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生发展要谨防三大陷阱

2012-06-21

环球时报 2012-06-21
关键词:陷阱民生生活

任伍 易昌良

“民生”一词最早出自公元前400年上下成书的《左传》一书,原意为老百姓的生存生计。此后几千年,中国不少思想家都在探索民生,形成了丰富的民生哲学思想。如今,民生发展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思想,而是一种发展理念。

“民生”,是指实现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关的需求,既包含人们追求的生存条件,又包含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从宏观上说,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保障、改善和发展。理解民生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核心内容:基本生活需求、尊严和关怀。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中国人民不但“站起来”,也成功“富起来”,人民福祉不断提升。从民生发展的三个核心内容角度衡量,可以说在“保障基本生活”层面,中国民生取得了巨大进步;“有尊严的生活”层面的物质保障也得到加强。根据我们提出的民生发展指数进行综合测算,自1995年始,中国的民生发展指数呈现指数函数发展态势,从1995年的0.173,上升到了2010年的0.839。

1949年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的历程和路径表明,中国民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渐进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注重保障与改善民生,又注重保障民生与和经济增长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在建国之初,为了维护新生政权的安全稳定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中国政府采取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在保障基本人民生活的前提下,民生服务、服从于国防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和刺激市场经济活力,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通过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的非均衡发展,从而带动人民福祉的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有赖于中国政府在发展民生中坚持的“以人为本”、“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等基本经验。

但是,中国这种渐进的、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社会分配不公、资源环境恶化,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受挫。在中国民生发展内生问题与国际挑战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民生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公平与可持续为核心的和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民生发展渐进模式的重要转折点,需要由强有力的政府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推动从不均衡发展迈向均衡,消除社会贫富分化,避免“民生陷阱”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政治危机。

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民生发展标杆的发达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凸显了在民生保障与改善中的弊端,发展中国家民生发展也面临空前的挑战。世界面临着三大“民生陷阱”:发展中国家的“民生缺失陷阱”、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陷阱”和“贫富分化陷阱”。2011年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警示我们,发展中国家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和解决民生及保障民生的制度建设。这些陷入动荡的西亚中东北非国家的人民生活在动乱、战争的边缘。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发展,则警示人们过度福利的发展模式并非最佳模式。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欧洲失业率不断攀升,民众的困苦与不满只能通过街头政治来发泄。而“占领华尔街”则证明金融资本主义对贫富分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这个头号发达国家贫困率高达15.1%。

变革的世界深刻地影响着民生发展。借鉴外国民生解决经验,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化传承与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上。如果不加甄别地盲目吸收,别国曾经的民生发展道路可能成为本国未来民生发展的陷阱。▲(作者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常务副院长)

猜你喜欢

陷阱民生生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陷阱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