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012-06-22柴美清原佳敏韩鹏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麦粒琼脂菌丝

柴美清,原佳敏,韩鹏远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Quel.)又名刺芹侧耳,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1],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菌柄洁白粗壮,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口感独特,有提高免疫力、抗癌、降血脂等效果[2-4]。因其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味,故称“杏仁鲍鱼菇”。目前,国际市场上杏鲍菇价格较高,约为糙皮侧耳、金针菇、滑菇的2.5倍,灰树花的1.5倍,其被列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食、药用菌之一[5],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970年,Henda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1974年,Cailleux用菌褶分离法获得杏鲍菇菌株并试栽成功;1977年,Ferri首先进行商业性栽培[6]。在我国,于1990年开始人工栽培杏鲍菇,但其商业化生产规模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且栽培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对杏鲍菇生产菌株的有关生物学特性缺乏系统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7]。

本研究就不同的培养基对其菌丝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旨在为确立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杏鲍菇菌株购于市场,在实验室对其表面消毒后,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菌丝体。供试母种为自行复壮扩繁培养。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种配方:配方A.蔗糖30 g,硝酸钠3 g,硫酸镁 0.5 g,氯化钾 0.5 g,硫酸亚铁 0.01 g,磷酸二氢钾1 g,琼脂13 g;配方B.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复合维生素 B 10 mg,琼脂 20 g;配方 C.马铃薯 200 g,麦麸 20 g,蔗糖 20 g,磷酸二氢钾 3 g,硫酸镁2 g,琼脂15 g;配方D.马铃薯200 g,蔗糖20 g,蛋白胨 3 g,琼脂 20 g;配方 E.麦粒 100 g,阔叶木屑30 g,棉籽壳30 g,葡萄糖15 g,食母生6 片,琼脂 15 g。

以上培养基的酸碱度保持自然。

1.3 试验方法

1.3.1 分装灭菌 按1.2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分别装入培养皿中,制备成平板,每种培养基设置5个重复。在压力0.15 MPa、温度120℃下灭菌2 h。

1.3.2 接种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于平板培养基中央接种一块菌龄和生长势均一致、直径5 mm的活化菌丝圆片,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遮光培养。7 d时观察记录不同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情况。

1.3.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菌落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测量,取5个重复的平均值。

菌丝日生长速度(mm/d)=(菌落平均直径-5)/生长天数[8]。

试验结果用LSD比较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杏鲍菇菌落的形态特征[9-10]

杏鲍菇菌丝在5种配方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均在接种后第2天菌丝萌发生长。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培养基的菌落形态各不相同,该菌株在配方B培养基上生长最旺盛,其菌落形态为浓白、圆形、棉絮状;其次为配方C、配方A、配方E;配方D培养基的菌丝长势一般,其菌落生长稀薄。

不同配方培养基杏鲍菇的菌丝整体长势为:配方B>配方C>配方A>配方E>配方D。

表1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培养基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配方B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可达4.64 mm/d;配方E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平均为1.23 mm/d。

各培养基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为:配方B>配方C>配方A>配方D>配方E。且配方B与配方A、配方C、配方D、配方E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而配方A与配方D之间不存在差异。

添加麦粒的培养基(配方E)与其他配方的培养基相比,菌丝生长粗壮、浓白,说明添加麦粒的培养基能促进菌丝的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这可能与培养基的配比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麦粒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变慢,但菌丝的长势有所增强。说明麦粒对杏鲍菇菌丝活力有增强作用,对杏鲍菇有增产效果。但并非麦粒越多,杏鲍菇产量越高[11]。张柏松等[12]研究表明,培养基碳氮比在7∶1左右时,菌丝活力明显增强,其产菇量也明显提高。

(2)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为25℃[13]。温度越高,菌丝生理成熟越快,越易向生殖生长转化[14]。

(3)本试验仅就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进行了研究,对于培养基的含水量、pH值的变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由于试验仅用一个杏鲍菇菌株作为研究对象,该菌株与其他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种是否有差异,尚需深入研究。

[1]黄年来,吴经纶,陈志纯,等.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7.

[2]宫志远,于淑芳,曲玲.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2,9(3):13-17.

[3]梁建光,董洪新,张树义.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食用菌,2006(3):12-13.

[4]夏晓静,李明,李守勉,等.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44-6945.

[5]郭美英.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J].福建农业学报,1998,6(3):6-8.

[6]宋爱荣,田雪梅.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J].食用菌学报,2001,8(4):10-14.

[7]上官舟建,刘斌,林汝楷,等.不同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差异研究[J].菌物学报,2005,24(1):149-151.

[8]周敏,张功.不同碳源、氮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0,17(增刊):70-72.

[9]李素玲,尚春树,施安融,等.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培养特征的初步观察[J].山西农业科学,1998,26(2):72-75.

[10]闫米格,李素玲,刘虹.影响羊肚菌菌丝体和菌核生长特性的因素分析 [J].华北农学报,2002,17(增刊):199-201.

[11]徐彦军,樊卫国.玉米芯·麦粒栽培料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82,9958.

[12]张柏松,宫志远,于淑芳,等.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3(4):25-26.

[13]陈秀柄,吴大忠,周茂彬,等.外界环境因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1):150-153.

[14]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等.环境因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1):36-38.

猜你喜欢

麦粒琼脂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欧盟食品安全局重新评估琼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建构数学模型领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从麦粒到面包
氧化琼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