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专栏提升媒体影响力

2012-06-12朱可江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宜昌党报三峡

□朱可江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开始出现读者流失、经营萎缩、创新乏力、后劲不足等问题。如何使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湖北《三峡日报》的经验表明,用专栏提升媒体影响力,始终保持党报的亲和力和权威性,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用专栏突出重心,唱响时代“主题曲”

媒体开设新闻专栏,本身并不是什么创新之举。早在1999年,中国记协就设置了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水平。但是,舆论导向正确,并不能说明舆论引导力就最强。党报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式办报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已让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了厌倦。如何在版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中央、省市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用一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承接到版面上,从而使主题宣传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峡日报》近年来紧贴时代脉搏,主动介入跟进,开设新闻专栏。比如,为全面反映新农村建设给宜昌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农民群众的新期盼。2010年3月,《三峡日报》开设了“百户农家行”新闻专栏,组织传媒集团旗下各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历时半年,深入到13个县区87个乡镇百余个行政村,“调查一个村庄、夜宿一个农家、采写一篇稿件、结交一个朋友、撰写一篇体会”,专栏共发稿120余篇,引起广大读者的持续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海内外百余媒体纷纷推介,称赞“这是一项非常有创意的活动,是记者转变作风,坚持‘三贴近’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评价说:“这是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服务市委工作大局,真诚为‘三农’服务的一项创新之举。”

有了吸引力才会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一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抓住舆论引导重点,统筹服务好政治、服务好群众,照样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些看起来严肃刻板的内容,全面系统、有声有色地表达出来,使党报的新闻宣传更富有时代特征。

用专栏避开新闻同质化,扩大影响力

新闻同质化,已成为当今媒体的通病,国内外大事、热点等,各媒体几乎都同时进行了转载或摘编。而在三峡日报社地处的宜昌主城区,纸质媒体就有5家,本土新闻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避开新闻同质化,提高竞争率,各媒体都在谋“独家”之策。《三峡日报》实践过程中,坚持做到:

体现独特视角。党报处在引导意识形态的最前沿,除“照本宣科”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外,更需要“新闻与宣传”的有机结合,以新闻的目光审视宣传效果。

在这方面,《三峡日报》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反应能力,它依靠对中央、省市精神的消化和汲收,适时推出一个个立意高、口子小、内容实的专栏,把上级精神与群众需求相融合,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表达社情民意相统一,使上级文件精神快速落地生根,并被群众理解和支持。2010年2月底,湖北省委要求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主题是“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如何跟进这次活动的新闻宣传,省委、市委均有明确指示和要求。在活动开始一个星期后,我们发现,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采写的稿件内容雷同,空话、套话多,有时稿件连标题都相似。按这样的方式报道下去,报纸可能会蜕变成信息简报,达不到引导舆论的效果。“访民情”是“办实事”“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于是,编辑部经过策划,立即在二版开设“民情日志”专栏,面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干部征集民情日志,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刊发。征集启示刊登出的第二天,就收到各地进村干部传来的5篇日记,第三天,这一专栏正式见报。随后的每一天,都能收到10多篇日志。独家视角、独家专栏、独家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专栏,却将万名驻村入户的干部与报纸连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互动性,弥补了报纸的“短板”。

拓展读者视野。在重大政治活动、重要新闻事件中,党报不仅不能缺位,还要占据第一落点,快速准确传递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年一度的全国、全省“两会”,是市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读者不仅关注会场上的新闻,而且更关注来自宜昌的代表委员的声音。根据这一需求,编辑部连续3年在要闻版开设了“全国‘两会’上宜昌人”、“聚焦省‘两会’”专栏,电话连线或者派出记者随团采访,将会场内外的最新消息或会议中的“宜昌元素”,第一时间传递给家乡读者,让读者的心与代表委员一起跳动。这两个专栏彰显出了较强的地域性和接近性,将市级党报功能进一步放大和延伸。这一做法得到全省同行的认可和效仿,更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

贴近基层群众。媒体的社会功能不仅要反民意,更要引导舆论。要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产生活产生指导意义,媒体就必须体现出对读者需求热情的关照。

“我们村里的能干人”就是这样一个贴近广大农村读者的专栏。年初,中共宜昌市委为“决战十二五、推动新跨越”,提出了“富民强市”的战略构想,但是没有农村、农民的富裕,很难真正实现“富民强市”。《三峡日报》将目光投向全市最基层村组,将笔触伸向普通农民,开设“我们村里的能干人”专栏,专门介绍各个乡村能干人的创业点子、路径和方法。专栏见报后,立即在广大农村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纷纷来电称赞党报的这一务实之举,为他们创业致富提供了一个个生动实例。“问答民生”这一专栏,也是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专门开设的,每期邀请一个县市区或者一个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听市民电话,当场解答,随后对问题一一跟踪,进行反馈报道,较好地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

创新专栏表现形式,丰富新闻表达风格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读者的细分带来媒介分化。因此,纸质媒体更需要立足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创新表达形式。正是居于这一认识,《三峡日报》结合各个专栏的特色和内容,对表现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新闻宣传更加符合新闻宣传规律。

图文并茂,突出强势。不仅对每个专栏的栏图逐一设计,而且对版面的字体、图片的大小、横竖及位置等都进行整体包装、美化,以求最佳版面形态和版面语言。比如,在“辉煌十一五 决战十二五”专栏中,一改成就报道长篇大论的传统做法,将文字、图表、数据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字中的主要数据制成图表,尽量用图说话,简洁直观,冲击力强。

多种手段,形成合力。在内容的组织上,不是单纯地以长篇消息或通讯或综述出现,而是综合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将权威点评、新闻现场、背景介绍、综合叙述等揉合在一篇稿件中,用不同字体加以区分,既相对独立又承上启下,这种表达风格既清新出众,又便于阅读选择。比如,“宜昌制造”专栏,采取权威点评、独家报道、公司简介的组合格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决胜市场的历练等一目了然;“百户农家行”专栏,设置村情档案、正文,记者附言三大板块,以亲历的形式报道发展经验及存在的困难,为各村提供了比较和借鉴;“民生问答”专栏,将每一个读者的身份姓名、来电内容以及答复内容一一刊登,现场感十足,真实可信。

保持密度,扩大影响。一个专栏只有保持一定的发稿密度,才会有影响力。《三峡日报》将这种密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内,固定一定的发稿频率,如“百户农家行”等专栏,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另一种以年度为单位,将其作为本报的一个特色专栏长期办下去。如“问答民生”、“我们村里的能干人”等,就是作为名牌栏目长期培育的。名牌新闻专栏带动了整个报纸品质的提升,拉动了报纸的“二次销售”,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宜昌党报三峡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湖北宜昌卷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