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2-06-12张本超王彦廷
张本超 王彦廷
河南伊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伊川 471300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我们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系本院2008-01-2010-12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经脑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无脑疝或深度昏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8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9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剂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有颅压高者使用甘露醇,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1.3 疗效判定 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标准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或病人死亡。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2 结果
2.1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47±2.25)分,治疗后为(11.21±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11±2.33)分,治疗后为(13.55±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更明显。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分别是90.0%、75.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增高,未经减药,停药后自行恢复,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
3 讨论
目前认为自由基是参与脑缺血性损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梗死时,由于缺血造成氧供应下降和ATP生成减少,脑内自由基大量产生,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神经元损害。自由基还可使缺血半暗区的血管收缩及血管内凝血,使梗死范围扩大而加重脑组织损伤[2]。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强效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其血脑屏障穿透率高达60%。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静脉给药后可以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缺血半暗区的面积,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3]。
本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6%,疗效明显,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该药物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1]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康建状,张本超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4):80.
[3]张敏,穆军山 .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