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6-19谭涛
谭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长沙410005)
中药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长沙410005)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康复作业治疗。2组均予相关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0d,于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分别以改良后Asthworth法、CSI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定其痉挛状态、肌张力变化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积分、痉挛状态积分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积分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也不明显,但治疗组的治愈加显效率为70%,优于对照组的43.34%(P<0.05)。结论中药结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愈和显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康复;中药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已大幅降低。但是,脑卒中后的高残疾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痉挛性瘫痪已成为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报道约占脑卒中瘫痪患者的65%[1]。一定的肌张力可以维持体位和肢体动作,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转移,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但过高的肌张力则会妨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不及早进行干预则可能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改良后Ashworth评定量表[3],将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即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引出或不引出病理反射,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近期未服用过中西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排除脑卒中急性期或后遗症期,并发严重糖尿病、冠心病、恶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
1.2 一般资料全部66例病例均来自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7例,年龄35~70岁,病程(1.5±3.6)个月。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引出或不引出病理反射。全部病例分为2组:①中药加康复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3.1±5.7)岁;病程(2.3±3.6)个月;脑梗死24例,脑出血12例。②单纯康复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5~70岁,平均(49.8±6.4)岁;病程(1.5 ±3.2)个月;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康复作业治疗,方药组成:黄芪45~6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杭白芍20g,木瓜10g,伸筋草15g,甘草10g。用水1000ml,煎至300ml,日1剂,分2次温服。对照组:单纯采用一般康复治疗。2组均以卒中单元基础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变化。治疗期间2组均不得使用任何抗肌痉挛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性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按是否满足方差齐性采用成组t检验或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采用统计软件DPS 13.01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通过分别评定肌张力、痉挛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个方面来考察疗效:
肌张力疗效等级:先采用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后,再转换为疗效等级:上肢以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为观测对象;疗效等级采用显效:Ashworth等级评分降低2级以上;有效:Ashworth等级评分降低2级;改善:Ashworth等级评分降低1级;无效:Ashworth等级评分不变或上升。
痉挛程度,采用MAS及临床痉挛指数(CSI积分)进行评定,以CSI积分少为优。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采用ADL-BI积分进行评定,以ADL-BI积分多为优。
2.2 治疗结果
2.2.1 肌张力疗效比较2组肌张力疗效情况及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组肌张力等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2 组肌张力疗效比较[n(%)]
2.2.2 2组患者痉挛状态改善情况及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的痉挛程度评分情况及比较结果见表2,2组治疗后患肢的痉挛状态(CSI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0),CSI积分治疗前2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患肢的痉挛状态改善上可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痉挛状态(CSI积分)比较(分,±s)
2.2.3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比较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ADL-BI积分2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ADL-BI积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可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ADL-BI积分)比较(分±s)
表3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ADL-BI积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配对t=16.6146,p=0.0000;②配对t=17.7241,P=0.0000与对照组比较:③成组t=0.2665,P=0.7907;④成组t=2.0164,P=0.0480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652.37±16.073)69.76±19.641)4)对照组3051.93±15.4360.57±16.872)
3 讨论
脑卒中后痉挛是指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点的异常运动模式,且伴随有腱反射亢进。过高的肌张力会限制肢体运动,严重影响肢体的协调性,使精细动作困难,尤其在下肢行走时障碍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典型的划圈步态。因为上肢的屈肌张力高,呈现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肌张力高,呈现下肢固定伸展,即所谓的Wernicke-Manne体位[4]。由于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存在痉挛、异常反射和阵挛等,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直是现代医学界,尤其是康复医学界致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5]。
中医学认为,痉挛状态属中医的“筋病”、“痉证”等范畴。《景岳全书》曰:“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痉挛”。《论治血气》篇中提出了养血的治疗方法:“……筋急者,当责其无血,无血者宜三阴煎,或大营煎、小营煎之类主之。”上述文献指出,本病是由于久病正气亏虚,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不畅,留而成瘀,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痉挛。故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培本,助阳气旺盛,生生之意;白芍养阴柔肝;地龙除风解痉;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当归、桃仁、红花养血活血、通经活络;伸筋草、木瓜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甘草配白芍能酸甘化阴,缓解痉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柔缓冲和、解痉通络之功。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结合康复作业联合使用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可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疗法。笔者认为,对于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不能仅靠单一的治疗方案,而应尽可能发挥中医治疗手段多元化的优势,有效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McGuke JR,Ha rvey RL.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d[J].Phys Med Rehabil Clin NAm,1999,10:1857-1874.
[2]Traversa R,Cicinelli P,Bassi A,et al.Mapping of motor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J].Stroke,1997,28:110-117.
[3]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8.
[4]Ku rabayashi H,Kubot a K,Machida I,et al.Assessment 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hemiplegic by measuring 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J].Am J Phys Med Rehabil,1996,75(5):353-355.
[5]李华,杨俊,赵艳青.抗痉挛模式对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1):55-56.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07
1672-2779(2012)-05-0012-02
:苏玲
201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