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更需多接“地气”
2012-06-12□吴兴
□吴 兴
(郴州日报社,湖南 郴州 423000)
(作者系湖南郴州日报社总编辑)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郴州市新闻媒体也在积极组织开展这一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闻工作者接“地气”、提素质、强能力的一次极好机遇。
当下正值网络信息时代,一些新闻工作者喜欢利用网上海量信息优势,拼凑演绎新闻。也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喜欢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在空幻的概念、苍白的理论中进行逻辑推演。利用网络媒体和文字资料,可以拓宽新闻信息的渠道,丰富媒体的新闻资源。但无论网上信息和文字资料信息多么丰富,都替代不了新闻工作者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里遨游,在冬暖夏凉的高楼大厦中苦思冥想,思想的火花就可能枯竭,思维的创新就可能缺乏养分,思考就可能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闻到土地芬芳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才能真实反映基层和群众的酸甜苦辣,真切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体味他们的安危冷暖,写出带着汗珠、泪珠、露珠和有灵气、才气、生气的新闻作品。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基层和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现在的一些新闻,群众不喜欢、不爱看,就是因为我们有些新闻作品远离了基层和群众,没有与基层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缺乏生动体现百姓心思情结的新闻表达方式。有些新闻工作者喜欢在会议室、办公室、网络里、材料里寻找新闻,由于没有记者的亲身体验,这些新闻往往或内容空泛,仅有虚空的理念、宏大的叙事,缺乏真实故事场景和感人的情节细节,或文风呆板,大多是官话、套话、废话,就是没有真实感人的话。这样的新闻作品,当然很难收到传播的效果,也很难赢得群众的喜爱。与以往相比,现在新闻工作的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传播手段更为快捷,获得新闻资源的渠道更多。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新闻工作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使命没有变。好新闻是靠脚板走出来的传统不能忘,走基层、接“地气”“抓活鱼”的方法不能丢。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锻炼人的平台在基层。当前,郴州正致力于科学跨越发展,正是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新闻工作者必须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走基层、接“地气”,俯下身、弯下腰,老老实实拜人民群众为师。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姓情,切实转变作风,大力改进文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在那里有最美丽动人的故事。新闻工作者要以现场体验、调研、蹲点等形式,深入到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车间等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的真实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回应他们的所期所盼。要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新闻工作者不仅有博学深思的理论修养,也有行万里路、访百家人的实践能力,切实把握好时代和生活的脉搏,讴歌伟大时代和日常生活的发展变化。用带着自己情感体温的作品来感染和吸引广大群众,提升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