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浅谈
2012-06-16杨能
杨能
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教师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学会生活。
一、找准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情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切地体验到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中学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中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设计要有趣味性。《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反映中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引进课程内容。学生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3.注重体验中思辩。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经过充分地讨论,明白道理,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实效。
三、注重优化教法
1.新课导入生活化。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2.教学情景生活化。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贴近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教学情景设置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学生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平时自己对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紧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学生们说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
3.教学过程生活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以及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子女的艰辛。
4.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