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新模式在打磨岗灌区的应用研究

2012-06-25谢园园裴丹丹内乡县水利技术指导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8期
关键词:内乡县节水用水

□谢园园 □裴丹丹 □张 毅(内乡县水利技术指导站)

1.灌区概述

内乡县打磨岗灌区位于内乡县东北35cm的浅山丘陵地区,灌区骨干(干、支管)工程始建于2003年,竣工于2006年。引打磨岗水库水灌溉,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56万hm3,效益马山口、余关、王店3个乡(镇)24个行政村。由于内乡县打磨岗灌区地处浅山丘陵,岗沟相间,地形、地质异常复杂,且渠线长,分布面广,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工程发挥效益。能否适时适量灌溉,成为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的关键。由于打磨岗灌区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多数耕地得不到浇灌,相邻乡镇之间、邻村农民之间因为灌溉农田"抢水"的纠纷非常多。如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创新水利管理机制,成为打磨岗灌区建立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发展地方经济的头等大事。

为此,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新模式,是内乡县打磨岗灌区骨干工程成功建设投入运行及延伸的节水灌溉项目后,又一项新的创举。

2.新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

2.1 成立了打磨岗灌区管理处、所在乡(镇)、村(协会)三级管理组织,分级负责,对工程进行管理,为灌区后期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2 内乡县灌区工程管理工作起步早,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有能力完成该项任务。

2.3 管理人员均为专业人员,参加过相关专业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2.4 打磨岗灌区工程的实施,为该项目研究提供了机会和时间。

3.管理新模式的创新点

3.1 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农民用水者协会从传统的管理收费转变为自觉交费。农民用水者协会虽然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管水组织,但其运行管理也需要相应的管理经费。扩大宣传意识,以单位的硬性宣传到协会会员和管水员深入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等地方自觉宣传,讲解灌溉知识和工程的管护工作,让村民知道水费是保证灌区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来源,从而转变了村民用水缴费的观念和意识,真正做到自我管理,防止工程破坏,加强相互监督的功能,并纷纷自觉将水费缴纳给用水者协会统一公示支配,收取水费0.3元返还给用水者协会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协会人员的工资开支和日常的工程维护等,使支斗渠道的管理从以前的"无钱办事、无人管事"转变到现在的"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协会运行管理有了保障,真正的做到了"以水养水"。

3.2 用水分配计划。从以前的按面积分配转变为按土质、作物种类等合理分配用水计划。调结构,变产业,科学用水的意识增强了,打磨岗灌区浇灌着近0.33万hm3土地,每年春季来水量少,夏灌特别紧张。由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科学管理,确定各村组的管水员,根据地质、作物种类详细划分管辖地界,实行民主管理、分工负责、群众监督的模式合理分配用水计划。有了协会管理者和管水员的参与管理,根据土质和作物的种类协商浇地的次序,从而杜绝了争水抢水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灌溉质量,还节约了大批劳动力,可以腾出时间去搞其他生产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内用水的秩序

3.3 计量创新。从以前的按灌溉面积计量转变为安装水表计量。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听取项目区群众和各级管理组织的意见,采纳了水表计量。安装了水表之后,方便了计量,增加了灌溉用水量的准确度,减少了受益者与用水者协会之间的争执,从而更好的维护了受益者的利益,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3.4 管理体制创新。从以前的管理人员普查管理转变为自动化智能控制管理。管理人员普查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已不能实现新型农业的发展和高效节水的运行,协会管理者就四处求教、参观学习,最终大胆的向灌区管理处申请采用高科技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观察全程供水管网运行情况,可对各关键部位进行监控,随时处理运行中的突发事故,而且实行智能刷卡,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5 灌溉模式创新。从以前的漫灌转变为现在的节约型灌溉,全部实行微喷和高喷。以前实行漫灌0.07hm3(田地)需要二百多方(水),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低洼处耕地常常被淹,作物受损,协会管理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申请提升灌溉模式,查阅相关书籍,请来水利专家,实施了现代化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采用节水喷灌,现在0.07hm3地只需要30~40方水,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并用有限的水资源,用于收益村民居住地生态绿化,也可以发展一些观光农业。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号召和带领下,灌区内群众逐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品种,增加了各类能节水、收效好的经济作物,有些还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

4.实施措施

4.1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当地新型用水需求,认真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质和新型种植作物的情况,总结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新的管理方法。

4.2 实施方案:一是由管理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探索、实施。二是以乡、村领导小组为主,组织相关人员收集基础资料,统计比较。三是利用打磨岗灌区节水灌溉计划用水项目实际情况,总结出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程发挥更好的效益,为今后灌区工程正常运行做出重大贡献。

5.应用效益

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新模式在打磨岗灌区节水灌溉计划用水中的成功运用,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1 实现了灌区良性循环。灌区的管理权、经营权交给用水者协会后,实现了建、管、用相结合,权、责、利相统一,协会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群众在主动缴纳水费的同时,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参与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使打磨岗灌区灌溉面积由当初的0.02万hm3发展到现在的0.24万hm3,实现了灌区良性循环发展。

5.2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灌区水源有了保证,当地群众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烟叶、花生、朝天椒等经济作物,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激情,打磨岗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由原来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20个。

5.3 提高了水利用效率。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加强用水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推广高喷微喷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习惯,彻底杜绝了喝“大锅水”、“上游淹下游干,大水到处蔓延”的现象,促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5.4 减轻了群众用水负担。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费通过管理处→协会→管理员→用水户4级征收,亩次灌溉仅需15元左右,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6.存在问题及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费来源不足。

6.1.2 农民认识不到位,节水政策缺乏推动力。长期以来农民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问竭"的影响,人们对水商品的概念淡薄。

6.2 建议

6.2.1 依托政府,使农民用水者协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对用水者协会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6.2.2 加强对协会中农民必要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好节水灌溉和工程管护的宣传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内乡县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让“扶贫月季”开出“致富花”——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月季产业侧记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