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宝桢与一百三十年前的都江堰大修

2012-06-13陈渭忠

中国水利 2012年21期
关键词:竹笼砌石都江堰

陈渭忠

(四川省成都市水务局,610042,成都)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省平远县(今织金县)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咸丰十年(1860年)任湖南省岳州知府,不久即调任长沙知府。同治三年(1864年)迁任山东按察使,次年任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年)出任山东巡抚。在山东任上,丁宝桢在运河边以太监私自出宫的罪名惩治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首领安德海,因此为日后都江堰水毁工程问责埋下祸根。

光绪二年(1876年)丁宝桢再次升迁,由山东巡抚升任四川总督。丁宝桢到成都赴任后,立即前往灌县(今都江堰市)考察水利。咸丰年间清廷为了征剿太平天国筹集军费,四川粮赋全部调出,停止了例行的都江堰岁修经费。据丁宝桢的记载,由于都江堰渠首及渠系多年失修,内外江干渠乱石纵横,中流阻塞。两岸沙石堆积上与田齐。灌区内有20多万亩(1.33万hm2)民田久经淹没,不能耕种。每年三、四、五、六等月,灌区十四县用水户必有数次向四川总督府及成绵道衙门要水,“其索水情状,则皆聚众至千余人,哄堂塞署,任意叫嚣。官吏出而劝导,辄加殴辱。即总督、道员亦只忍受不敢出问”。丁宝桢面对年久失修的都江堰、舆情汹汹的局势,深感大修都江堰迫在眉睫。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丁宝桢上奏朝廷,请立即拨款。丁宝桢提议很快得到采纳,次年动用省库大修都江堰。

光绪初年的大修,是都江堰岁修工程中止多年之后的全面维修。大修工程由成绵龙茂道丁士彬、灌县知县陆葆德负责。工程自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开工,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中旬竣工,共耗银129440余两。主要工程有:疏浚内外江河渠35 km,修理加固鱼嘴三道,修复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约433m,修复索桥石墩,新建普济桥(今南桥),共用10 m长竹笼19017条,石灰2239 t。本次大修在采用传统的“竹笼装石”的同时,鱼嘴、人字堤等部分工程改用砌石结构。这是清廷在咸丰年间大乱之后,除海塘外耗费工银最多的水利工程。不幸的是,大修工程竣工后仅两个月,岷江洪水将部分工程冲毁。

关于这场洪水的水情及灾情,丁宝桢在光绪四年(1878年)七月初八奏折中称:“自五月十七八连日大雨,至十九日辰刻,江水陡涨一丈九尺有奇(约6.4m)。满江浊流,水黑气腥。离堆以下,声如牛吼。而恶浪掀腾,漩涡喷起。上流连抱大木,及长可丈余之巨石,随波直下。至午刻水力益猛,内外两江高过堤岸将近尺余。二十一日巳刻,水复增涨,洪涛澎湃。查堤岸,全行淹没,但闻内外江声如雷震,顿将人字堤第三道湃缺所筑之金刚墙冲塌数丈。”洪水由内江湃入外江,自此“水势豁然”,“始就平顺”。在奏折中丁宝桢为自己辩解道:“我朝定有岁修,并于离堆之宝瓶口建立水则,以视水之涨落,预为提防。其水则以一划为一尺,自出水面一划起,定至二十二划为上。从来江水盛涨,闻未有逾十八九划者。甲子年(指同治三年,1864年)水大异常,亦只至十八划有奇。而下游民田,已成泽国。省城城内,亦可行舟。幸消退迅速,未致大害。本年异常泛则,直将水则全行淹没……月余以来,不惟下游省城及各属民田毫无损坏,即灌县城垣逼处江滨,亦完善如故,一无损折”。

奏折上达后,朝廷对灾情心存疑虑,八月十二日谕(其时上谕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实际主持朝政是慈禧太后):“都江堰泛涨异常,与朝廷所闻无异。为水势高过堤防,浊流汹涌,历时将及一月。沿江田庐,必多淹没。且从前盛涨,下游已成泽国。此次大水大于前,据称沿江民田均无冲损,殊难凭信。”

