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知识基础及其保障策略
2012-06-12戴成英衢州市图书馆浙江衢州324000
戴成英(衢州市图书馆,浙江 衢州 324000)
1 产业集群知识基础的类别及其特点
Asheim &Coenen 认为企业的知识基础正在由内部基础向分布式的企业价值系统或依托于产品价值链的知识基础转变。[1]在一个分布式的知识基础中,很多知识以合成到机器和设备中的形式(物化的知识),或者以中间投入品(元器件和原料)的形式进入生产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以分布式为特点的知识基础中的知识流,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企业内部知识基础中的知识流。[2]Gertler 认为在区域中,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过程特别依赖于它们各自特定的知识基础。企业与不同的知识供应者发生作用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他划分了两类不同的知识基础:基于科学的解析性的知识(Analytical Knowledge)和基于工程的综合性的知识(Synthetic Knowledge)。[3]
根据上述三位专家的研究,可以将产业集群的知识基础归纳如下(见下表)。
综合性的知识基础包含着更多的在创造和应用过程中所必需掌握实质性的技术诀窍、技巧和经验,通常产生于为解决特定问题的需要。如与顾客和供应商的相互作用,通过演绎或者抽象的过程来创造的知识较少,而在测试、试验、基于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或者实际工作中通过归纳产生的知识则更多,因此,隐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知识基础主要导致渐进性的创新,以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改进为主。产业的实例包括设备安装使用工程、专业先进的工业机械制造以及造船业等。
表 产业集群的知识基础
在解析性的知识基础中,知识的投入和产出更经常地使用编码。原因主要有:知识输入常常是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回顾,知识的产生也是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所进行的实际应用,知识生产过程的组织也更加正式化,而知识的产出也常被编纂成报告、电子文档或专利说明等形式。知识的应用多产生新的产品或者工艺,在此也比其它类型的知识有更多的根本性创新。产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系更加频繁。典型的企业拥有自身的研发部门,但其在创新过程中也同样要依赖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和工艺的系统开发活动都与之有关。
2 浙江产业集群自身及所在区域的知识储备及服务现状
2.1 产业集群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普遍匮乏
浙江的民营企业大都从手工作坊起家,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吃苦耐劳有余,创新意识不足。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作用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信息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管理体制混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等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浙江块状经济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低,产品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一般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高,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导致知识竞争能力较弱。
刚刚公布的浙江省2010R&D 资源清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有R&D 人员23.91 万人,总经费398.84亿元,支出总量和占当年GDP的比重均排名全国第六。R&D是一个衡量科技投入强度、自主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数据,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尽管调查结果是2000年第一次清查时的10.9 倍,但是,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目前R&D 和GDP的比重值在2.5%以上,浙江仅为1.73%。[4]
2.2 产业集群所处地区的知识资源储备参差不齐
由于教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产业集群所处的大多数基层县(市)的科技力量天生薄弱,存在着自主性创新的天然障碍,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以衢州氟硅产业集群为例,首先,衢州地区长期以来没有像样的大学。现在在衢州境内的只有衢州学院、衢州广播电视大学、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学校,以招专科生为主,师资力量有限。企业的创新发展更多的要依赖大学和科研机构,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就没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知识的输入和产出,这可以说是制约衢州经济发展的短板。其次,文化基础设施明显薄弱。衢州市图书馆作为衢州地区的中心图书馆,是全市图书文献搜集整理与信息交流和图书馆协作协调中心,现馆舍建于1993年,占地4.5亩,建筑面积2650 平方米,可说是全浙江省馆舍面积最小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最后,知识资源的保有量严重不足。2008年,杭州地区人均拥有藏书8.1 册,衢州地区人均拥有藏书仅0.42 册。[5]
另外,我省科技文献资源分布不均,公共科技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浙江图书馆和浙江省科技信息院等公共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机构,但这两大系统科技文献资源总量明显低于本省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科技文献资源但基本不对公众提供服务,社会公众特别是企业要获取科技文献,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渠道。
3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信息保障策略
3.1 产业集群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规划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产品联盟已发展为知识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呈现出向虚拟化、网络化发展的态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获取能力的竞争,信息成为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资源。[6]因此,各试点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经贸委(经委、经贸局)要高屋建瓴,以政策为先导,在营造企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上多做文章。
