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辖市农机局长谈农机

2012-06-21

江苏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苏州市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伯明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苏州市已明确于2013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昆山市、张家港市等有条件的地区于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围绕以上目标任务,2012年苏州市将重点实施好“一个示范、二个保障、三个推进、四个建设”共十大工程。

“一个示范”: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工程。以镇为单位,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力争2012年建成一批示范镇。

“二个保障”:一是实施粮食生产联合收割保障工程。要保障水稻和三麦丰产丰收,促进增产、增收,降低灾害气候对生产的影响,优化调整联合收割机的布局,提高本地机收能力,2012年新增联合收割机600台。二是实施粮食生产低温烘干保障工程。要提高地产粮食品质,减少损失,起步推广集成低温烘干技术,有效缓解集中收获与有限晾晒场地的矛盾,2012年新增烘干机200台以上。

“三个推进”:一是实施蔬菜园艺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发展微型耕作、田园管理、植保、播种移栽、智能装备等机械和喷滴灌设备、茶树修剪机等,2012年新增各类蔬菜园艺设施农业机械或设备3 000台。二是实施水产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发展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等机械和养殖环境自动控制设备,2012年新增各类水产机械8 000台。三是实施畜禽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发展清洁消毒、通风降温、饲料加工、自动投喂、挤奶贮藏、粪便处理等机械和设备,2012年新增各类畜禽机械150台套。

“四个建设”:一是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2012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要达到250个,其中星级合作社占20%以上。每个市每年建设至少2个三星级以上合作社,市辖区至少建成1个三星级以上合作社。二是实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三支队伍,即农机专家组队伍、农机专业服务队伍及农机操作手队伍,人数分别达到20人、200人、5 000人左右。三是实施农机安全生产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村、镇、市的创建活动,2012年,拥有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区)3个,省级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示范所2个。四是实施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以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应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

无锡市

无锡市农业机械局局长 陈建明

2012年,无锡市农机部门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化率先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6%;江阴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90%,率先进入农机化全面发展阶段;新建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镇村、园区示范点100家以上;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超过50%。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巩固转型发展成果。在巩固提高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转型发展的层次与水平。一方面,坚持淘汰与更新“两手抓”,更大规模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谷物干燥和精加工设备,加快联合收割机更新步伐;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专项扶持机制,大力推广高效低耗节能农机具,加快发展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及装备在渔业、蔬菜、茶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层次和水平。全市新增高效农机具5 000台套以上,建成高效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30个,在七大主要产业均有全面实现主要环节机械化的典型园区。

(2)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机保险、报废更新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政策,进一步提高服务组织作业面积、机库建设和维修配件以奖代补水平。紧扣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这个社会化服务载体,围绕星级农机服务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组织化建设,全年扶持创建省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扶持发展服务面积超万亩的合作社5个以上,确保全市服务组织作业覆盖率超过40%。

(3)进一步创新率先发展举措。深入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市(区)、镇村和园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工作推进举措,强化活动督查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总结和推广成功创建单位的经验,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宣传造势,树立创建典型,提升创建成效,推动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再攀新高峰,确保与苏州、常州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江阴市确保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机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进一步发挥和谐发展优势。以无锡市2012“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发扬勤政务实之风,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对下服务”各项工作,形成农机化发展强大合力。深入开展夏秋“农机优质服务活动月”活动,切实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大力推进人才教育培训工程,不断扩大“平安农机通”、“双优”农机加油卡覆盖面,全面提升农机部门为农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

常州市

常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常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潘云芳

2012年,常州农机部门将认真贯彻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4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总体目标,立足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坚持政策促动、行政推动、科技驱动和项目带动,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全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1)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巩固提升。立足节能减排、环保高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加快粮食生产机具转型升级,着重推广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大力发展乘座式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粮食烘干机,主推三麦机收、秸秆还田、水稻机插一条龙作业,全方位巩固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全市新增乘座式插秧机250台,保有量突破1 000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00台、高效植保机600台、低温谷物烘干机20台套,粮油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稳定在91%以上。