是年九月初八丁宝桢再次上奏,坚称本年洪水为数十年来所未有,而都江堰近数十年来久失修理。此次大修后遭遇特大洪水,工程有所冲毁在所难免,但是灌区渠系经过大修“既无淤塞,水流自行畅利。故民田只受灌溉之益,而绝无冲没之患也”。并称秋收已毕,灌区米价较六月以前,减落十分之四。

都江堰大修工程当年即遭水毁,引起朝廷普遍关注。对这次大修质疑的核心问题是都江堰遭水毁是特大洪水造成的自然灾害,还是决策失误导致的责任事故?给事中吴镇参奏丁宝桢误听道员丁士彬之言,擅自改变了都江堰工程的传统工程结构,将竹笼装石改为砌石,导致工程水毁。十二月军机大臣恩承、童华奉命赴川调查。

恩承、童华在成都期间,调阅了自四川总督府、成绵道、水利厅(清代专管都江堰灌区的机构,行政长官称水利同知,五品官)及灌区各县工程档案,并前往都江堰渠首查勘工程,传唤承修、监修有关官吏。调查者认为当地人各存私见,回护前说,是非难以定论。但是,他们认为本次大修失事是将传统的竹笼工程改为砌石工程所致,称:“(竹笼装石)嗣是编竹为笼,纳石于内,筑堤堰以资捍御。惟元明两朝,间有废竹笼用铁石者。曾未几何,辄震荡湮没,诚不若笼石相联之力重罅空不与水敌,且能泄水之为便也。是笼石一法,我朝二百余年,从未有更易者。”恩承、童华最后给出的结论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由竹笼装石改为条石砌筑,违反了例行的工程型式;堤岸宽厚,以致河身逼窄,妨碍行洪。最后丁宝桢受降三级调用的处分,丁士彬、陆葆德革职,并以薪俸罚赔次年修复水毁工程。

光绪四年冬至次年春,再次开工修复水毁工程。修复工程竣工后,成都将军恒训奉命密查工程情况。光绪六年(1880年)初,恒训上奏称本年汛期都江堰仍有冲毁,原因是丁宝桢将内江河道挖深至一丈七八尺,使水势全注内江,造成堰工冲塌。而灌县等处并没有受淹农田当年涸复农田八万余亩之数。是年二月十二日,朝廷要求丁宝桢按照恒训参奏各节一一回复。四月丁宝桢对恒训参奏各条,予以反驳。奏折称:“堰工修理已经两年,堤无冲缺,田无被淹,年丰谷贱,迥异从前,田家者流,毫无异议。”五月初一,朝廷谕:“堤堰保卫民田,大利大害,关系甚重。该署督惟当实力实心,认真经理,以期经久可行。固不可忧谗畏讥,稍易初念;亦不可刚愎偏徇,自护己非。朝廷实事求是,丁宝桢将来功罪,总以有无成效为断,不在此时之剖辩也,懔之慎之。”由此按下了双方的论争。

大修后都江堰恢复了岁修惯例,成都平原连年丰收,灌区各县索水风潮自然消弭。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初二,朝廷发大藏香十支,由丁宝桢祗领,代皇帝到江神庙祭拜祀谢,算是对朝廷重臣的安慰。围绕着都江堰大修工程几番往复的论争,最终平息。嗣后丁宝桢写下《二王庙感怀》,诗中写道:“龙门凿后大河通,告锡元圭报德崇。别导江流分内外,全将地力遍西东。蜀人庙祀由来久,秦代山川尚此同。善创何人能善述,兴怀救弊恨无穷。”“兴怀救弊恨无穷”,有他在都江堰“易笼为石”的遗憾,可能还有济世艰险的感叹。

