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努力促进畜牧业和兽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2-06-22高鸿宾农业部副部长

中国畜牧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苜蓿兽医草原

文│高鸿宾(农业部副部长)

一、关于畜牧业发展

2011年的畜牧业工作,力度大,亮点多,效果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复杂局面,着力化解不利因素,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禽蛋业稳定发展,奶业持续振兴,饲料生产稳定增长,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草原政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出色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中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提供了重要支撑。

1.圆满完成了畜产品保供给的艰巨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国家管理通胀预期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畜牧业生产,既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也是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措施。2011年畜牧业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从1月份开始,生猪价格一路攀升,活猪价格同比涨幅最高达86.6%,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针对严峻形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知难而进,深入一线调研,加强监测分析,准确预判生猪生产和价格走势,牢牢把握了平抑波动的主动权。同时,以提升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构建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为着眼点,提前研究政策措施,主动沟通协调,推动中央扶持政策早下达、快落实。尽管价格上涨趋势与2007、2008年相似,但明显不同的是,2011年的工作更得力,在实现保供给的硬仗中,畜牧行业应对复杂局面和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升,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推动建立畜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良种化,加强生产监测预警,更加注重打组合拳,更加注重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目前,生猪价格高位逐步回落,母猪产能全面恢复,养殖场户理性补栏,养殖效益仍处于较好水平,不仅保障了供给,稳定了价格,也为2012年打下了良好基础。2011年,蛋鸡生产整体保持平稳,价格稳中有升,养殖效益增加,处于近年来较好水平。奶业振兴步伐加快,奶牛生产持续增长,生鲜乳价格总体平稳,养殖效益好于常年,单产5吨的奶牛年获利2000元左右。总体看,2011年是畜牧业发展任务繁重、成效显著的一年,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加快提升的一年,是肉蛋奶各业效益普遍向好、广大养殖场户丰产丰收、欢欣鼓舞的一年。

2.圆满完成了“瘦肉精”和生鲜乳专项整治的特殊任务,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两个努力确保”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2011年上半年,河南“3·15瘦肉精”案件来势汹汹,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农业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和生猪价格日报预案;召开重点省份“瘦肉精”监管工作座谈会,指导地方有序开展排查工作;及时回应媒体,通报查处情况。事态很快得到控制,对产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我们联合8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逐级督导抓监管责任落实,进村入户抓普法宣传,上下联动抓检测把关,部门协作抓案件查办,立足长远抓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非法使用“瘦肉精”的势头。截至10月底,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7起,移交公安机关110起。

2011年下半年,河北又发生了“抗生素事件”,农业部在获得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迅速行动,果断处置,加强督导检查,避免了事态的持续恶化,没有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奶业在振兴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就可能使我们三年整顿和振兴的成果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在生鲜乳专项整治方面,我们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巩固奶业清理整顿成果,加强奶站督导检查,深入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奶站,检测指标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坚决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奶站管理水平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2011年,在实现保安全的实战中,整个畜牧系统经受了考验,全行业质量安全意识和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从处理“婴幼儿奶粉”事件时的仓促应战、寝食难安,到应对“瘦肉精”案件时的有力处置、淡定从容,充分证明了我们这支队伍在历练中不断成熟,素质不断提高,能打硬仗。

3.努力实现了草原政策的新突破,“三牧”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我国草原牧区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多种原因,牧区仍是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民生改善的薄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完成了“四件大事”,开创了“三牧”工作新局面。一是出台新政策。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牧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快牧区发展的18项政策措施,对牧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建立新机制。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草原牧区实施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1年在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入136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草原生态保护方面投入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草原牧区开始走向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发展的轨道。三是召开盛会。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时隔24年再度召开,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为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明确了任务,实化了措施。四是完善重大工程。国务院批准了农业部等部门提出的《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从合理布局草原围栏、加强配套工程建设、调整补助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退牧还草工程。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草原保护建设资金180多亿元,完成种草改良面积1.5亿亩,建设草原围栏1.2亿亩,累计禁牧休牧轮牧草原38.7亿亩,政策性补贴已惠及数百万牧户。在实现保生态的实践中,草原工作从理念和政策上实现全面“破题”,确立了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指导方针,出台了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可以说,2011年的草原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草原投入前所未有,草原保护建设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为今后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打牢了基础。

