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视角 民生意识 民生情怀——《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的编辑与思考

2012-06-12□赵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党报老百姓民生

□赵 黎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00)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树立民生视角,转换报道角度,确保持续报道

树立民生视角,以民主意识来做民生新闻,是主流媒体做好民生新闻的有效途径。树立民生视角,首先要为民生新闻让位子、辟阵地。要改变民生题材新闻在党报地位不高、版面得不到保证,以及零打碎敲、可有可无的状况。尤其是城市党报,具有直接性、地域性、信息量大等诸多优势,为确保民生新闻在主流报道中的“可持续性”,应在版面上舍得投入,让民生新闻占有相对稳定的席位。如《南阳日报》开设的《社区新闻》版、《生活新闻》版以及“民情民意”、“救助贫困职工”等一批栏目,除每天传递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外,还将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事关民生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推到了报纸最醒目、最突出的前沿阵地,这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确保了民生新闻不断档。

树立民生视角,就要改变报道视角。党报传统的报道多为客观视角,我们权且称之为专家视角或业内人士视角,表述中常有“据专家预测”、“据专家分析”等,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受众、摆布老百姓,“由民作主”变味成“为民作主”。而民生新闻讲究原生态、接近性、亲近性。专家的“眼球”易取俯角,民众的“眼球”易取仰角,记者如果将以上两个视角调整为平视,则行文的心态就容易平和,成文的姿态就比较公允。

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这就要求报纸民生新闻的叙事实现“专家视角”与“平民视角”多视角的转换。以预警信息为例,如果报道“工商部门警示——小心食品安全盲区”,转换的方法是不仅仅有工商部门的专家视角,而且有反映消费者的平民视角,把“面”上的“盲区”与“点”上的个案均作客观报道。再如“警方提醒——手机短信陷阱屡屡坑人”,不要仅仅从警方获取概括性材料,而且要顺藤摸瓜,让手机短信陷阱的受害者现身说法。从百姓眼光、百姓需求去看事情、想问题,才能写出符合老百姓口味的民生新闻。

强化民生意识,拓宽新闻视野,拓展题材宽度

民生领域的问题往往是敏感而复杂的,也是广泛而层出不穷的。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有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民生的色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搞好传统领域的报道的同时,必须不断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把民生新闻的报道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其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民生新闻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群众,要做好民生新闻,必须坚持“三贴近”。要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以老百姓的视角,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党报的民生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反映”和“传递”这个层面,应胸怀全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更广。在忠实于民生新闻有限外延的同时,更应该发掘民生新闻的无限内涵。在正确把握大局的基础上,力争把民生新闻做得更有引领性、前瞻性。充分发挥党报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集百姓意愿、引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做好民生新闻的要点就是要关注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重大事项。在推进民生建设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住房是民生之安。党报必须牢牢把握这些重大民生问题,把握民生报道的全局观,注重整体策划,精心实施,做深做透。《社区新闻》版注重把握民生新闻的“大局观”,注重抓住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引导舆论。近两年,《南阳日报》每年在年初推出“市政府要做的十大实事”,在年终推出“盘点市民关注的十大实事”等一系列关注民生的重头策划,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参与讨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强烈的舆论氛围。这种多侧面、立体化的重点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满含民生情怀,深入体恤民情,改进报道方法

民生报道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摸索和掌握与之相应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什么新闻技巧,而是朴素的民生情怀。有了民生情怀,才能深入体恤民情,改进报道方法。

一要充满感情。民生问题最具人情味,民生报道不能冷冰冰。比如,教育、卫生等都是富有人文关怀的事业,从事这方面的报道也应当具有人文情怀。不论是采访山区的孩子还是农村的患者,记者都不能冷眼旁观,不能无动于衷,而应当充满感情,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二要会讲故事。讲故事是现代传播的重要手段,而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讲大道理,板着面孔说话,结果事与愿违。很多深奥的道理是可以通过讲故事来传递的,多讲故事可以让硬道理变软,深奥哲理变得形象,易于读者理解。现代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媒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切入点。三要善抓典型。抓典型就是“解剖麻雀”,以小见大,从微观里看宏观,从一滴水里看太阳。民生是个大主题,又是一件件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典型,在时代背景下进行解剖,以体现历史进步的印记。四要多说新话。改进民生报道,更应当从说新话做起,用鲜活生动的语言传情达意,摈弃文件语言、八股文风。新闻纸不是文件纸、公报纸,应当把官方语言、政策语言转化甚至翻译成百姓语言,使政策通俗易懂,使百姓喜闻乐见。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新闻精品,壮大民生新闻

《社区新闻》版刊发了一大批受欢迎的民生新闻,而且版面编排根据内容需要打破常规,鲜活的民生新闻发头条,在市民中影响很大,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除此之外,《南阳日报》还开设“有事找党报”、“天天 3·15”、“本报独家”等一大批民生新闻精品栏目,民生新闻的数量和质量日益成为报纸的生命线。

打造精品稿件。在编辑稿件中,不能只追求消息的“短、平、快”,应做深入地调查和细致地分析,这是提升党报民生新闻质量的一个关键。主流媒体对民生题材的报道,要避免琐事堆砌,止于表面。“大民生”要做透,“小民生”要做细。要在实用性、有效性上下工夫。民生新闻的精品应主动引导潮流和风气,以敏锐的新闻直觉和较强的思辨能力,实现媒体对社会现象的干预和引导。加大对热点事件的报道力度,及时、准确、深刻又力求独家去展示事件的原貌,以事件新闻的全面深度挖掘形成版面看点;要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报道,强调其普遍价值,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推动事情最终解决。

打造精品栏目。不少党报都开设“新闻热线”,让群众有反映意见、抒发心声的渠道。这是各级党报用心经营民生新闻的“拳头”产品,是获取民生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层面。一旦这个平台搭建成功并稳固,党报的政治影响力便转化为吸引读者、服务读者的社会影响力。《社区新闻》开设有“这事该谁管”和“现场督办”栏目,以热线电话为依托,由专人接听,及时将百姓的需求和呼声刊登在报纸上,同时反映给相关部门。能解决的问题,热线记者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职能部门的反馈意见,也在报纸上刊登。该栏目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百姓来电咨询、提供新闻线索的电话络绎不绝,成为报纸与受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

猜你喜欢

党报老百姓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话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