,有几个学生也跟着读出了声音,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其余的学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着读出了声,并且声音也越来越大。等他们读完,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们。紧接着我们继续讨论怎样学好一门学科这个话题,这一次学生各抒己见,有说经验的,有说困惑的,在学生激烈的探讨声中不知不觉迎来了下课铃声。后来在和学生谈心时,学生都说:“我们现在喜欢读书了,而且喜欢大声读书了。”我想我坚持的理由就是我能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我坚信学生需要说话的机会。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平等对话。巴西教育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写道:“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不难看出,在对话教育中,师生双方都没有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双方都不把对方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如果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需要和他们一样重要,就不可能有真诚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