丁宝桢于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十年后辞世于任所。丁宝桢主蜀期间,整肃吏治,重视教育,发展实业。他在成都创建了机械制造局,改革四川盐政,增加财政收入,重视水利,全面恢复都江堰及灌区岁修制度。丁宝桢辞世后,朝廷同意山东省的奏请,将其灵柩运至山东历城 (今济南市)九华山麓,与先逝夫人合葬。四川在灌县二王庙前建丁公祠。1933年,丁公祠毁于叠溪地震堰塞湖溃坝洪水,后在二王庙后殿塑像祭祀。

关于丁宝桢大修都江堰工程的是非,笔者对三个核心问题辨析如下:

①关于成都平原灾情辨析。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大洪水将宝瓶口水则全部淹没,水位超过最高的二十二划,下游省城及各属民田毫无损坏。而此前同治三年(1864年)宝瓶口水则十八划时,下游民田已成泽国,成都城内亦可行舟。朝廷也觉得“殊难凭信”。是不是丁宝桢有意隐瞒灾情、欺骗朝廷呢?笔者不这样认为。成都平原的洪涝灾害主要由区间暴雨形成。光绪四年五月,岷江上游虽然暴发泥石流山洪,但是成都平原区间暴雨并不大,且光绪三年对都江堰渠首大修同时也对河渠水系进行了有效疏淘,使成都平原灌区干支河渠通畅,故汛期“下游省城及各属民田毫无损坏,且成属各州县农田涸复,稻谷丰登”。

②关于人字堤垮塌辨析。岷江在都江堰鱼嘴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后,在内江右岸有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三处溢流坝和行洪通道。这些溢流堰“春令则借以蓄水之不足,夏涨则借以泄水之有余”。汛期这些堰被洪水冲毁后,成为行洪通道,它们是都江堰控制洪水的关键工程措施。笔者认为,统观成都平原的防洪大局,超标准洪水将人字堤冲垮,让洪水由溢洪道回归外江,自此“水势豁然”,“始就平顺”,并非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丁宝桢等人不应因此受到处分和罚赔。

③关于都江堰工程结构改革辨析。竹笼是都江堰的一项传统技术,被广泛用于鱼嘴及堤防工程 (见图1)。但是,装石之笼浸泡水中,日晒雨淋易于腐朽,必须年年岁修,既耗银又耗工,民众负担沉重。自宋末元初以来,不断有人主张改革都江堰工程结构,用“砌石”替代“笼石”,以期“经久费省”。元至元元年(1335年)吉当普大修都江堰,将鱼嘴及诸堰全面改造为砌石结构,并在鱼嘴上用铁六千斤(3000kg)铸大龟镇水。长达276年的明代,“笼石”与“砌石”争论不休,都江堰大修交替使用两种水工构筑物。清代自开朝以来,一直沿用“笼石”结构,光绪三年(1877年)丁宝桢易笼为石改建渠首部分工程,于鱼嘴之前及两侧加竹笼数层以防冲刷,该工程经受了光绪四年洪水的考验。当年用砌石修建的蒲阳河与柏条河分水鱼嘴,后人称为“丁公鱼嘴”,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而人字堤被冲毁主要原因是超标准洪水所致,历史上曾多次发生。1933年叠溪地震堰塞湖垮塌后,将都江堰渠首全部冲毁;1935年,张沅重修都江堰渠首时,采用砌石结构,以水泥作为胶结材料,并深挖基础,被称为“新工鱼嘴”,一直沿用到现在。都江堰工程结构改革经历了长达670年的历程终于取得成功,丁宝桢勇于改革,积极实践,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丁文诚公奏稿.再续行水全鉴长江卷2[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清德宗实录.再续行水全鉴长江卷2[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谭徐明.都江堰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王布雷,等.都江堰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5]孙砚方,等.都江堰水利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杨瑞文,等.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志[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

[7]郑光路.四川总督丁宝桢,锦官城遗事[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竹笼砌石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趣味小乐园
李冰与都江堰
用心编织的爱
砼灌砌块石挡土墙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砌石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探讨
中世纪早期罗马式建筑艺术分析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