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面对突发事件的版面语言表现
2012-06-12张润平
□ 张润平
(晋中日报社, 山西 晋中030600)
“突发事件”是什么?
经过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突发事件,如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不能避免的人身损害等;另一种是社会性的突发事件,如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因相关部门处置不当引发的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等。
由于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全面、准确的公开报道,出现信息不畅或者模糊不清的状况时,就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各种各样的猜测。因此,作为当地最主流的新闻媒体,党报有责任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尽可能早的让公众知道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引导舆论,消除流言,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党报版面语言的科学运用,对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尤其是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版面安排是最能体现纸质媒体宣传意图和报道亮点的重要手段。
“3·27”榆次公交车撞人案、“6·5”阳曲地震、海星超市搜身事件、“7·30”冰雹恶劣天气、百年晋华厂宣告破产……回顾2011年山西省《晋中日报》对系列突发事件的报道,针对每一桩突发事件的报道,均采取了不同的版面语言,既遵守了新闻宣传应遵循的原则和纪律,也达到了清晰事实、维护稳定的目的。
舍得投入版面是合理使用版面语言的前提。突发事件大多系灾难性或负面新闻,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党报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版面安排上大多采取多种形式弱化处理。随着社会进步、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传媒业格局的变化,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必须直面都市报、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其他媒体的竞争,要敢于拿出重要和足够的版面,以权威和主流的角色理直气壮地予以报道并引导舆论。
合理调配版面。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社总编室会在总编辑的调度下,对事件的性质进行甄别。这就既需要和市委、市政府多多进行沟通,又需要报社站在民生的角度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若稿件相对较少、版面占用不超过一个整版,总编辑会直接授权当日值班总编辑直接处理;若是稿件量多,版面占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整版时,我们一般会在要闻版刊登消息,而把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综合报道放在专业版面上进行处理,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精心策划版面。对于重大或处置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必须分别拿出短期、中期和长期报道计划,每一个时段有一个符合实际的主题策划。编辑部门必须组织精兵强将负责版面设计,对报眉、图片、图表、示意图、标题、字号、稿件安排及排版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做到出版好中求快,快中求好,保证出版时效和出版安全。
准确安排版面。在突发事件中,媒介营造的舆论环境,对民众的影响十分显著。版面安排中必须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除准确掌控好报道的总体规模之外,还必须在版次、版位、标题、图片的处理上把好关,要十分注意因疏忽或技术上的失误而导致读者阅读上的歧义或误解。必须遵守宣传纪律,特别注意避免引起公众恐慌、抱怨甚至愤怒,避免影响社会稳定。
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阶段,公众不了解事件来龙去脉,会表现出恐慌情绪,容易产生流言。消除流言和恐慌,必须尽快让公众知情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信息”,包括事件真相、事件规模、影响范围、官方态度、处置措施、政府作为,以及可能的危害和风险、公众必须掌握的应对知识等。在重大突发事件延续阶段,要准确报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或风险,缓解公众心理压力:解释政府决策和作为,以求获得最大民意支持;帮助公众理性认识突发事件,动员公众积极参与抢险救灾。这一阶段的报道要特别注意既着力表现在灾难面前的临危不惧,整体上给人信念和力量,又要注重“诉诸感情”的方式,正视悲剧发生的处境和鼓舞进行斗争的勇气,使公众正视现实,自觉接受灾难的挑战,达到动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