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新政的加减法

2012-06-12马勇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洋务中体西用清廷

马勇

1860年,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史称“洋务新政”,或“同光中兴”。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中国的经济构成发生巨大改变,近代化的工业基础逐渐成型,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即中国资产阶级也在缓慢成长,中国的政治架构尤其是法律制度经过三十年调适,也在向世界靠拢。

就在中国按部就班前行时,士大夫阶层和军方鹰派觉得中国已经了不起,发誓像列祖列宗那样开疆拓土,弘扬国威。于是,中国在洋务运动三十四年时改变了韬光养晦的既定政策,为朝鲜与日本大打出手。短短几个月,大清国“同光中兴”的神话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国三十年高速增长依然不敌同期发展的日本,战争结束后国人痛定思痛,以为都是先前“中体西用”惹的祸。此后短短十几年,大清国成为历史,中国发展根本转向。无法假设中国在1895年的转向是好还是坏,只是回望历史,中国放弃洋务新政实在可惜。

根据清廷在1860年代确定“中体西用”路径时的看法,中国之所以不必像日本那样转身向西,全盘西化,脱亚入欧,并不是中国不愿学习西方,而是因为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自己的政治架构,中国所缺在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中国没有适时跟上。所以,中国不需要在政治架构上大动干戈,中国的发展只需要做加法,不需要或者说很少需要做减法。中国应该增加自己文明形态中所不具有的西方元素,但中国没有必要像日本那样与传统诀别,从头开始。

中体西用的理由在那时是充足的,中国人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充满自信,所以当日本使者1870年代向中国方面传递明治维新思路和做法时,中国人并不认为日本的做法值得中国仿效。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的洋务运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力量谋取发展,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就能有效消化西方高科技,转化西方高科技,并成为中国发展的有效力量。根据不完全研究,中国在1870年代初期,现代轮船制造业、军械制造业等,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利用西方技术,赶上西方的制造能力,金陵机械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大批具有西方元素和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发展迅猛,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

除了实业发展,洋务新政也注意与世界发展的一致性,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管各国对华投资、交涉等事务;创设同文馆,培养外交人才、科技人才;派遣幼童出洋留学;派遣驻外公使分布世界各大国。应该说,中国在洋务时期有足夠理由自信“中体西用”的道路、理论和体制,因为毕竟短短三十年使中国面貌根本改变,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然而,为什么经过一场并非毁灭性的甲午战争,中国人就集体无意识转向,不再认同先前的坚守呢?

洋务新政不论具有怎样的中国特色,就其根本目标而言,就是回应西方,与世界一致。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从一开始就转身向西,没有休克疗法,没有先进行政治改革,重建制度,再发展经济和科技,而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用加法,迅速增加中国的物质财富,用国家资本主义力量迅速拉近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但是,中国并不是因为发展就要脱离世界发展的主航道另搞一套。清廷应该在洋务新政发展早期,至少在1880年代中国新一代知识人起来的时候给予清晰解释。这一代知识人已经知道世界,知道西方富强的根本在体制,知道民主制度,知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当此时,清廷如果有意识释放对社会的管控,有意识释放言论空间,有意识释放对资本的管制,有意识在国家资本主义之外培植更多的非国家资本主义。换言之,1895年走向维新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方面的举措,在洋务时期都能得到尝试,那么可以相信,由清廷主导的洋务新政方才有真正意义的出路。

一个不敢充分释放社会潜能的体制肯定不是自信的体制,一个不能充分容纳各种发展方式的道路肯定不是自信的道路。同样,一个置各种不同意见于不容讨论地位的理论,肯定不是一个真正自信的理论。因此,当三十年洋务没有经得起甲午战争考验之后,人们不是对先前道路给予理性反省、善意同情,肯定其成功与意义,设法弥补不足,而是弃之若敝屣,重新开始。这是非常可惜的。

中国文明之所以博大,就是因为中国文明从来不拒绝外来的东西。其实,清廷当年已经在这样做。

清廷在宣布中体西用后,并没有画地为牢。中国自1870年代开始,吸收了不少西方思想,乃至法律、体制,西学之用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只是清廷统治者不愿这样说,以为只有坚守祖宗老路才是正路。等到甲午战争结束,没有人旧话重提,而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弃旧图新,从头开始,这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最大的不经济。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洋务中体西用清廷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从金陵制造局看李鸿章的政治智慧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洋务自强》
浅论“中体西用”中的“实用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