4.努力实现了苜蓿发展政策的重点突破,奶业振兴迎来了新的机遇。苜蓿是“饲草之王”,是发挥奶牛遗传潜力和提高牛奶质量的优质牧草。从历史看,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几起几落,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结合不紧密。2011年,我们抓住国家重视苜蓿发展的机遇,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汲取经验,主动协调,全力以赴推动政策出台,实现了苜蓿发展政策的历史性突破。从2012年开始,国家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在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省,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2011年,我们从调查研究、出台政策和争取项目等方面全力推进苜蓿发展。在调研方面,先后深入河北、山东、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就苜蓿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以及和奶业生产结合情况进行调研,多次听取苜蓿种植户、草业企业、奶业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韩长赋部长到黑龙江等省考察苜蓿发展情况,我也到甘肃农垦了解苜蓿生产,并专题研究苜蓿发展扶持政策。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道理说透,把政策建议提实。同时,积极主动和财政部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项目,在互动中取得共识,合力做好相关工作。国家扶持苜蓿政策的出台,将为苜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找到新的抓手,奶业振兴指日可待。

“万事开头难”。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畜牧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全线飘红,为今后几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牧民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清醒地认识到,畜牧业发展的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剧,食品安全专注度不断提高,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宏观经济运行、气候条件变化、畜产品价格走势、农民养殖意愿等方面都有诸多变数,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巩固畜牧业发展好形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更有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按照更科学、更合理、更有节奏、更有秩序的工作摆布,千方百计做好2012年的畜牧业发展工作。

2012年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政策,强化科技,狠抓落实,力促“三保”,在高基数、高起点、高水平上完成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艰巨任务,不断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再立新功。

第一,进一步落实生猪发展政策,积极争取牛羊生产扶持政策,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2012年,生猪生产关键要防止价格大涨后出现大落,保持产业稳定发展,核心是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好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畜牧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尽快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适时启动调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形势研判,继续抓好生产调研和数据监测工作,重点把握好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补栏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规范生猪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积极推进联合育种和遗传物质交流,提升种猪生产水平。

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问题,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2年要重点在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取得突破。要稳定牧区生产能力,提高北方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供给能力,挖掘南方地区发展潜力,在加快牛羊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要集中研究,争取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要大力推进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提升产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围绕大县抓生产,支持牛羊生产大县提高生产能力。要突出良种打基础,支持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加大良种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肉牛肉羊良种生产能力。

第二,坚定不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范动物疫病风险的关键措施,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做到思想上毫不动摇、工作上毫不懈怠、落实上毫不敷衍,在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制度规范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在政策引导上,要做好政策研究设计,强化政策效果评估,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在示范带动上,大力推进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引导更多的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制度规范上,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探索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监管机制。

加快科技进步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科技改革发展是2012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转变。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集中优势力量,把握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攻关,力争在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监测控制、饲料资源利用和养殖污染治理等领域取得突破。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加强技术推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力度,使畜牧业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三,扎实推动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落实,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争取政策难,落实政策更难。新时期牧区工作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狠抓落实。加快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八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认真总结2011年政策落实情况,完善方案措施,明确政策界限,严肃财经纪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畜减掉、禁得住、钱到户。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尽快启动实施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五省的草原补奖政策。着力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制定《基本草原保护条例》,依法划定基本草原,像保护耕地一样来保护基本草原。继续加大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实施力度,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启动实施做好准备。加强草原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尽快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加大草原防火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物资装备水平,强化防扑火队伍建设,增强综合防控能力。稳步推进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是党在牧区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草原补奖等惠牧惠民政策顺利实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争取出台指导各地草原承包经营的指导性意见。各地要提高认识,建立草原承包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承包工作进度。加快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编制和实施全国人工种草规划,推动实施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强化牲畜棚圈、饲草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立健全草原执法监督体系。加快268个牧区半牧区县草原监理机构建设,推动地方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尽快出台。严格草原执法监督,加强草原征占用管理,依法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垦、乱采乱挖及其他侵占破坏草原的案件,及时纠正违反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规定的行为。要集中精力查处一批严重侵占破坏草原的大案要案,树立草原执法权威。加强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强化经常性监测工作,为客观评估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科学管理草原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全面贯彻落实新饲料条例,深入开展“瘦肉精”和生鲜乳专项整治,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修订是饲料产业发展的大事,离上次修订已有10年之久。新条例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主导思想从促生产转为保安全,明确了相关主体的饲料质量安全责任,完善了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将养殖环节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列入监管范围。2012年,各地要做好新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宣贯工作,推动饲料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产业素质,支持发展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开展饲料和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牛羊等反刍动物使用“瘦肉精”和饲料企业使用新型“瘦肉精”行为。加强机制建设,提高饲料和畜产品监管队伍的执法水平。

