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研究

2012-06-23向才毅龚兴英陈玉明吴昌涛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中等职业中职

向才毅,龚兴英,陈玉明,吴昌涛

(1.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2.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3.重庆市工业学校,重庆 400043)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具有特定功能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当高质量的要素通过有效机制作用,整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也就形成了卓越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强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对于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指导作用[1-3]。

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要素的分析

(一)学校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

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将主要受学校的师资、学生及资源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是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具体执行者,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普通教育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还应具备职业教育教师所要具备的特殊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素质”,因此,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成为了教师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学生素质的影响。学生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对象,国家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了中职学校学生招生入学制度,积极吸引广大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这一重大制度改革虽极大地推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也因取消中职入学招生的“门槛”,而导致生源文化学习的质量落差较大,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动力,综合素质也较欠缺,给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教学资源与方式的影响。教学资源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教学资源是教师表现和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它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是教育质量保障的手段,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的教学影响质量的提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自主学习、实训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并存的教学形式,将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赏识法、激励法、意志培养、兵教兵、边讲边练、当堂验收评分等措施和形式互相配套,能够有效地实现“职业特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

(二)政府是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实行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政府直接参与主导尤显重要。政府将通过立法规范保障行为,制订质量标准和办学标准,指导、统筹、协调、检查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信息网络。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机制。一是重视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如深化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探索了“评聘合一”的中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建立了职业教育“双师素质”的教师激励机制。在中职教师培训方面,应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定中职教师标准。二是加大对于职业教育投入。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完善职业教育的经费标准,设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制度等,并依据相应制度来保障这些专项经费的落实。三是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管理。要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从硬件及软件方面对办学提出明确的条件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督促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5]。

(三)社会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反映

社会需求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通过社会的反馈可以了解职业教育的质量。一是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有需求。将通过学校提供中职的人才和学校为行业企业提供的服务,了解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其办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大批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来满足市场,服务社会,努力做到企业需要的人才与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相一致。二是社会支持力度也是教育质量重要的外部资源保障。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的支持,也是影响职业学校质量的因素,主要是财物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实习、实训、就业机会的支持,师资培训的支持。通过校企结合,开展联合办学,社会(企业)给职业学校以资金、仪器、设备和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通过建立“教学型”校内操作基地,在企业车间设立“产教型”校外实习基地,为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外部资源保障;企业接受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为学校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和“技师型”兼职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派遣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实现注入新鲜的师资力量。三是社会信息反馈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这里所说的信息反馈是指社会(企业)通过专门的机构将自己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对中职教育过程(办学水平、管理措施、教育教学方法等)的认识及中职教育结果(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规格、社会服务等)的价值判断等各方面的信息返回到中职学校的一种特殊信息传递活动。该活动能够促进中职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而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水平[6]。因此,中职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中职教育反馈机制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构成

(一)主体机制

中职教育要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因此,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应由政府监控、社会保障和中等职业学校自我保障三方面组成。政府保障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在于它为中职教育提供的政策环境、经费投入、监控评价等方面的保护和支持;社会保障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行业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财物、技术、联合办学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认同、财物支持等;学校保障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它存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部环节中,包含中等职业教育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教学人员、设施设备和就业服务等。

但从职教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在重视政府的行政调节的基础上,下决心建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市场调节机制,使中职教育质量处于社会和市场的监督和调节之中,把发展的自主权、约束权还给学校,交给市场。主体机制的核心是市场调节,因此,建立以市场调节为核心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见图1)。

图1 主体机制的核心是市场调节

1.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主体的建立

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是中职教育质量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一所中职学校是否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机构、是否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决定了教育质量工作的实施力度。

中职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主体应由校、科室、专业组3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及人员组成。学校层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科、教学科室和教学研究室等组成;科室层由科长(或主任)和科员组成;专业组层由专业组长和教学人员组成。三级保障主体以校级保障为主,逐级负责,分工协作。

2.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主体的建立

政府的保障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中职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宏观调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立法规范保障行为、制定质量标准和办学标准,指导、统筹、协调、检查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加强引导与管理,应尽快建立完善“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这种政策的确立和就业制度的建立,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很重要。政府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在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投入上应发挥主渠道作用,应把经费投入情况作为考核政府职业教育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政府应有效地整合、配置相关发展职业教育的资源。二是运用行政管理检查职业学校的工作。通过开展对中职学校质量工作的评价和监督,重点针对学校整体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评价。

