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农亲农惠农护农 真实传递农民心声——地市党报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刍议
2012-06-12□汪涛马芸
□汪 涛 马 芸
(西双版纳报社,云南 景洪 6661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也为新闻媒体丰富宣传内容、拓展报道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应以亿万农民为主体,走进他们火热的生产和生活中,全面、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愿望,生动、及时地展示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性成效,使宣传报道深入扎实、内容鲜活、角度新颖、有声有色。
抢占先机 整体推进 先声夺人
作为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州市党报,报道领域主要是农村,读者群体主要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应结合这一实际,以积极、主动、务实的态度,快速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建设洪流中。宣传报道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领航,解疑释惑;科技推广,力求实用;文化下乡,丰富多彩;恰当选点,带动全局。
新闻宜早贵新。失去了新,即便是金子般的事实,也不能成为新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西双版纳报》突出一个“早”字,较早地树起了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的大旗。早在2005年底,本报就着手精心策划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方案。2006年1月初,本报在要闻版、时政综合版、《西双版纳报·电子网络版》的显著位置打出了“新傣乡·新农村”专栏,连续推出了精心组织采写的一组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据查,本报推出的“新傣乡·新农村”专栏,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推出的“建设新农村”专栏及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推出的“建设云岭新农村”专栏早了一个月。
认识到位 知农重农 突出特色
实现新农村建设报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举,必须在知农重农的认识上有新提高。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任务,对党在农村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全面了解;对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突破点要有准确把握;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熟知在胸;对农民的需求和期盼较为熟悉。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才能有的放矢、突出特色和重点。
《西双版纳报》认真组织采编人员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并转化为广大采编人员的自觉行动。先后开展了“记者走百村”“傣乡边寨见闻”“特色农业采访调查”等活动,写出了如《流沙河畔小康歌》、《傣乡农民经纪人勇闯大市场》、《与水为伴的傣家人》等一大批有新意、有深度、有看点的新闻。
积极引导 惠农惜农 促进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要把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党报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十分重要。《西双版纳报》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以下主要做法。
首先是激励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州市党报记者要发挥深入农村时间长、与农民接触多的优势,勇于反映农民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和难点,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大力宣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近年来农村大量涌现的各种养殖协会、销售协会,各种集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等,它们是新农村建设宣传的特色和亮点,注重和加强这方面的报道,对于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加大科技宣传推广的力度,促进实用农科知识的普及和运用。《西双版纳报·科技月刊》对实用农业科技进行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宣传和介绍,推出关于“新技术、新良种、新化肥、新农药、新农机”的宣传,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好顾问”、“五新推广站”,许多农民读者还把见报文章整理收藏,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受益匪浅。
亲农近农 倡导新风 构建和谐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丰富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报深化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的一个切入点。
当前,有的村寨管理不够民主,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有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缺失,农村业余生活枯燥乏味,迷信赌博之风盛行;还有一些地方建设缺乏规划,村容村貌不够整洁;有的地方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不够落实、农民就医难、子女读书难等。要切实改变这些现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新闻媒体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州市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树立亲农近农的意识,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要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占领农村文化活动阵地的新经验;把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黄赌毒,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所取得的新成效;把普及法律法规,建设平安和谐新农村的新内容,纳入宣传报道视野。仅2011年以来,《西双版纳报》就推出了《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星光辉耀曼养广》等一批鲜活可读、有较强引导作用的文章。
维农护农 强化监督 切实维权
为农民说话,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州市党报在新农村建设宣传中必须面对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一些乡村,由于法制建设不够健全,农民素质较低,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损农坑农事件时有发生。为维护正当权益,许多农民在向执法部门反映之外,通常也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媒体。为此,州市党报要切实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勇于揭露和抨击各种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切实为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众伸张正义。
州市党报强化监督职责、维护农民权益大有可为。要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一经查实,要敢于曝光,促成问题解决;记者深入基层发现的各种坑农损农行为,要及时开展舆论监督,促使问题解决;对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要提前向农民群众发出预警信号,如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流通的伪劣农资以及可能影响收成的市场预测等,使农民群众做到防患于未然。2011年3月15日,本报在要闻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数十户农民遭假化肥坑骗而使种植的大面积西瓜绝收的新闻——《都是“纷兰王”惹的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成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处理,使受骗农民获赔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