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鸡肋”变成“香辣鸡翅”——兼谈《平顶山日报》的“健身故事”专栏

2012-06-12任明远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平顶山晚报市民

□任明远

(平顶山日报社,河南 平顶山 467002)

随着互联网等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这已是报业同仁的共识。报纸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地市级报纸不仅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省级都市报的强势冲击同样令人感到如芒在背。要应对这双重的挑战,地市报任重道远。

从报纸的操作层面讲,时效性上的差距是报纸与互联网甚至同属传统媒体的电视相比之下的一个天然劣势。而地市级报纸体育版的劣势尤为明显:既不能在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赛事信息、追求速度,又不能像省级都市报或者专业体育媒体那样面面俱到、追求广度。而且互联网、电视等都随时可以和受众互动。这些都使得地市报的体育版看上去似乎毫无优势可言,无怪乎一些同仁觉得地市级都市报的体育版已经沦为鸡肋,可有可无,存在只是为了凑数。因为,毕竟是综合性报纸,还是要有体育版的。

笔者参加工作6年,从事编辑工作4年多,因为兴趣等原因,其中大半时间从事体育版的编辑工作。作为体育版的编辑,自然不甘心自己热爱的版面沦为鸡肋。笔者认为,只要用心做,地市级都市报的体育版还是可以从“鸡肋”变成“香辣鸡翅”的。

重视本地新闻

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中,贴近性也是重要的一个。面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做好本地新闻已经成为地市报包括地市级都市报的基本共识,而且本地新闻也是地市报的一个天然优势。当前,无论是新媒体还是省级都市报,都不可能像地市报这样接“地气”,与本地市民距离如此之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民生新闻、服务新闻,报道好本地市民身边的事,是地市报必须做好的事情。

地市报体育版同样需要做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平顶山晚报》向来重视体育报道中的本地新闻。

《平顶山晚报》体育版曾专门开设了“健身故事”专栏,每天推出一期。记者深入市民中采写了大量报道,讲述市民健身故事,几乎将常见的健身方式梳理了一遍,并在报道中注意请市民和专业人士介绍健身经验和一些健身知识。报道市民身边故事的同时还使得这个栏目的稿件具有了服务性,在广大市民越来越重视健康、重视锻炼健身的今天,栏目很受本地市民欢迎。

足球一直是市民特别是年轻市民很喜欢的项目,草根足球也逐渐在民间复苏。2010年,《平顶山晚报》全程报道了平顶山一支业余足球队参加中国最大的草根足球联赛——2010加油中国冠军联赛郑州赛区比赛的情况。2011年仍在对这支球队的比赛情况追踪报道。近两年,我们也全程报道了由平顶山市民自己组织的草根足球联赛。其间,记者还采写了《鹰城草根足球:冬眠中觉醒》等长篇报道,用整块版面详尽介绍了平顶山市民中草根足球的开展状况,产生了较大反响。

在日常报道中,《平顶山晚报》也很注意刊发本地体育新闻,对市民喜闻乐见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报道,定期不定期报道市民组织参加的篮球、羽毛球比赛等。对于一些不太热门但又深受市民喜爱的项目,《平顶山晚报》体育版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市民中的象棋爱好者组织了“象棋精英赛”,每周都要进行比赛,还不定期请来周边地市的高手前来参与切磋。《平顶山晚报》的报道使得这项赛事广为人知,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2011年,平顶山市第八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召开,从前期比赛到后期的正式项目,先后持续了数月之久,《平顶山晚报》记者深入赛场和训练馆,观看比赛、采访市民,采写了许多鲜活的内容,体育版每天刊发。

地市报体育版做好本地新闻的报道,不仅是报纸强化贴近性、吸引读者的需要,也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引导市民关心体育,热爱体育,鼓舞市民的健身热情。

重视体育评论

关于评论的地位,有很多说法,比如:评论是报纸的旗帜,评论是报纸的眼睛,评论是报纸的心脏等等。这些说法都说明了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

在新媒体不断冲击、报业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评论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当下各种媒体基本都是在同样开放的平台上获取信息,各种报纸在新闻上的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新闻可以被“抢”走,可能和其他报纸重复,评论却具有独创性。这种情况下,评论成为报纸展现本报“个性”的“撒手锏”。

体育评论也是如此,而且体育评论更容易写得幽默、辛辣,吸引读者。

《平顶山晚报》也非常重视体育版的评论。

2006年德国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平顶山晚报》都推出了专刊进行报道,并都强调评论的作用,请本地球迷和专业人士撰文,赛前分析、赛后评论,深受球迷好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平顶山晚报》推出特刊,更专门设置了评论版,采用长篇评论加读者短评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样效果很好。

在日常操作中,《平顶山晚报》同样要求重视评论。2011年以来,在版面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办报方案和主管领导仍然强调,在体育版设立“不吐不快”栏目,每周至少刊发一篇体育时评。

在体育评论的风格上,我们也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趣,刊出了一些让读者叫好的言论。

选择稿件有“度”

本地体育新闻和体育评论需要着力做好,但国内国际体坛的重大事件、赛事却不能忽略。

前面说过,地市级报纸体育版既不能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信息、追求速度,又不能像省级都市报或专业体育媒体那样面面俱到、追求广度。笔者认为,时效性差、速度有限,版面不足、广度有限,那地市报体育版就应该在角度和深度上下工夫,避免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近两年,《平顶山晚报》领导提出“体育版娱乐化”要求,其实就是要找角度、挖深度。每逢重大体育赛事,电视、互联网都会直播,真正关心比赛的体育迷往往都会看直播,报纸跟在后面再去报道比赛过程,显然意义不大。

比如一场足球比赛,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报纸的报道会详尽地介绍出场人员、比赛过程中怎样错过机会、怎样配合后取得了进球等,而报纸往往是第二天才能发出报道,这些看过直播的球迷已经知道的东西,球迷肯定不大感兴趣。这时就不如把眼光转移一下,既要看运动员,也要看观众;既要看场内,也要看场外。从大量的信息中把球迷此前没有注意到,但又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找出来呈现给读者。比如一些关于球员的花边、更衣室的新闻、看台上球迷的表现等等。

所以,在编采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坚持了赛事报道从简、重视趣味性和幕后新闻的原则,力争避免跟在其他媒体后面的情况。

当然,体育编辑也不能剑走偏锋,这也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要求的需要。比如一些重大赛事,虽然很多“体育迷”早已知道比赛结果及过程,但另外一些读者却希望在报纸上看到相关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兼顾这些读者的要求,对一些重大赛事进行简略报道,而不能忽略。

猜你喜欢

平顶山晚报市民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基于低碳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平顶山诗群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圣诞夜》晚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意义”的问题所在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