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夜,于丹“气场”

2012-06-11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12年46期
关键词:于丹厅堂普罗

王悦阳

谢幕合影。

“不用你代表我们,下去!”“下去!”……

“哦,下去……”接嘴的是向来以铁齿铜牙、能说会道著称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身着黑色短裙装,脖子上系着长围巾的她,在半分钟前,还意气风发地从第一排正中显要的座位上站起,从容地脱下大衣,踩着高跟鞋,步履轻快地走上舞台。

而舞台上,则是十位中国昆曲殿堂级的艺术大家:张继青、侯少奎、岳美缇、梁谷音、汪世瑜、张洵澎、计镇华、张静娴、石小梅、王芳,加起来足足有680多岁。他们象征着拥有600年历史的昆曲艺术在当今的最高水平,而整整三个小时的精彩演出,更让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持人请出了有备而来的于丹,要她代表当晚的观众,做一点评式发言。

这是节目单上并没有注明的“项目”,更何况请上台的,是让不少昆曲观众十分“头疼”的“学术超女”,早在于教授高调脱衣准备上台之际,倒彩声与嘈杂声已混成一片,可惜,她全然未觉。

尽管台上的艺术家是主角,却都给不速之客投以真诚的微笑,甚至还有两位艺术家为于丹献了花。随后,习惯性地拿起话筒,习惯性地亲民微笑,习惯性地煽情语调,可一开口,就跑了调:“我想,到了这个时候,我先代表大家,向老艺术家……”此刻台上台下一片安静,突然一个声音从左侧的观众席爆发而出:“我们不要你代表!”随即,在观众席的中、后区域,此起彼伏的倒彩之声不绝于耳,悲催而难以挽回的那幕终于发生了。

艺术家们的微笑凝固了,主持人也傻了眼,于丹一句虚弱的“下去”之后,迅速调整状态,收起了原本预备的发言,长话短说:“向艺术家们鞠躬致谢”,随即鞠了一躬,面容严肃地快步走进后台。此刻,观众席中才响起了由衷的掌声,欢迎真正的主角——老艺术家们一一发言。直到曲终人散,于丹才悄悄地从后台下场,低调穿上自己的大衣,一语不发,迅速离场。既没有向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去后台看望她口中那些“从小看到大的艺术家们”。

从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而红,那么多年来,于丹从孔子说到庄子,再到与马东合作,于皇家粮仓拍摄而成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之旅”,俨然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然而,显而易见的错误、硬伤,皮毛之见的“学术观点”,早就让一干文青与知识分子大为不满。且不论其华丽外表下口口声声强调的“顺民思想”,就是那一身名牌,出入高级场所,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的姿态,就够让普罗大众与知识分子侧目的了。其实早在200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3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于丹现身上海大剧院,一本正经地讲解起昆曲艺术之时,就有不少“曲友”策划着在台下起哄——你于教授不是号称自己看昆曲30年了么?光说不练假把式,还不如给现场观众来唱一段吧!

不过,上海观众毕竟是温和的,最终并没有发生那难堪的一幕。而时隔四年,到了北京,情况却大不相同起来。当天晚上,从微博到论坛,热闹非凡,感到大快人心者有之,落井下石发泄一通者亦有之。最离谱的,莫过于添油加醋的八卦作风,从北大讲堂的一场商业演出变成了北大学子炮轰于丹,而硬气的一声“下去”也变成了恶毒的口号“滚下去”……中国昆曲第一次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报纸娱乐版,甚至海外八卦杂志的头版头条,这一切都是托于教授的福呢!