(二)目标机制

目标机制是学校按照国家办学方针建立的分层次、能分解的标准和要求,它是制定和调控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起点。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可把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目标规定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新能力等纳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中。

(三)对象机制

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以中职教育的“输入—过程—产出”为保障对象,涉及教育、教学、服务各个系统(见图2)。

图2 中职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1.教育投入

教育输入即产出条件,包括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生源质量、教学条件与管理制度等。产出条件是学校实现预先设计的产出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产出过程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

2.教育过程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和社会服务等。实现产出质量目标的教育过程由多个活动要素组成,它是产出质量目标向教学质量效果转化的关键,共分为6个部分:一是专业设置与建设,二是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三是教学大纲的编写及更新,四是教与学的质量,五是教学管理质量,六是教学改革与创新。

3.教育产出

主要包括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四)评价机制

中职教育社会评价是中职教育社会主体性的评价,是以中职教育系统外部的力量为主体,以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为尺度,对中职教育行为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要建立一整套评判标准,把教学质量保障对象分解,确立一个个子系统,通过用指标系统和概括性问题两种形式来设计评价方案。具体要求为: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过程的连续性,评价制度的经常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主导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是中职教育社会评价的基础,社会评价是政府主导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见图3)。

图3 中职教育的评价机制

(五)激励机制

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包括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良好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使广大教师的智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外部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就业导向评价,树立典型,提高社会认可度,由政府和社会给予表扬、奖励(见图4)。

图4 中职教育质量激励机制

(六)调控反馈机制

按照中职教育产出质量保障的标准,运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整个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进行分析,从而作出价值判断,对中职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进行调控反馈。它不仅要检查产出质量保障目标是否符合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要检查产出质量保障主体是否全面,产出质量保障指标是否科学,产出质量保障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周全、适当,所作结论是否有效等,调控反馈机制则是中职教育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7-8](见图5)。

图5 调控反馈机制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

(一)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开展质量评估工作

政府直接介入的质量保障具有强制性,但容易带来整齐划一、生硬僵化等弊端,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变政府直接管理为宏观控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独立或半独立的中等职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独立地负责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的具体工作,政府则只是依据法令、法规对评估活动实施监控与调节。

(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学校定期自我评估制度

发达国家的学校一般都设置有在质量和标准方面的最高权力组织统一进行统筹和决策,又设置有一个代表最高行政管理的执行机构,使其质量保障一直深入到院系专业、各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教学辅助机构,形成了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我国学校自身的评估组织机构一般都不够健全,只是在接受了上级评估机构或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下达的评估任务之后,建立一个临时机构来协调学校各方面,评估一结束,该机构也就自动消失了。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例如,成立由校长、副校长等校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质量保障评估委员会,下设质量保障与评估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内部质量的监控及校内自评,以确保学校达到各项质量要求。要建立校内定期自我评估制度,每两年一次对全校各专业、各科室实行质量评估,各专业、各科室则可实行一年一度的自查自评,并将自查自评结果形成质量报告呈交学校质量保障与评估办公室。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评估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具体而完善的操作规程,以免使自我评估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三)建立对评估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

评估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评估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监督、激励和约束,因此建立与健全对评估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目前我国政府主导型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应规范质量评估的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督协会,负责对各类评估机构或团体的评估认证、监督和指导。而且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政策,严格规范评估机构的评估行为,以保证评估活动公正持久地开展。

(四)适当吸纳专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工作

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保障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他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保障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然而,在我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教育评估的政府主导模式使评估主体单一化,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学校等评估主体的积极性。为此,应借鉴发达国家评估主体多元化的经验,注意利用专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优势和潜力,适当吸纳专业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加强教育立法,使教育质量保障有法可依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教育立法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出台一部旨在加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文件,从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独立或半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外部质量评估和内部质量监控,到评估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等做出详尽的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9]。

[1]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2.

[2]王一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贵州大学学报,2010(6):37.

[3]邱镔.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24.

[4]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5]莫翼翔,王云江.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2(4):25.

[6]刘红慧.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7]冯琳娜.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8]刘琳.澳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99.

[9]刘秋云.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0.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中等职业中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