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辨证治疗经验挖掘*

2012-06-13韩凡罗翌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7期
关键词:气分温病登革热

韩凡 罗翌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由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以7~9月为高峰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近年来因疫情的暴发流行而备受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以恶寒、高热、头痛、周身肌肉及骨关节疼痛、皮疹、消化道症状为主,伴有三红征(面红、颈红、胸背红)。病程约7~10 d,本病起病急、传播快,但一般预后良好。本病属于中医温病学“瘟疫”范畴,但其发病状况及传变规律却与一般的温病不同,登革热发病之始,即卫、气、营、血症兼见。当代各名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实践均有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多元统计分析是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方法,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证治规律,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辨证分型及主要证型的选方用药经验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总体方案 应用文献数据挖掘、文献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挖掘、分析当代各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期刊文献及著作。(1)对象与范围。期刊文献从《维普中文资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名老中医相关著作从Worldcat图书馆目录进行检索。(2)检索策略与检索过程记录。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30名中,确定与本专业相关名医共15人。期刊文献检索截止时间2012年1月1日。检索范围:全部期刊。检索时间:1989~2012年。检索条件:任意字段=“名老中医姓名”。检索结果:检中2966篇,选中与名医治疗登革热经验相关文献27篇,获取全文27篇。名老中医相关著作截止时间2012年1月1日。检索条件:(图书)任意字段=“名老中医姓名”。检索结果:检中348本,选中与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相关的著作78本,从各图书馆、书店进行相关著作的查阅,获取相关著作78本,最后选中与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经验相关的著作7本,检索文献及著作共涉及名老中医5人。

1.2 资料信息采集 (1)资料版权信息。期刊文献采集标题、摘要、作者、作者单位、出处等信息。著作采集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2)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分析。期刊文献及著作均采集各名老中医关于中医辨证治疗登革热采用的中医辨证体系及具体辨证分型。

2 结 果

2.1 中医病名 见表1。有关登革热的中医病名,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统计中,15名专家提到了登革热的中医病名,有8名专家认为登革热属于中医学“温病”、“瘟疫”范畴。

2.2 辨证分型 见表2。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关于辨证分型种类较多,为便于统计分析,在反复核对原文献及著作中证型对应的症状表述及其使用的方药,在尊重作者及名老中医的基础上,尽量将使用的方剂按同类相附的原则进行归纳。在文献及著作中,同一名老中医的相同辨证分型只记录一次,避免重复统计。将15位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辨证分型归纳为18种,从上述表2中归纳,可以看出名老中医治疗等使用频次最高的基本证型有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分热盛、邪陷心包等4个证型。

2.3 辨证治疗 见表3~表6。针对以上统计分析得出4个使用频次最高的基本证型,如: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分热盛、邪陷心包,将期刊文献及著作涉及当代名老中医对此4个证型的选方经验进行归类统计,涉及15位当代名老中医。综合表3~6可见各名老中医针对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分热盛、邪陷心包等4个证型,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分别为银翘散、清瘟败毒饮、清气凉营汤、安宫牛黄丸。

表3 当代名老中医对卫气同病证的选方统计

表4 当代名老中医对气营(血)两燔证的选方统计

表5 当代名老中医对气分热盛证的选方统计

表6 当代名老中医对邪陷心包证的选方统计

2.4 结论 各当代名老中医对登革热的认同度较大的证型为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分热盛、邪陷心包等4个证型,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选用银翘散、清瘟败毒饮、清气凉营汤、安宫牛黄丸等方剂。

3 讨 论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严重者如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1],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目前治疗登革热无特效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或中医药治疗,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确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有必要开展广泛的中医学方面研究。

登革热具有地方性、季节性、突发性、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等流行病学特点,属于中医学“温病”、“瘟疫”的范畴。瘟疫是感受了疫疠邪气而引起的一种温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家就已认识到瘟疫有一定的传染性,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又可认为瘟疫就是温病,瘟疫是由异气侵犯造成的。临床上可按温病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由于其发病多在夏秋季节,暑湿疫毒之邪从肌肤入侵后,多先侵犯卫气,或侵犯膜原,疫毒邪气进一步化燥化火,内传营血,灼伤血络,则出现斑疹及各种出血。然而,登革热的发病未必经过都经过卫气营血4个阶段的传变。

从统计分析结果看,当代名老中医对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分热盛、邪陷心包等4个证型的认同度较高,与近年来对登革热的证候分布调查大致相符。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情重,传变迅速,大部分登革热患者发病初起即见气分症状,即使有卫分症状的时间亦十分短暂,因此,“卫气同病”较为多见,且迅速出现“气分热盛”或“气营(血)两燔”[2],如此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很快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

当代名老中医在登革热的治疗上,采取先期而治,及早采用清热解毒与清营凉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温病最易伤津耗液,“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对登革热的治疗切忌使用辛温发散之品。否则,汗出过度,势必出现变证,导致病情恶化;治疗上应本着“祛热保津”的原则来选方遣药,以清热化湿为主,注意顾护阴津。因本病传变迅速,故宜“先安未受邪之地”,即当卫分证候突出时,就要考虑到邪热深入气分,解表的同时兼清气热;气分证候突出时,就要考虑到邪热深入营分,清气的同时兼清营泄热;营分证候突出时,就要考虑到邪热深入血分,治兼凉血散血。如此对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邪毒内陷均有积极意义。在实际运用中,应注重消除兼杂,扶助正气,做到驱邪当务尽,结合患者的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施治,方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登革热传变迅速,症状变化多端,各医家学术流派、理论思想存在差异,导致在治疗选方用药上更加多样化。但是针对各医家认同度较大的以上4个证型,各医家的选方用药相对统一,认同度较大的几个方剂亦是各名老中医临床运用的代表方、基础方,例如银翘散、清瘟败毒饮、清气凉营汤等。但是,一些出现频次较少的证型、方药,同样值得重视,这些都是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经验结晶,当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时,这些经验常能启发临床治疗思路,收到较好疗效。

中医药针对登革热的临床治疗显示出较大优势,通过整理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治疗经验,挖掘治疗经验中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共性之处,总结出更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登革热的中医药临床疗效,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1]刘叶,钟嘉熙,阮静.登革热的中医辨治[J].新中医;2007,39(11):97-98.

[2]罗翌,李际强,杨荣源.清气凉营汤为主治疗登革热1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3,35(7):33-34.

猜你喜欢

气分温病登革热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气分装置异丁烷硫含量异常分析与研究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