(2)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突破。坚持“突出特色、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稳妥推进”原则,围绕高效蔬菜、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现代畜牧、经济林果等主导产业,加快高效农业新型适用农机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努力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扩大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将田园管理机、畜禽粪便处理机等高效设施农业成熟机具列入市级补贴目录,加快推广普及。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因地制宜,探索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路径和模式,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园的创建,整合资源要素,集中力量建设20个高效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推进高效设施农业领域新型适用农机装备跟进配套,增强示范辐射效应。启动实施畜禽粪便处理机进规模养殖场活动,力争全市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部实现粪便处理机械化。

(3)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发展。牢牢抓住农机合作社这个“牛鼻子”,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上实行重点倾斜、优先扶持,一着不让,扎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组织建设、运营服务的监督指导工作,推进农机合作社星级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促进农机合作社做强做大,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2012年,全市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新创省三星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19个。同时,大胆创新,努力在社社合作、社企合作、社校挂钩等方面开展探索,力求建立新机制,取得新突破。

(4)推进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探索农机维修、培训、鉴定外包服务。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农机人员、农机手1 000人次,举办农机职业技能鉴定600人次。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向农机合作社延伸,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农机事故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机持证率、挂牌率、年检率,严防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的发生。

南通市

南通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 严新民

2011年南通市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巩固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二是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2012年南通市将全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新征程。

(1)全力推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战略思想,紧紧围绕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是水稻机收、机种水平分别稳定在95%和88%以上。二是秸秆还田面积达17.33万hm2,机械化还田率达48%。三是力争油菜生产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2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40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以上。

(2)强力打造“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第一市”。大力发展果蔬、花卉、畜禽、水产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积极为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配套先进农机具。重点推广设施园艺、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建设一批设施园艺机械化、设施水产养殖机械化、设施畜牧养殖机械化示范点。加强特色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3个省级及10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推广特色农机3 500台套。

(3)大力提升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认真把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要求,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2012年,全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8 000台(套)以上,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210个以上,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扬州市

2012年扬州市农机化发展将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为主线,通过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即:围绕“一个确保”,紧扣“两个着力”,做到“三个提升”,坚持“四个侧重”。

扬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肖鸣祥

“一个确保”:确保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械化种植水平达80%。江都重点推广百台以上乘座式插秧机;高邮新增机具250台以上;宝应、邗江巩固2011年成果,争取再有一个较大辐度增长;仪征确保建成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县(市)。

“两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设施高效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一批适宜本区域生产、适应当地农艺要求的设施高效农机化示范园,为扬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样板。二是着力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粮食生产上重点引进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施化肥、机械精少量播种等技术,推广100马力以上大拖拉机、深松机、反旋灭茬机、旋耕施肥播种机;蔬菜、林果、花卉等经济作物,重点引进田园管理机、蔬菜起垄机、微型滴管设备等;畜禽、水产养殖上,引进推广饲料颗粒机、水质监测设备等。加快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特别是粮食烘干机推广,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

“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运营质态;二是提升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水平;三是提升跨区作业助农增收水平。

“四个侧重”:一是侧重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依托扬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农机龙头企业,合建一批有特色、带动能力强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实现产、学、研、推优势整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农业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做铺垫。二是侧重农机阵地建设。强化乡镇农机站所机构设置,力争有专岗专人从事农机公共服务。争取外部投入与自身挖潜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市、县农机公共服务中心软硬件环境。三是侧重农机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创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机具监管,严防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继续开展“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营造浓厚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四是侧重农机新技术示范与职业技能培训。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等技术的培训。以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为重点,开展驾驶、修配、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业能力,帮助农民致富。

泰州市

泰州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陶进春

2012年,泰州市将从全市农机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入手,思想上再重视,工作上再努力,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1)贯彻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制订出近两年分步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和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明确靖江市、高港区必须在2012年通过省农机局水稻生产机械化县的验收,泰兴市、海陵区2013年,姜堰市、兴化市2014年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2012年全市推广插秧机2 000台,争取达到2 500台。

(2)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农机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开展农机合作社的调查研究,整合当地的资金、机具、技术、维修等资源,有效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使农机合作社成为土地流转的承接者,成为农产品加工的经营者,要培养出懂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董事长,充分显示农机合作社发展的良好前景。针对目前我市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形式单一、规模较小、经营范围不宽、组织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找准切入点,争取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重点发展农机插秧合作社,引导其走上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4)真抓实干,努力做好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2年农机培训的工作重点是将农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抓好阳光培训和基层农机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基层农机维修等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的培训也要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农机行业鉴定工种的拓展,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完成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目标任务。

