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敢于创新就能进步
2012-06-21
张建敏
在我领导人出席重大国际会议期间设立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是对外新闻工作实践的一个创新。这一做法始于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意大利并出席G8+5峰会。前不久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内搭建的新闻中心给各国领导人和媒体留下深刻印象,受到各方交口称赞。此次G20洛斯卡沃斯峰会是中国代表团第22次设立新闻中心。
这一新举措可谓应运而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上升,国际社会越来越看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所发挥的作用。各国媒体迫切希望“听听中国怎么说”。这为设立新闻中心提供了客观需求。同时,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成长中、更加自信的中国也有更加积极主动对外介绍自己的主观愿望,希望减少外界误读,为自身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
运行期间,新闻中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举行吹风会或接受专访,介绍我领导人与会情况和访问成果,阐明我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及时准确权威地对外发出中国的声音。在与会各国中,像中国这样设立新闻中心的还不多见。可以说,新闻中心是一个窗口,展示了自信,体现了开放,树立了一个泱泱大国的良好形象。这也是不少外国记者的看法。今年金砖国家在印度召开峰会,印度第一大报《印度时报》记者在出席我新闻中心活动后专门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印外交部在这方面向中国看齐。
新闻中心的每场活动都吸引许多主流媒体记者到场,这得益于其完善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记者发稿工作所需的基本设施在中心一应俱全。有记者发微博夸赞说,中国代表团“主动通知记者吹风,电话有人接,邮件有人回,态度和善,有问必答。”不少记者一出机场即直奔我新闻中心。此次峰会期间,因为会议主办国摆渡车不停靠我新闻中心所在饭店,我们专门安排自己的摆渡车辆接送记者。这一周到安排让平时挑剔的记者感受到了我们热忱服务的诚意。
新闻中心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现场摆放有《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等介绍我政策主张、政治经济、传统文化、民俗旅游、汉语学习等方面的书籍。有时还播放与会议主题相关的电视资料片。最近几次,《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一书十分抢手。外国记者在新闻中心感受到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
短短3年时间,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得到越来越多中外记者的肯定和赞誉,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对话沟通的一个品牌。放眼未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势必更加紧密,如何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提升中国的话语权,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的设立,可以说向正确方向迈进了一步,但依然任重而道远。▲(作者是外交部新闻司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