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访缅:迟到的橄榄枝
2012-06-14刘玄
刘玄
5月27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缅甸之行引起世界瞩目。这不仅是因为此次访问是印度总理自1987年来首次访缅,也因为变革中的缅甸正成为全球政治的十字路口。
印缅边境线长达1462公里,在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上都有着复杂多元的联系。“二战”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冷淡。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张贵洪教授告诉本刊:“‘冷战结束以后,印度的对外关系形势是和大国关系较好,和周边关系紧张。”缅甸在当时印度对外战略中并不突出。“冷战”结束后,政治上的差异让两国关系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维韦克·夏尔马教授(Vivek Sharma)指出:“印度是西方孤立缅甸军事政权的棋子。虽然印度并不打算完全孤立缅甸,但也小心翼翼地不在西方面前显示自身的地区利益。”1999年以后,华盛顿对缅甸实施制裁,称其“没有多少战略利益”,印度却在加大对该国的战略投入。缅甸丹瑞将军6年内两度受邀访印,而总统吴登盛也在去年10月访印。“印度一直在努力和缅甸保持联系。”夏尔马认为对印度而言,“其与缅甸关系最准确的描述是,实际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与缅甸和解的进程中,印度一直和美国步调统一。夏尔马说:“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比20年前更关心美国的态度,印度将追随美国对缅甸的政策。”西方出于战略的考虑,把昂山素季当做缅甸民主转向的符号。从去年1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美国开始帮助缅甸进入全球主流社会。夏尔马说:“印度也同样认为与民主的缅甸合作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吴登盛的政治改革成为美国重返亚太和印度东向战略的契机。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问题专家洪琳指出:“缅甸问题不像西方媒体解读的那样,昂山素季只是缅甸政治势力的一部分。吴登盛此前已经尝试和缅甸其他政治势力谈判,他想解决的是综合的问题。”
安全和政治是辛格的首要考虑。缅甸一直在帮助印度对付其东北部的叛乱。两国领导人28日重申将“共同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和叛乱活动”。印度尼赫鲁大学安布里什·达卡教授(Ambrish Dhaka)告诉本刊:“‘9·11之后,印巴冲突决定性的转变和印度对阿富汗问题的支持,都是出于对南亚安全稳定的考虑,而此次印度将其触角延伸到缅甸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张贵洪指出,辛格此举“和印度在南亚自信心的增强有关,印缅关系是其改善周边地区和邻国关系重要的一步”。
印度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东向战略”,但当时推行力度较弱,因而对此次访问寄予厚望。印度是缅甸第三大出口市场,两国上一年度贸易额为14亿美元,增长近30%。缅方预计两国贸易额两年内有望达到20亿美元,但印度实现承诺的实力令人质疑。缅甸去年的外来投资中,印度仅排第13位。洪琳称:“从经济上看,印度和其他国家相比劣势很大。”印度今年1~3月GDP增幅为5.3%,相比去年的8.4%是大幅下降;而今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却可能高达9.5%。印度对缅甸的援助性合作,带有某种一厢情愿的大国幻想,东向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概念。如协议中提出的交通建设问题,洪琳称:“印度国内的交通都很成问题,铁路大都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来的,高速公路的里程也不长。”
缅甸对“东向战略”的态度也不如印度期望的热心,印缅合作只是符合短期利益的选择,并能让其借以平衡他国的压力。对缅甸而言,印度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地位比不上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关系不如东南亚。洪琳说:“昂山素季第一次出访选择泰国,正是因为东盟是缅甸第一个可以依靠的国际组织,获得的经济好处会更多。”相比之下,“印度在对缅甸的政策上是有摇摆的”,其在缅甸的长期战略意图令人疑虑。
缅甸局势的转变对许多国家的东南亚部署都会带来变化,印度只是其中之一。西方国家取消、暂缓对缅甸的制裁,都是对其示好的手段。不久之前日本也用减免债务的方式向它伸出橄榄枝。洪琳说:“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的这种手段就显得力度不够。当大家都向缅甸示好的时候,印度的举动就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