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高职高专《机械制图》教材的开发
2012-06-19吴智
吴 智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元 628017)
《机械制图》教材现状及特点分析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起步较晚,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度重视,广大高职院校对教材改革努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专业基础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教材种类繁多。笔者结合教材使用经验和对众多不同版本的《机械制图》教材的分析,将其分为三大类,其特点见表1。
当前,这三类教材并存。其中,第一类教材出现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强调理论的系统性;第二类教材出现在高职教育大力发展期,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了实践性,并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第三类教材主要是近几年根据行业特点开发的新型教材,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对《机械制图》教材的开发并没有因此停止,相反,又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我院的《机械制图》模块化教材就是其成果之一。
充分认识《机械制图》教材的本质特点
开发机械制图教材,必须充分认识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机械制图被称为“工程语言”,在工程技术发展和国际技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发教材时,必须充分认识并严格贯彻四个基本特点。
基础性 投影的基础理论,新国标的应用,项目的选择或任务的设置必须覆盖基本知识点,不能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支撑性 《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必须为后续专业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根据专业特点,可将后续核心专业课的部分内容引入到机械制图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难度。
实践性 《机械制图》不仅是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实践课,应以专业涉及的典型零件为载体,通过测绘的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进性 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发展相衔接,引入新工艺、新技术。
由此可见,目前的机械制图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原因是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表1 《机械制图》教材种类及其特点表
《机械制图》模块化教材的构成和开发理念
通过对各类机械制图教材认真对比,在总结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模块化教材的改革模式。它兼有传统教材、实训教材、专业教材的特点,实现了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模块化教材包括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模块化教材构成图
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机制、模具、数控、数维、焊接等)学生必修的模块。该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理论、画图和识图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本模块重点强调基础性、实践性,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表2所示。
专业模块 以各专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行业特点,以项目驱动形式组织教材内容,从而形成不同的专业模块。此模块重点是强调支承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现以机制、数控、数维专业模块为例进行说明。(1)项目载体选择: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要载体;(2)内容编排、组织形式:将传统教材中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四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按项目进行,根据项目划分教学任务,根据任务确定教学知识点(所选教学任务能覆盖大部分知识点,作为必学内容,其他知识点学生自学并给予学习指导);(3)教学形式:“测绘+板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表3所示。
使用模块化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测绘实体模型和零件,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对测绘项目作必要的引导。
第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授课时,教师只讲述难点和疑点问题,其他知识让学生自学,并纳入考核范围,并给学生提供自学内容提纲。
第三,在授课中,教师要对专业的核心课内容有所了解,将专业课知识引入机械制图中来,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第四,授课教师必须了解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特别是新国标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培养的学生适合企业的需要。
表2 基础模块设置表
表3 机制、数控、数维专业模块设置表
[1]赵居礼.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邱坤,钱可强.高职《机械制图》教材编写的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2008(3).
[3]张庆.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课改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