(5)加大力度,继续做好“平安农机通”和“双优加油卡”推广应用工作。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江苏平安农机通信息服务网”和“双优加油卡”的推广应用工作。动员机手和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入网,加强与各地移动分公司的联系,对于在网低于6个月的用户一律不允许退网;花大力气动员广大机手办理并充值“双优加油卡”,对机手做好宣传和说服工作,坚持把好事做好做实,真正让广大农民机手得到实惠。

(6)坚持不懈地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和乡镇的创建活动。认真贯彻省农机局、省安监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十二五”全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十二五”期间全省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制订新的考核办法,严格对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和平安农机合作社的考核、复评、验收。加强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领导,落实创建工作经费和责任,加大对创建单位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发动机手共同参与,努力完成平安农机创建任务。

(7)高起点、高质量完成省农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任务。对全市2011年省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验收,保质保量完成规范化农机示范所、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农机合作社机库及其维修点的建设,确保通过省农机局验收。积极向省农机局争取2012年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加强2012年度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部门协调,明查暗访,严防套购农机购机补贴事件的发生。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农机局局长 赵健康

按照全省农机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连云港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了2012年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2012年具体目标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78%。

2012年的工作思路是:确定一个方向,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项工作,抓好四项载体。

“确定一个方向”是指要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要积极鼓励“企社共建”,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2012年,要重点推广赣榆县犇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创建星级合作社5个以上。

“突出两个重点”:一要突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目前,连云港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就在于水稻种植机械化。2012年,水稻机插秧推广要向乘座式高性能和规模、连片方向发展。全市新增机具不低于1 500台,机插面积争取达到10.67万hm2,机插率达60%。灌南县力争机插率达到90%,东海、灌云两县实现大面积突破,赣榆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突出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玉米是连云港市第三大农作物,2012年,力争玉米机播率达50%以上,玉米机收率达60%以上。赣榆县要确保通过省验收,成为连云港市第一个玉米生产机械化县。

“推进三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发挥连云港耘之都旋耕机械研发有限公司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农机工业优化升级,年内适时组织一次科技创新成果汇报会。要不断加强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与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2012年,要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3 000人以上。二是积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力争实施中央和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 000万以上。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14.67万hm2以上,实施土地深松10万hm2以上,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检年审拖拉机12 000台,联合收割机8 500台。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率要达80%以上,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创建率要达100%,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创建率要达50%以上。

“抓好四项载体”:一要抓好平安农机通数字监管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平安农机通”农机安全监理平台功能,新发展“平安农机通”用户5万户以上。二要抓好农机跨区作业临时党委组织载体。进一步发挥农机跨区作业临时党委的组织优势,进一步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组织20 000台次以上机具参加跨区作业,力争跨区作业收入突破5.7亿元。三要抓好农机信息宣传载体。做到农机行政权力运行网上公开透明,继续完善“连云港农机化信息网”建设,确保市级网站发布信息1 000条以上,向省农机化网站编辑报送信息280篇,争取被采纳150篇以上,用稿排序力争全省第一。四要抓好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载体。在巩固海水养殖和食用菌产业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各类示范园区建设,要以组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装、三项工程等项目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建成1~2个国家级或省级农机化示范园区。要按照连云港市《2012年度市级高效农业“五大创建”活动方案》的要求,为“五大创建”活动提供装备支撑和技术服务。

淮安市

淮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尤其中

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奋斗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关键之年,农机化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全省上下正在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大工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为加快农机化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宏观环境。二是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和外向化统筹推进的战略,为农机化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将农机化纳入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综合目标考核,投入力度加大,督查考核强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四是各级农机部门抢抓机遇,强化责任,奋发进取,有效地凸显了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四新”为引领,全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新征程,奋力推动淮安农机化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1)农机化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突出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挥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全市农机动力水平达460万kW,增长35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比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24亿元,增长20%。

(2)重点推广工作实现新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实现新跨越,巩固提升金湖县省级水稻生产示范县建设成效,洪泽、清浦两县区建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全市新增插秧机3 500台,机插率达到55%,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提升盱眙县“省级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成果,楚州区2012年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突破,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3 000台(套),建成市级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按照“夏季主攻还田,秋季突出利用”的思路,认真实施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推进县项目,机械化还田率保持60%以上,建设秸秆机械化利用生产线60个。

