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护理观察
2012-06-21倪红
倪 红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高邮 225600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1]。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多发生于50~60岁的病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终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以此挽救生命和争取神经功能的恢复。该文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工作,在患者的康复及术后并发症控制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5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140/90 mmHg。
1.2 临床表现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分级标准[2]:入院时分级:Ⅰ级15例,Ⅱ级27例,Ⅲ级30例,Ⅳ级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区35例,基底节混合型24例,丘脑11例,皮质下10例。其中出血量在20~30 mL 15例,31~60 mL 60例,>60 mL 5例。
1.3 护理要点
1.3.1 术后基础护理要点 ①保持患者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通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通常伴有意识障碍,避免患者发生脑缺氧及窒息死亡,应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向一侧偏移,排除患者口腔异物,并保持护理道通畅。此外,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 h翻身1次,定期进行协助排痰处理。此外,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保证清醒患者的饮水1000 mL以上,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并进行腹部按摩,预防便秘的发生,预防因大便干燥,大便时颅内压升高,造成脑血管破裂再度出血。②加强引流管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头部需放置1个引流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保证引流管所接的无菌袋,每24 h更换一次,因此在对患者的翻身活动中,避免牵拉、滑脱、扭曲引流管导致引流的通畅受阻。该病患者术后均伴有尿失禁,因此需要给予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防止在导尿过程中出现尿管阻塞或脱落,防止尿路的逆行感染。每日更换无菌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必要时可进行膀胱冲洗,锻炼患者膀胱括约肌功能,尽快使患者恢复自主排尿能力。部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在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避免过度牵拉留置的胃管防止胃管脱出,保证患者的进食需求。③加强患者的体位护理。在患者发病术后早期,应严密监测及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放置。为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等的形成,须将患者的体位每2~3变换1次,预防肌肉、关节痉挛的出现。在患者发病后即采取抗痉挛体位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所致偏瘫患者的卧姿,关键是要针对其病理变化,采取抑制异常运动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关节向外旋转,在患肩后方和膝关节下方分别放置一个垫子。同时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的体位。仰卧位时由于患者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多,因此应加强患者的仰卧位时的护理,缩短患者的仰卧位的时间。当患者因治疗或转移的需要时,注意加强对患者体位转移的护理。如:患者由患侧向健侧移动的操作时可进行如下操作:先将患者健侧下肢伸直插入该患者患侧小腿下方后向健侧移动,然后,抽出健侧下肢并使患者处于屈髋屈膝体位,抬起患者的臀部使其移向健侧,最后,以患者的头和臀部作为移动的支点,将躯干向健侧移动。加强对患者肢体移动的体位护理,避免引起对患者脑出血部位的刺激,再次诱导脑出血。
1.3.2 术后康复护理指导 加强患者术后的运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运动,在对患者体位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肢体由近端至远端定期进行按摩,并促进各关节适度、短时间的屈伸、外展、内收等功能活动的练习,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患者肢体感觉。患者的肢体按摩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频率可为:2~3 次/d,30 min/次。
患者术后的活动范围及幅度应遵守:活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切忌使用暴力,以免导致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等护理原则。
1.3.3 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突发疾病的打击,肢体功能的影响及手术刺激,使患者产生恐惧、孤独、丧失生活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指导。在认真做好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临床的重视及生命安全能够有所保证。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轻巧、利落,由于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切不可惊慌失措。通过专业的操作,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并通过耐心的护理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临床治疗的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分为五级[3]:Ⅰ级完全恢复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能力。Ⅱ级可独立日常生活并恢复部分社会生活。Ⅲ级日常生活稍需他人帮助,可拄拐行走。Ⅳ级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Ⅴ级植物生存。前三级为效果良好,后二级为预后不良。
2 结果
2.1 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后治疗康复情况
术后24 h复查头颅CT,69例血肿全部清除,11例血肿大部分清除。术后再出血2例,后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个月,按ADL分级,Ⅰ级12例,Ⅱ级40例,Ⅲ级8例,Ⅳ级14例,Ⅴ级6例。Ⅰ~Ⅲ级共60例,占75%。
2.2 护理措施实行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情况
肺部感染:34 例(42.5%);再出血:2 例(2.5%);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6例(20%);肾功能衰竭:1例(1.25%);多脏器功能衰竭:0例。如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面临的主要危险:一是血肿形成占位效应直接破坏脑组织;二是占位效应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坏死;三是血肿在凝结和液化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可达到充分、立即减压的目的,且止血效果好,手术简单,创伤小,从而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进行其他骨瓣开颅的类似病例相比较,小骨窗开颅具有以下优点[4]:①设备简单,在有开颅手术条件的医院即可进行;②入颅快,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③直视下清除血肿,发现出血点并及时止血,但比骨瓣开颅损伤小;④留下颞部小骨窗,有颞肌下减压的作用。由于该病来势凶猛且病情进展较快,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该文患者的护理观察,对此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剂术后康复护理指导能工作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表1 术后并发症情况
[1]段国升,朱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10-311.
[2]朱盛,王东华,邱仁健.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2,31(10):65.
[3]程泽沛.123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3,32(9):123.
[4]石立.局麻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实质血肿[J].重庆医学,2004,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