加大信息保障的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入上,不能仅将资金用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档的信息设备上,而不注意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以及人才的投入。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强信息资源和信息人才“软”的投资,使企业的信息化不但有“路”,也要有“车”、有“货”。根据对衢州氟硅产业集群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企业目前最需要的信息为市场营销信息88.9%,国内同行信息66.7%,新产品新技术等创新信息66.7%……衢州氟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所利用的信息媒体,主要为专业杂志66.7%,专业文献数据库66.7%,专利文献55.6%,产品样本44.4%,互联网44.4%……科技创新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杂志、专业文献数据库、专利文献等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被调查的八家企业均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当地政府要和企业一道,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筹集企业信息化资金。运用多种政策的组合,比如技改贴息、行业扶持基金等设法筹集信息化专项资金、设立信息化基金,支持或奖励优秀的信息化应用企业。
加强产业集群信息保障的总体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统筹规划,通过制定标准和进行统一开发,利用主题数据库、资源规划工具等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另外,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样,对于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没有必要各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本着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的原则,集中资源优势,搞好平台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3.2 图情机构要勤练内功,夯实基础,主动出击
经调查,衢州氟硅产业集群获取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同行企业的产品信息占77.8%,市场调研的占66.7%,用户信息反馈的44.4%,通过大学等研究机构获取的44.4%,国内外考察获取的占33.3%,向省、市、地科委等政府机构获取的22.2%,通过产品展销和定货会获取的22.2%,向文献信息机构获取的11.1%,通过咨询机构获取的11.1%。
导致图情机构不被企业青睐的原因很多,应当引起图情机构的高度重视。图情机构要勤练内功,夯实基础。在完成本身的任务和使命外,要积极关注周边的经济环境,提高自身的社会化服务意识。如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对企业所需信息的特点、信息类型、信息渠道、服务模式等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本馆的优势,找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加强与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图书馆优势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全面收集相关的文献,包括图书、报刊、专利、标准、产品样本、科技报告等各类型文献,开发特色数据库,充分利用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要改变当前单一文献资料查阅的被动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开展文献资料的二次加工和文献跟踪研究,组织专业的图书情报分析师跟踪研究所涉专业的各类文献资料,分析技术、市场发展,分析知识产权与标准竞争情报等。开展定题服务,深入开发区和高新区布点,设立分中心等延伸服务项目,介绍工作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浙江科技信息研究院是我省最大的公共科技文献机构,汇集了大量的科技期刊、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和图书报纸等中外文科技文献资源。为帮助孵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文献在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自2008年1月起与浙江科技信息研究院文献馆开展合作,通过创业中心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注册的孵化企业提供科技论文、技术标准、中外专利、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科技专家等广泛信息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政府要架梁造桥,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公共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跨部门、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以及科技厅、文化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早在2006年,为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组建了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共同为我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经过5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括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等4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浙江省新药创制等21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及浙江省湖州蚕桑等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1]B.T.Asheim,Lars Coenen.Contextualiz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a Gl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y:On Knowledge Bases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31):163-173.
[2]Keith Smith.What is“The 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distributed knowledge bases[C].paper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on the learning economy-firms,regions and nation specific institutions,Aalborg,Denmark,2000.4-7.
[3]Laestadius,S.Technology level,knowledge 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ence in paper manufacturing[M].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8:212-226.
[4]程超.R&D 衡量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N].都市快报,2010-12-25(A05).
[5]戴成英.基于块状经济的信息保障策略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J].图书馆,2010(5):94-96.
[6]蔡文彬.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