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氏所藏粤西契约文书的初步整理

2012-06-23杨奔王建军黄群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粤西梧州文书

杨奔,王建军,黄群

(1.2.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余氏所藏粤西契约文书的初步整理

杨奔1,王建军2,黄群3

(1.2.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阐释粤西地区余氏所藏契约文书整理的意义,并针对粤西地区契约文书特点,提出了独特的整理方法和思路,最后详细列出整理出来的契约文书目录。

粤西契约文书;文书整理;文献目录

契约文书,自古有之,至今尚有遗存。上世纪80年代,杨国桢先生推测,全国单明清民间契约达到1000万件以上。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对契约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1]。然而,广西对民间契约文书的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为止,除《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中收集145份广西大新县壮族地区契约文书外,还没有出版能代表广西契约文书概貌的资料专集。目前,笔者发现梧州坊间学者余天佑先生收集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契约文书约500份,加之各类票据文书,总数超过千余份,这些粤西地区的民间文献材料,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民间契约文书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整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整理契约文书的意义

粤西民间契约文书真实地记载了粤西地区传统民间社会的生活形态,对其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其重要意义有:第一,有助于历史学研究。过去历史学研究只重视官方档案,忽略了民间档案,导致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结论未免片面化和概念化,粤西地区历史的研究亦不免有此弊端,文书中记载着民间社会物权和债权行为,涉及到土地、房产、耕畜、商品的买价、租价、典价、工价以至赋税、货币、度量衡等珍贵数据,是研究经济史、民法史、财政赋税史、土地制度史、阶级关系史、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资料。第二,有助于社会学的研究。现存粤西地区契约文书记录的主要是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民间社会的经济生活,大部分是具有连续性的关于土地、财产、税赋、诉讼、宗族、民俗、社会、商业的契约文书,是零距离接触民间社会的文献,其中反映传统社会中土地所有关系、手工业和商业、宗族与乡里、国家权力和地方行政系统等信息极为丰富,可称之为“粤西地区传统社会的记忆库”,是考察近代中国社会连续不断变迁的重要线索,也是考察传统小农经济社会里人的个体意识、利益需求、自由、平等、权利等现代观念的重要载体。第三,有助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契约文书记载民间宗法制度、祭祀立嗣、诉讼状词、民事调解、乡规民约等信息,反映了乡民重宗敬祖、安土重迁、耕读传家、安于礼乐教化、向往知识文化的心态和对进入国家权力秩序的渴望。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传统社会宗族制度对于民间的影响力。第四,有助于广西本土流传其他文献的校勘。粤西地区藏有多种形态的民间文献(如碑刻、文书、方志、族谱等),除契约文书中存在众多俗字、方言词以外,广西本土流传的其他各类古籍文献也是俗字、方言词繁多,但是以民间底层农民撰写的契约文书中俗字、方言词最为集中、也最具典型代表,以此为切入点整理出来的方言俗字,可更好地为广西境内其他古籍文献的校勘提供参考。第五,有助于粤西地区语言文字的研究。由于契约文书的抄写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文书中夹杂有大量当地方言口语,考释和整理好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契约文书中方言俗字,对粤西地区语言文字、方言史、汉语史的研究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口语材料。

二、契约文书整理思路

(一)对契约文书进行分类

目前发现的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契约文书,种类多样,不同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从立契主体看,有赤契(红契、官契)、白契(私契)、尾契(契税单)三种;从立契内容来看,有房契、田契、地契、山林契、塘契、坟契、遗产分配契等十来种;从立契交易方式看,有死契、批契、活契(典契、当契、换契、补契、赎契、添契等)三大类;从立契时间来看,自乾隆年间至民国,又可以分出9个不同时间段。整理工作的第一步则分别按上述四类标准对500来份契约文书进行穷尽分类,并录著其目录,便于下一步考察其体例。

(二)考察文书体例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发掘出来的契约文书在体例上各具本土特征,粤西地区契约文书也不例外,以整理小组初步考察的文书为例,粤西地区契约文书立契人、受契人、中间人、写契人签名画押,末尾往往会注上公心、平心、好心、中心、清心、正心(上下结构,写成一个字)等字样,这显然是受到粤西地区民众喜欢造字的心理的影响,这种署名画押的多样性在其他地区契约文书中少见。又如,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契约文书几乎不见干支记年,而在徽州、赣北、赣中地区契约文书中,多用干支记年。所以,对粤西地区契约文书体例作详细的考察并归纳其特征是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校勘文书内容

由于契约文书的抄写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文书中夹杂有大量当地方言口语,清朝民国时期粤西地区语言状况复杂多样,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壮、瑶语,唐宋以降,壮语区又以汉字或汉字部件为基础创制了数以万计的土俗字(现称古壮字)和数以千计的瑶语字;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粤语,契约文书中使用客、粤方言词繁多,甚至专为这些方言词造了众多生僻方言字。所以运用语言学、文字学、校勘学的理论和知识对这批契约文书进行整理,疏通每一份契约文书的文意,是整理这批契约文书最为基础的工作。

(四)影像图片,列写释文、注释

在著录和整理文书的过程中,笔者秉承两个原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忠实于文书的原貌;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著录每一件文书的相关信息[2]。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台湾原居住居民文书及其他出土文献和民间文献的分类、著录和整理成果,笔者将采用影像图片、释文、注释三方面内容统一进行编排。影像图片是文书原件最为直观的反映;释文有助于读者对文书进行判读和研究,而且在录入释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忠实于原件的行文格式及出现的各种符号;以注释的方法逐份对文书内容进行解读,并详细注解与粤西契约文书相关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对契约文书中所见人名、地名、各种名物、特殊符号,笔者将详加阐释并揭示其独有特征。

契约文书目录

?

?

?

?

?

?

?

?

?

?

?

[1] 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

[2] 胡展耀.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著录整理规范问题思考——以《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姜于休家藏卷》整理校注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2012(1).

Prelim inary Sorting of the Contractual Documents Collected by Yu She in theWestern Part of Guangdong

Yang Ben1,Wang Jianjun2,Huang Qun3
(1.2.3.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sorting the contractual documents collected by Yu Sh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Guangdong.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eatures of such kind of documents,it proposes a particularmethod and idea of sorting the documents.Finally,a detailed content table of the documents having been sorted is obtained.

contractual documents collected in the western partof Guangdong;sorting of documents;content table

H179

A

1673-8535(2012)04-0001-15

杨奔(1964-),男,广西玉林人,梧州学院副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方言学。

王建军(1979-),男,江西吉安人,梧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字训诂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2-06-2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YY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102);广西教育厅一般资助科研项目(201203YB158)

黄群(1966-),女,广西昭平人,梧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方言学。

猜你喜欢

粤西梧州文书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加州鲈在粤西掀起养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以生鱼料撬动市场!湛江珊瑚在粤西淡水料市场要发力了
中共梧州城工委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