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及Ig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2-06-25梁振山
王 晔,黄 凯,梁振山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肺炎支原体(MP) 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2]。我们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哮喘的患儿,进行血清MP-IgM 及免疫球蛋白E 水平的检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及IgE 水平的相关性。现将有关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儿480例,其中肺炎组:符合胡亚美主编的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肺炎患儿264例,其中男135例,女129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6岁4个月。支气管哮喘组: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方案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其中男96例,女90例,年龄2.4个月~14岁,平均年龄6岁5个月。同期收集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6岁8个月。3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MP-IgM 检测方法 该试剂盒是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其方法学是被动凝集法,原理是:致敏粒子与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
1.2.2 血清IgE 水平的检测方法 该试剂盒是由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其方法学是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是:使用抗人IgE 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和样品中的IgE 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反应完后,用透射比法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反映IgE 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哮喘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P-IgM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 儿童哮喘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P-IgM
由表1可见,儿童哮喘组和肺炎组MP-IgM 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提示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2 儿童哮喘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gE 水平比较见表2、表3。
表2 肺炎组MP-IgM 阳性和正常对照组的IgE 水平(IU/mL)
由表2可见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清IgE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的血清IgE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清IgE与哮喘患儿MP-IgM 阳性的血清Ig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组MP-IgM 阴性患儿血清IgE 水平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非支原体感染肺炎不会导致血清IgE 水平显著升高。
表3 哮喘患儿MP-IgM 阳性和正常对照组的IgE 水平(IU/mL)
由表3可见哮喘患儿MP-IgM 阳性的血清IgE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gE 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样等特点。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其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点:(1)MP的免疫应答和免疫逃逸。(2)MP的体液免疫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各种免疫应答,一般认为体液免疫由糖脂抗原引起。(3)MP的细胞免疫机制一般认为细胞免疫由蛋白抗原引起,在MP 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与肺功能异常、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喘息的发作密切相关[3,4]。近年来MP 感染发病率在儿童中有逐年增高趋势。然而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各阶段都有发病,本研究显示哮喘组患儿MP-IgM 阳性率为48.4%,高于肺炎组患儿MP-IgM 阳性率45.5%及正常儿童;哮喘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以学龄期儿童最高,为57.6%,表明这一人群属于肺炎支原体高危易感人群,其原因可能与该人群入托、上学,增加了感染机会有关。MP 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是各国学者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Gil等认为MP 感染可引起哮喘[5]。MP 感染可诱发哮喘,因而近年来MP与哮喘发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国外已有报道MP感染可诱发哮喘,并与哮喘发作及恶化有关,MP感染可诱发哮喘的首次发作或引起已患哮喘患儿的频繁发作[6,7]。本研究哮喘组中血清MP-IgM 阳性组患儿的总IgE 较MP-IgM 阴性组明显增高,提示总IgE 水平可能与过敏原刺激相关,肺炎支原体既是感染原,也是一种特异性的过敏原[8],MP 感染后,可促进总IgE的升高,最终导致哮喘发作。所以综上所述,MP 感染与哮喘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所以对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有MP 感染的可能性,并尽早检测MP-IgM,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同时在给MP 感染患儿治疗时也应该考虑到是否有哮喘的可能性。所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1]Gem JE.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sthma [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5 (2 Pt 2):S497-502.
[2]中华医学杂志儿科学会呼吸组.第九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5,2:32.
[3]Chávez-Bueno S,Mejías A,Jafri HS,Ramilo O.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old challenges and new approaches[J].Pediatr Ann,2005,34(1):62.
[4]Principi N,Esposito S.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caus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paediatric patientsp[J].Curr Opin Infect Dis,2002,15(3):295-300.
[5]Gil JC,Cedillo RL,Mayagoitia BG,Paz MD.Isol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from asthmatic patients [J].Ann Allergy,1993,70(1):23.
[6]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1.
[7]孙大宏.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气道敏感性和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34):89.
[8]尚云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4):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