(3)农机创新创优展示新水平。坚持把农机合作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支撑,创新思路,做大做强,新建农机合作社50个,创建三星级合作社15个。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其一,注重资源集聚。开展生产要素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建设4个合作联社,推进农机服务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其二,推进“企社共建”。争取国内、省内一批农机龙头企业与我市示范合作社携手共建,实现发展共赢,建设“企社共建”示范点10个。其三,坚持示范带动。以星级创建为抓手,按照一体化、保姆式服务要求,建设“月亮型”合作社10个。

(4)农机部门形象力求新提升。按照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勇担新任务、再上新水平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开展“101%”服务,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为企业办实事,为基层解难事,为农民做好事,在全系统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作出农机人更大的贡献。

盐城市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郭 荣

2012年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开局之年。全市农机化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为统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总体目标是:全市农机投入2亿元以上,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其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0%。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抓水稻机插秧,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以“三改一创建”为抓手,努力控减直播稻,大力推广机插秧, 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1 500标准台,机插面积突破14.67万hm2,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60%。力争有1~2个县(市、区)和40个乡镇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稳定提高三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三麦机条播水平恢复提高到60%以上。切实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纯作连片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力争达到35%和58%。试验示范油菜生产机械化。

(2)重抓特色农机推广,提高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重点推广大棚卷帘机、微耕机、种苗培育、喷滴灌设备、增氧机、投饵机、饲料加工、畜禽粪便处理、自动孵化、冷藏保鲜等特色农机,2012年计划推广为高效农业配套的特色农业机械6 000台(套)。加强高效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对全市已建和在建的30个农机化示范基地进一步加以完善机械配套和规范建设,经考核命名10个市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力争再新增5个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

(3)重抓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1 000台(套),全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力争突破25.33万hm2,还田率达到35%以上,建设20个市级秸秆还田示范镇,示范镇稻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50%。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集成技术,夏季推广收割切碎、机械化全量还田、机插秧(机直播)集成技术面积不低于5.67万hm2,秋季推广收割切碎、机械化全量还田、机条播小麦面积不低于4.33万hm2。加大农机深松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全市深松作业面积达到5.67万hm2。

(4)重抓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全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70个,总数达400个,三星级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0个。加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和乡镇农机维修点建设,确保全市三级农机维修网点乡镇全覆盖,探索在四星级以上合作社中建设农机维修点。全面推进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全市农村和农机实用人才培训2.7万人次以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达3 000人次以上。继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全市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达到12 000台次,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6.5亿元,农机服务农民增收达435元。切实加强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安全监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5)重抓“平安农机”创建,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全市农机道路外亡人数控制在省和市下达的考核指标内。强化农机质量监管,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

(6)重抓依法行政,提高农机扶持政策落实水平。继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农机依法行政水平。在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机安全生产等予以扶持。认真贯彻《江苏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进一步扩大报废更新机具品种和范围,重点推进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继续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加强与农办、财政、保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徐州市

徐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张 威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省农机化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切实抓好八项工作,重点实施十项工程,努力实现“2012年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75%,其中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3%”的目标任务。

切实抓好八项农机化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有关农机法规与政府文件。二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是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积极做好农机优质服务。五是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六是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七是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维修管理。八是加强农机流通体系建设。

重点实施十项农机化工程:

(1)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一是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睢宁、铜山等地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确保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二是巩固提高三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三是加快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2012年睢宁、沛县、邳州等地力争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确保到2013年,全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

(2)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积极引进研发与示范推广适应高效设施农业的生产装备。2012年计划推广高效设施农业装备3 000台(套)。大力示范推广土壤深松机具,确保完成土壤深松面积4万hm2以上。

(3)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工程。加大力度,大力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机械,2012年要推广大中型拖拉机1 200台、秸秆还田机1 200台套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20万hm2,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45%以上。

(4)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工程。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推动农机合作组织上规模、拓领域、增效益。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

(5)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加强农机报废更新工作,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同时,积极推广节药、节水、节种与节能的农机化技术设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发展。

(6)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完善农用航空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应用领域。2012年农林化飞行作业要达到8万hm2以上。

(7)农机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农机科技创新,努力研发先进农机具,提高农机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8)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农机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农用航空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与能力建设。

(9)农机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超过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3 000人以上。

(10)“平安农机”创建工程。强化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徐州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局面,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