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职人才培养与校企融合
2012-06-19敬慧颖
敬慧颖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 天津 300131)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快,导致高职教育发展面临一种尴尬的矛盾处境:一方面,社会上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高职生却“有业难就”或“无业可就”。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差,职业素质低,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拟提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人才培养与校企融合思路。
企业产品价值链
价值链的涵义 价值链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形成价值链。
构建企业产品价值链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以用户为核心,主动迎合市场需求,生产出符合需求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包括: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制定产品计划;按照产品计划,进行生产;检验产品,投放市场;根据用户反馈,改进产品(见图1)。
图1 企业产品价值链图
上述各个环节构成企业产品价值链,并非所有的环节在创造价值中都起到同等作用,在企业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决定产品的竞争力,因此,生产过程环节将成为企业产品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将决定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
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
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 从某种角度而言,高职院校也是一个生产组织,只不过它生产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人才,高职院校和企业一样也存在着产品价值链,即人才培养价值链:市场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根据考核标准,全面考核;根据用人单位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见图 2)。
图2 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图
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的内容 在该价值链中,由于各个环节的作用不同,从而决定了在整个人才培养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也不同。
1.市场调研,了解用人需求。企业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用户,也决定着高职教育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要牢固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时刻自省:我们的最终用户是谁?我们将为用户做些什么?只有高职教育主动适应企业用人要求,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错位、不滞后。
2.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在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职业要求的培养目标,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适应企业需求才能体现出人才的适应性,才能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才能实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过程。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确定适应职业需求的教学过程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环节成为人才培养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应体现职业性,即按照职业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开发课程体系,按照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工作场景建设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真正让教学贴近市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4.根据考核标准,全面考核。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满足用户需求,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进行考核。因此,严格按照职业标准制定考核标准,成为人才培养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
5.根据企业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学院应定期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调查,根据企业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使人才的培养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
企业产品价值链与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的融合
(一)构建价值网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某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要为客户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原材料的供应、人才的供应以及互补企业的合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价值链。单个企业产品价值链的体现需要经过其他价值链环节的合力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善于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以自身价值链为核心,链接所有相关价值链,与价值链上的主体点之间做好有机结合,构建一个涵盖多价值链的价值网。该价值网将以多赢为目标,使价值网上所有主体都能受益(见图3)。
图3 价值网示意图
高职教育作为价值网中的重要一环,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将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核心,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就业时是否适销对路,是否被市场认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过程,既是高职人才培养价值链与企业产品价值链的有机融合,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为了深入贯彻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应不断融入企业价值链,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即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学生。
依据企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应在校企双方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确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学院将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强调除了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内容要根据学生未来预定工作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确定。同时,要完善实训监督机制,对实训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由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共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融合模式——企业冠名订单培养
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对口人才,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成为校企价值链融合的重要模式,即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 “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企业冠名的基础上,由企业与学院联合办学。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协商制定冠名班的教学计划,开设与岗位相关的专业课程,冠名企业将派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并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毕业后,冠名班学生将直接进入冠名企业工作。该模式依托学院的专业培养手段,学生第一年在学院学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第二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训内容根据学生未来预定工作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确定。第三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主要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学生的培养由冠名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学院管理为主,而在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则以企业管理为主,形成校企双方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在冠名订单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通过校企文化融合,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接触企业,使学生更容易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优秀的文化理念,对于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企业冠名订单培养,企业不仅可从学院源源不断地获取新鲜血液,学院也能培养出质量“过得硬”,让企业“信得过”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从而顺利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和双赢。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产品价值链会随之变化。高职教育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必须随时跟踪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变化,对人才培养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不断的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从而顺利实现人才培养价值链与企业产品价值链的有效融合。
[1]罗玲.融合企业价值链——高职校企融合的核心[J].科技信息,2007(32):171-173.
[2]李瑛.从价值链角度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创业,2009(6):10-11.
[3]郭才东,王晓.校企合作“三元五共”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47-50.
[4]葛树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27-30.
[5]邓润生.从高校价值链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J].教研探索,2007(11):154-155.
[6]陈桂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7-9.
[7]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