继续抓好生鲜乳专项整治,加强奶站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在搞好专项监测、隐患排查、《生乳》国标指标监测的基础上,加大异地抽检和飞行抽检的力度。贯彻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要求,组织实施奶站进货查验、监督检测、异地抽检、从重处罚、信用档案及黑名单制度,加强相关制度的培训和检查力度,加快奶站信息化监管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努力构建生鲜乳监管长效机制。

第五,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创新组织方式,大力提升奶业发展水平

2012年是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12年全国先启动建设50万亩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累计建设200万亩基地,打好2012年这一仗,就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切实抓好优质苜蓿高产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重点支持田间灌溉设施设备、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加大苜蓿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苜蓿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大苜蓿种子补贴支持力度,支持苜蓿良种发展。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加强组织实施,把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振兴奶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重点要创新组织方式,鼓励草业企业、奶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苜蓿生产组织化程度。要实行专家包片,将专家与苜蓿生产示范片挂钩,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促进草畜配套,鼓励草业企业和草业合作社与奶牛场签订优质苜蓿购销合同,开展订单种植。要加强宣传引导,项目实施和宣传工作要同时启动,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创建活动,宣传改善牛奶质量的好典型,营造奶业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兽医工作

2011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兽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的兽医工作亮点突出,应该充分肯定。

1.圆满完成“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工作目标。做好2011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对于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保证畜禽产品市场供给,显得尤为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做出明确指示,要求落实好动物防疫“内防外堵”各项措施,一定要把疫情控制住。但201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国内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复杂、污染面广;部分地区人畜共患病持续上升。针对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形势,农业部抢前抓早、周密部署,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狠抓落实、奋力拼搏,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提升了养殖信心和消费信心,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好势头做出了突出贡献。

2.圆满完成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艰巨任务。要完成部党组提出的“两个努力确保”的任务,畜牧兽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目前养殖单元众多的情况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巨大。动物养殖生产过程中,仍有盲目用药、滥用抗生素、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现象。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消费者和媒体高度关注,舆情应对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妥善应对“瘦肉精”等案件,将影响降到最低,保护了消费者的信心,没有对行业造成大的冲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农业部部署,一手抓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一手抓监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顿、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抗菌药物联合整治等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SP),全面加强兽药监督执法,出动执法人员、检测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批次之多,均达历年之最。保障了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了上海世泳赛、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作为国务院“十二五”期间审批的专项规划,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已提交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对策措施。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来讲,制定此规划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进入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动物防疫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逐步健全,我国兽医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为谋划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央、省、县、乡四级防疫网络,初步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系统,动物防疫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是实现重点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到根除的必由之路,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扑灭动物疫病的主要经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的新突破。

4.新时期兽医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截至目前,全国按照乡镇或者区域共设置畜牧兽医站346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任务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普遍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任务全面完成。2011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的总体框架、发展思路和具体要求。继续开展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不断壮大执业兽医队伍。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强化官方兽医专业化培训。推动OIE认可我国5家实验室为OIE参考实验室。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兽医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回顾2011年,兽医工作成绩令人振奋,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展望2012年,兽医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必须全面把握兽医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兽医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看,综合国力增强将为加强兽医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将为兽医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全社会的关注将为改进和支持兽医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我国兽医事业发展的国际舞台也将更加广阔。同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周边国家和地区动物疫情复杂,非洲猪瘟等外来病、新发病传入风险持续加大;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仍呈抬头趋势,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任务相当艰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动物养殖和产品流通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兽医工作内部条件看,多年的实践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兽医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构建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兽医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兽医科技进步为兽医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兽医工作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新型兽医制度建设有待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机构建设不到位,条件保障不足,人员编制偏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情况还比较突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明确;养殖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落实还未完全到位。兽医工作社会化服务发展依然滞后,公共服务条件保障仍需加强。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统筹当前和长远兽医事业发展需要,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和国内对兽医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有利于兽医事业全面发展的内部条件,加快形成有利于兽医事业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

