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豚共舞的“世外桃园”
2012-06-24张应松
张应松
从安徽省铜陵市出发,乘车20千米到达大通镇,再从支江搭乘机帆船轮渡上岸后来到江心洲,步行1千米便到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核心基地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岛,小岛由两个冲积洲——和悦洲和铁板洲组成,面积约10平方千米。洲上杨柳依依、云淡风高,水鸟成群逐波戏浪,江岸边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今年5月14日、20日、22日,保护区里3头江豚妈妈先后产下3头健康可爱小江豚!现在,这一群共12头江豚远离来自环境的侵害,快乐无忧地生活着。
小江豚安家保护区
江豚的嘴巴是W形,因其憨态可掬、嘴巴弧线永恒向上成微笑状而被赋予“微笑天使”的美誉。然而,随着长江航运开发,以及采砂、非法捕捞、水污染的加重,江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仅今年从3月3日到5月18日短短两个多月里,长江流域湖南省洞庭湖区域发现12具江豚尸体;长江安庆段也发现8只死亡江豚。由此可以看出,加快推进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饲养繁殖才能延缓江豚灭绝时间,挽救整个物种。
早在2000年12月,我国就在安徽省铜陵市的一条夹江里成立了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上至枞阳县老洲镇,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千米,总面积3万多公顷。2006年2月,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此后,经过多年建设完善,该保护中心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长江江豚属胎生哺乳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水生动物,怀孕期长达10~11个月,一般两年仅产1胎,种群扩散能力弱、繁殖率低、成活率极低。通常,半年哺乳期后,小江豚才开口吃东西。由于小江豚食性单一,只吃鲤鱼、鲫鱼等其他鱼类,所以人工饲养难度较大。但保护区自建立以来,最早由安徽省畜牧水产部门批准从基地附近老洲镇江边成功捕获两雌两雄4头江豚,最大体重为40千克,最小体重为30千克,放入保护区基地夹江中驯养繁育研究,并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先后成功繁育出4头小江豚。
2012年5月,保护区3头江豚妈妈先后密集产下3头小江豚,这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标志着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已完全适应江豚的生长及繁殖,同时再一次有力证明:迁地保护是对江豚十分有效的保护方式!
小江豚陆续出生后,保护区的成年江豚一反动作舒缓优雅的常态,纷纷祝贺般围拥在江豚妈妈和小江豚四周快速游动,并不时用尾鳍拍打着水面,帮助新生幼豚更好地出水呼吸,不到半天的时间,小江豚就能够在妈妈的帮助下正常地出水呼吸。活泼可爱的小江豚,时而伏在母豚的背上,时而紧贴着母豚一起畅游,母豚背子嬉戏的感人场面令人动容。
据保护区总工程师蒋文华介绍,幼豚还要经过为期6个月的行为学观察,在确认母、幼豚健康状况良好后,豚宝宝就可自行少量摄食。
保护江豚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保护区广泛调研了江豚等水生动物生存致危因子,并成熟掌握了淡水豚类捕捉和运输技术。保护区希望通过进一步开展江豚繁育研究,完善江豚繁殖谱系,推动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繁殖种群的不断扩大,着力打造长江下游江豚自然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3头小江豚出生后,保护区加大了夹江安全管理力度,科研人员每天24小时密切监测小江豚的活动规律,安排专人巡逻,将掌握的情况登记备案。同时做好夹江水质监测及科学喂养工作,加大母江豚的喂食强度,每天为江豚妈妈提供4顿专门的“月子餐”,并从源头进行把关,确保饵料鱼新鲜,同时做好饵料鱼的消毒、清洗工作,防止江豚疾病的发生。目前, 3对母子豚平安健康,活动正常。为唤起社会各界关爱长江江豚保护意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面向全社会为3头新生幼豚公开征名。
如今,保护区半自然夹江水域中拥有12头长江江豚,是国内最大的长江江豚人工繁殖种群,已成为保护长江江豚的重要基地。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的缓冲区所辖长江江段中,也有50头野生江豚在活动。
1988年,长江江豚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长江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江豚数量日益减少,长江沿岸各省市就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江豚。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数量仅有1000多头,而且数量正以每年近10%的速度衰减,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国家正在考虑把江豚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已经消失,但愿江豚能够生存得久些,再久一些……
注: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