“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过意不去!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这是演出第二天中午于丹所发的三条微博中的一条。

很显然,她选择一种云淡风轻式的自我解嘲来缓解尴尬,平息事端,“谢谢关心我的朋友们,几个小细节我再说明一下:首先这次演出是面向社会的,不要误会了北大的同学们。其次大家虽然因为时间太晚喊了几句,但绝对没有不雅或过激的语言。再次,有些朋友对汪老师把花给我有些不满,并不知道我和汪老师来往26年,2007年我在中央台讲昆曲也是受汪老师之托,在我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后记中有一节就是关于汪老师的,写过这段渊源。17日这个精彩绝伦的夜晚,大家买票是来听演唱的,不是听演讲的,我完全理解,何况已经坐了三个半小时。但我也还是理解主办方要我向老艺术家致意的初衷,毕竟,这是无法言表的一份深深恭敬!我们都是爱昆曲的人,因为有爱,所以一切可以理解。”

于丹经常能引发话题。

于丹嘴里所谓的主办方,正是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们也恰是厅堂版《牡丹亭》的制作方。五年前,正因为有着于丹等一批文化人的极力推崇,使得厅堂版《牡丹亭》成了北京一种高端文化的标志。1980元的最高票价并没有撼动它的演出规格,整整600多场演下来,红了“皇家粮仓”,也火了“奥运小生”(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昆曲演员正是厅堂版《牡丹亭》的两位主演),更让“普罗文化”赚得盆满钵满。厅堂版《牡丹亭》几乎是京城最高级文化宴请的标准,政、经、文化界名流,许多人都看过这场商务型昆曲演出,并且有“开谈不说厅堂版,纵为文化也枉然”的趋势。而本次“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也正是“普罗文化”为庆祝厅堂版《牡丹亭》演出过600场的隆重纪念演出。

在被轰事件出现后,皇家粮仓的微博第一时间力挺于丹,从她的身世说起,又讲到她是放弃了原本与家人度假的时间,来剧场力挺老艺术家云云,无非为其正名——于丹是有资格在北大的舞台上,在老艺术家面前讲昆曲的。而于丹则更绝,一番高姿态的表述之后,就开始大量删除微博评论,留下那些为她说话的,而对于“看不顺眼”的,则手起刀落,毫不留情。

“挺于丹的赠给我们一个罪名,轰丹姐是因为我们羡慕嫉妒恨她。”作為首先“开炮”的资深昆迷,老冯事后也详细解释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他看来,“我在所谓贵票区喊了声‘下去。我已不是学生,但我在这所大学念过书。而在此前,场内已嘘声一片,且来自各区域。最大的那声‘于丹你下去吧是我走到过道,和我一起起堂的高个学生模样年轻人喊的。要明确,于丹不是被一个人一个‘下去轰下去的,而是一个没有事先约定的群体合力成就的。”诚然,在反对者看来,于丹的被轰,主要是因为她的学术浮浅和卖弄包装。无论是《论语》还是昆曲,她都能口吐莲花,似乎要说动天雨,但回头想想只是一堆无用的排比句而已。

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哪管他乡是故乡?热闹背后,尴尬的是于丹,火红的是厅堂版,无辜的则是那群可爱的老艺术家。这群已退居二线的艺术大家,尽管人人拥有高超的表演艺术,却始终存有一颗淳朴之心。无论是之前对待于丹的谦让、包容与微笑,还是在后台和善地对待每一位粉丝,一一满足他们所有的诸如合影、签名的繁琐要求。而他们辛苦演出的报酬却很微薄,包含着两场商业演出、一场演出观摩,还要出席好几次商业宴请聚会,甚至在演出结束当晚11点半深夜,连夜签署一百本画册,第二天一早接受电视台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专访……这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无怨无悔。看到了昆曲剧场的热闹,看到了观众对他们的热爱,他们觉得怎么都值得。可惜的是,原本轰轰烈烈的演出,让观众无不感受到绕梁三日之美,却因于丹被轰事件而忽略了对于表演艺术家精彩演出的由衷感动。恰如梁谷音老师在谢幕时所说的那样:“我们演一场少一场,你们看一次也少一次。今夜的一切,我相信你我都会深深地留在记忆深处!”

的确,相比较于这场已然空前,可能绝后的伟大演出,于丹的“气场”再大,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猜你喜欢

于丹厅堂普罗
办公楼保洁车开发设计研究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秋夜(1)
登堂入室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一整夜
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结构性能分析
生命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