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内容入手”

2012-06-16王晓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3期
关键词:事物文章作文

王晓明

内容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本质和内涵。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能动地反映。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反映在学生的习作中的客观事物,二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所引起的情感与是非判断等。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要想改善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的状况,“从内容入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内容占主导地位,形式是从属地位。写不好内容,无论怎么谈形式,都是空谈。那么究竟应该从什么样的内容入手,究竟应该怎样从内容入手呢?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观念。

一、从什么样的内容入手

“从内容入手”的“内容”应该是指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人,有些事,虽然学生比较熟悉,但写出来的文章却比较空,不实在。这就要求我们对“内容”进行新的理解。原来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不一定都感兴趣,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不一定都有情节可写,有细节可以刻画,所以写得比较干瘪。因此,从“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这一要求来看,“从内容入手”应是指从有兴趣、有情节、有细节的内容入手。

1.有兴趣

前面说过,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所以,我们要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诸如《我的讇住芬焕嗟淖魑模虽然“讇住笔茄生熟悉的,但由于题目缺乏新意,学生兴趣不浓,有一大部分学生的文章是泛泛而谈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位老师发现许多学生特别爱看广告,于是便要求学生以《我最喜欢的一则电视广告》为题写一篇文章。广告,既是学生熟悉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结果这节课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他们对广告上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烂熟于心。许多广告词,学生都已基本背上了。教师指导起来不费太大力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鲜明生动?

2.有情节

“从内容入手”就是要求我们无论是写事文章,还是写人物的某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情节。教师要在帮助学生选好材料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有许多话要说,许多事要讲。写《刻苦学习的讇讇住罚教师首先要在情节上指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讇讇自跹,随着情况的发展,在讇讇椎呐力下,最后的结果怎样。经过这训闹傅迹学生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3.有细节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对许多事物,我们虽然感兴趣,也很熟悉,但要用语言表达,就显得比较困难,说不出子丑寅卯来。学生也一样,感兴趣的东西,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学校举行仰卧起坐比赛,学生感兴趣,但这类事情不好写,简单的动作重复,一样的表情神态,写不出什么内容来。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而且有话写的内容,更要有意识地把事情的过程具体化,让学生有细节可以去精心刻画。

《扳手腕》是老师们常布置的一个作文练习。如果不在内容上加以指导,光在叙事的方法上强调,学生有很多在形式上写得不错,而反映扳手腕这一内容上,却没有几句话可写。一位老师在指导这篇文章之前,举行了一个扳手腕比赛。她把比赛的经过全部实录下来,把比赛中双方相持时的神态,啦啦队的表现都用特写镜头表现了出来。把一方由优势变劣势或由劣势变优势的具体过程也都用慢镜头显示,这样学生抓住了细节,写起来惟妙惟肖,生动可信。

二、怎样从内容入手

怎样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1.积累材料

怎样积累材料?我认为要做到三点: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

留心周围的事物。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无论是生活面还是知识面都比过去的学生要广得多,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太窄,那是有欠公允的。为什么会出现许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的局面呢?就是因为学生不能留心周围的事物。在“贾老师讲作文”中,贾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在邮局门前看见邮箱上写着“开箱时间:4:46分”,他感到奇怪,进而细心观察,终于写出了一篇好文章。邮箱上的时间看过的人很多,大家都是一看而已,没有引起重视,这个小孩平时能留心周围的事物,所以他抓住了这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多看多听多问。“看”是因留心而捕捉到素材之后的再观察;“听”一方面是听所观察对象的声音,另一方面是听观察对象之外的第三者的声音,以作侧面了解;“问”是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生了事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问别人,也要问当事人。一个学生从地上拾起了一张废纸,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发现之后,首先要再观察,看他是不是偶尔一次,在其它情况下是怎样的,平时还有哪些讲文明讲卫生的事例。还要问问别人,听听别人对该学生的评价,问问这个学生自己,他为什么要怎样做。经过这一番了解,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丰满了。

勤动笔。要教育学生把每点观察所得、心得体会都写下来。动笔可分三种,第一种是最简单的,只要学生用三五句话把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概括叙述就可以了。第二种则要求把“怎样做”说具体。第三种就是写成篇文章了。目前提到勤动笔,不少老师立即想到的是第三种,这是偏颇的,你不能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在完成当天作业的情况下去写成篇的文章。学生的兴趣广泛,同时也有必要让学生对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不能认为学生时间多,而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所以,我觉得时间特紧的情况下用第一种方法,时间稍宽裕的情况下用第二种方法。事实上,第二种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既无须太长的时间,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能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多次进行成篇的作文练习。

2.分析理解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积累材料,思考则是强调要教会学生善于分析材料。只有善于分析材料,才能使文章内容正确健康地反映生活。分析材料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正确认识事物。对人对事能不能有个正确的认识,非常关键。一个学生在《暑假趣事》一文中,记叙了白天和小伙伴去河边钓鱼所发生的几件趣事,非常生动,可结尾他却写了在妈妈教育他不要到河边玩之后,下定决心,再也不到河边钓鱼,立即使文章失色不少。因此要注意学生对事物正确认识的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分析对错。天气比较热,别的家长都买冷饮给小孩吃,有一位母亲却不买,对不对;妈妈买菜时货主把钱多给了妈妈,妈妈很高兴,对不对;你的好朋友发本子的时候把最好的本子给了你,对不对……所有这些,都要在指导时,让学生注意区别。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现象”与“本质”都是相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而言的。如果说,在学生的习作中思想观念错误的作文还不多的话,那么学生作文中抓不住重点,看不到本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则是比较普遍的。一件普通的事情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反映一个什么思想都要学生去认真分析与提炼,学生抓住了本质,也就抓住了中心,写起来了也就不会是流水帐,也就不可能没有详略了。

指导学生分析材料,还要注意要求学生诉真情。把“真情实感”放在了学生作文要求的比较显要的位置,可见诉真情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不作过细分析,说假话,诉伪情,不仅不利于作文,也不利于做人。教师要在指导时注意调动学生的激情,批改时要把真情实感作为重要依据,不要让学生说大话空话,要实事求是,入情入理。

猜你喜欢

事物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