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改进新闻文风——为记者走基层活动叫好

2012-06-12黎家璇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风作风基层

□黎家璇

(三亚晨报社,海南 三亚 572000)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少了,采访作风不够扎实,新闻写作逐渐程式化,出现了会议记者、电话记者、网络记者、经验记者、冷漠记者。不管多重要的新闻,会议记者拿着会议材料或新闻通稿稍作改动甚至没有改动就发稿;电话记者一个电话就可以写就一篇新闻稿;网络记者鼠标一动,四海之内的稿件皆为我所用;经验记者闭门造车,凭经验写稿;冷漠记者即使是火热的生活,也激不起他们出彩出新的写作热情。这样的文风,不可能写出真实、深刻、有情、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来,新闻同质化,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同一新闻事件差不多的写作手法也就不足为怪了。不好的新闻文风会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入、有效宣传;会削弱党报的舆论引导力,甚至会损害党的执政能力。

新闻文风及其内涵是什么呢?新闻文风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风格和作风。在当代,各种形式的新闻传播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广大受众与新闻媒体的依存关系日益密切,新闻文风健康与否,成为新闻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关系着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实,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关于新闻文风,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比较深刻、全面、成熟的论述。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就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一年的8月4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认为新的文风要有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打破固定的写作公式,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并对健康的文风做出如下界定:一是真实、实在。不仅报道的事实要完全真实,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要朴实、客观,不讲假话、大话和套话;二是简洁、明了。新闻作品要求篇幅短、段落短、句子短,使读者一看就明白。选择群众关心的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三是尖锐、泼辣。要求观点明确,旗帜鲜明;重要的新闻报道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四是生动、活泼。新闻作品形式多样,语言丰富多彩,饶有兴味。

对照这些论述,在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展,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新闻从业人员在作品中体现的新闻文风,距离这些基本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如何改进新闻文风?要切实有效地改进新闻文风,首先要了解新闻文风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新闻文风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一是思想僵化,程式化、概念化写作;二是贪大求长,热衷“注水”;三是盲目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写有偿新闻,帮人涂脂抹粉、叫卖炒作,造成不良影响。

要切实有效地改进新闻文风,其次要了解新闻文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新闻文风问题的出现,凸显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精,思想作风不够端正。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对待新闻工作只是简单地以工作是养家糊口的态度来做工作,完全不把它当成事业来经营,在工作过程中只要“不错”就行。须知,新闻宣传是一项作用于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工程,简单地对待是不成的,要有十分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做好。新闻文风问题的出现,凸显出新闻队伍中一些人在社会转型期受到不应有的干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向钱看搞有偿新闻,人心浮躁沉不下心来把新闻做细做精。新闻问题的出现,凸显出新闻管理者管理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力。不良新闻文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新闻管理者重视不够、引导不力有关。只要认为政治上没有错,新闻导向正确,文风这种形式问题无关紧要,放任自流,听其自然。没有在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没能培养出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要切实有效地改进新闻文风,还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记者、编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深厚的学养,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领域里得心应手,纵横驰骋,出手不凡。记者、编辑要深入、深入、再深入,真正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发现新闻,调查研究。记者、编辑要扎实、扎实、再扎实,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入手,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树立牢固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旺盛的工作激情投入到新闻报道中去,做一个遵纪守法、敬业有为的新闻工作者。

走基层活动只是改进新闻文风的第一步。可喜的是,通过这一段时期记者走基层活动,记者和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贴心交流,很多基层民生问题、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精神、生活中的点滴闪光等等感人的新闻,每天都有报道。在这些朴实、真实的新闻报道中,受众们收获的是感动与欣慰,也拉近了党群间的心理距离。但是,新闻记者走基层活动只是改变新闻文风的第一步。毛泽东同志主张文章要旗帜鲜明、尖锐活泼、幽默深刻,富有战斗性。他特别反对那种死板老套、四平八稳、令人乏味的写作风格。这些观点在我们改进文风活动中值得深刻领会。新闻只有“三贴近”,才会好看,耐看。贴近实际,新闻才会准确真实,避免浮夸炒作;贴近生活,新闻才会鲜明生动,力戒概念化、程式化;贴近群众,新闻才会清新活泼,杜绝假大空。

真实、客观、准确是新闻记者的行文准则;出新、出彩、有情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实现转作风、改文风。为了老百姓,为了我们的新闻事业,为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顺利贯彻,新闻记者走基层活动应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坚持下去,成为一种常态。

猜你喜欢

文风作风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走基层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