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2012-06-16王力
王力
在新课改目标指引下,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我认为以下两点对提高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概念”“意义”“因素”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无法点燃,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如何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显得由为重要。
1.采取把教学任务分层,分层达标的措施。所谓任务分层是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其既定的目标来确定对应的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模仿教师在课堂上技巧演示。再结合小组学习,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制定的递推式图表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这种分层任务法,能够让各层次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快乐,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求,符合全体发展的教学原则,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
二、通过引用行之有效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提升教学效率的巩固练习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理论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进行练习来巩固的。新课改之前,教师一般是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练习题目,然后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题目上,有的学生会想:“反正不叫我回答,就等别人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借助教学软件可以有效地提升练习的效益。我们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育龙教育信息网,学生登录平台后,进入教师指定的模块进行练习。教师登录后,马上可以查看学生练习的结果和成绩,有利于教师对练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练习这个模块中,练习题的答案可以直接在答案提示中找到。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促使学生去看书,自主地学习基础知识。学生完成练习,提交后,马上能看到自动判题的结果:哪些题对、错,得分多少。教师在此模块中预先设置权限,学生可以多次进入练习。这样设置的用意是,让学生修改错误的题目,直到全对为止,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学习。教师以“管理者”身份登录后,学生立即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时可以马上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价,对得满分的学生进行表扬,好的内容可以展示,对未得满分的学生进行督促、指点和帮助。可以观察到,得到满分的以及做得快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快乐情绪会感染他们身边的同学,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去。学生们的种种表现,充分说明运用软件平台进行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地、自主性地学习,它是提升理论课教学效益的理想平台。对学生采用差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也要体现差异性的原则。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探究。在于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及时做出调整,根据实际情况,与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积极地探索和创新,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