2012年兽医工作的总体目标,仍然是要做到“两个努力确保”。做好2012年的兽医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农业部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坚持巩固兽医工作的好形势,加强兽医工作的好政策,优化兽医工作长效机制,改革影响兽医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夯实兽医工作基础,强化兽医科技支撑,加快转变兽医工作方式,切实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动物防疫机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2年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切实落实好强制免疫、检疫监管、疫情监测和应急管理等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未来,努力创新动物防疫机制。要坚持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在综合评估统筹考虑基础上,《规划》明确了需要优先防治的重点疫病。2012年要重点摸清优先防治病种区域分布、畜禽群体分布、流行毒株的型别等基础信息。要根据《规划》要求,超前谋划,为《规划》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要尽快制定并启动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计划,实施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策略,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区建设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全国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净化工作。要坚持防疫工作责任制,明确养殖者主体责任。要坚决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明确企业、协会、养殖户的防疫责任和义务。2012年要在完善疫苗招标采购机制上下工夫,逐步推行由政府领导,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强制免疫模式。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要立足公共财政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与畜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物防疫财政支持政策。

二是规范兽医行政执法,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兽药监管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在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上下工夫。要抓紧完善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动物跨省调运管理制度,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制。全面强制实施兽药GSP。2012年要组织开展“清理行动”,坚决将未达到兽药GSP要求的兽药经营企业户清理出兽药市场。逐步建立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规范兽药使用行为。要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督促养殖场户落实防疫制度,履行申报检疫义务,建立养殖档案和兽药使用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督促定点屠宰企业落实“瘦肉精”检测责任。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兽药行为,有效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保证兽药质量安全。要落实执法机构队伍的监管责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全面落实动物、动物产品全程监管制度,实施风险控制,强化各类场所监管工作,推进官方兽医按权限出证和跨省调运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工作。完善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管理,探索创新动物检疫机制,规范动物检疫许可和检疫出证行为。扎实推进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和区域化管理。稳步开展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强化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大兽药使用监管力度,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完善兽医从业准入制度,促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兽医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兽医行业的整体水平代表了国家的兽医工作水平。要从规范兽医从业准入资格、加强执业行为监管、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入手,全面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规范兽医从业准入资格,要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考试各项工作,完善兽医从业准入制度。要健全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试工作长效机制。要明确有关领域从业的执业兽医资格要求。加强执业行为监管,要加大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力度,强化执业兽医从业活动监管,力争用3年时间逐步规范动物诊疗市场。要加快培育农村动物诊疗市场,支持执业兽医到基层执业。推动健全兽医行业自律机制,健全完善各级行业自律组织。完善继续教育机制,要进一步抓好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培训。要稳步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设,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培训和管理。加快推进兽医队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基础性、前瞻性工作研究。

四是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兽医科技支撑能力。兽医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支撑能力关系兽医事业发展全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从建设现代农业全局和战略出发,围绕保障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兽医科技公益性定位,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整体水平。加快构建兽医实验室网络体系。要在严格生物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资源,加快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运转高效、支持有力的兽医实验室网络体系。加大联合攻关力度。要拓宽视野、深度发掘,从准确把握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出发,加强兽医、卫生、林业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专家交流,促进跨学科、跨部门合作。抓紧抓好兽医科技推广工作。要按照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利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与兽医科研机构的体系、人才、技术优势,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要落实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服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兽医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兽医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解决好兽医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兽医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保障。

猜你喜欢

苜蓿兽医草原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我是兽医志愿者
苜蓿的种植技术
兽医改行搞发明
要造就一片草原
兽医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