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
2012-06-09海洋张炜
海 洋 张 炜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科,南阳473000)
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
海 洋 张 炜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科,南阳473000)
目的 观察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咽-结合膜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应用加味奔豚汤口服,对照组40例应用病毒唑、维生素C稀释后静滴,疗程3~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咽痛持续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满意。
咽-结合膜热;奔豚汤;儿科学
咽-结合膜热是小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3,7型所致,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查体见咽部充血,或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发病率较高,发热时间长,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加味奔豚汤是我院著名儿科专家张炜医师的经验方,2009~2011年,笔者应用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门诊收治的咽-结合膜热患儿,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儿科学》标准[1]确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发热、咽痛、咽部红肿、双目红赤、舌红、苔少、脉浮细数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12岁,平均(5.62±3.0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5.78±3.11)岁。全部病儿体温均在39~40℃之间,病程48h以内,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排除有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病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加味奔豚汤:葛根、白芍、当归、川芎、黄芩、清半夏、金银花、连翘、石膏(先煎)、野菊花、薄荷(后下)、蝉衣、羚羊角粉(另煎兑服);有食积者,加焦楂、炒麦芽。药物剂量随年龄而定,每日1剂,以水浸泡30min后煎煮,分2~3次服,疗程3~5d。
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10~15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1.0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日1次。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体温>38.5℃,给予布洛芬口服退热治疗,少数C-反应蛋白较高提示合并细菌感染者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3~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咽痛持续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持续时间。
1.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有效:治疗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眼结合膜充血减轻;无效:治疗3d后仍反复发热,咽痛、眼结合膜充血无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80例,显效35例,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2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18,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7.06,P<0.01)。
2.2 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n,d)
3 讨论
咽-结合膜热属于中医学温病的范畴。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双目红赤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小儿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一旦感受时邪或风热署邪,易从阳化热化火,往往表邪未解,里热己炽,故疾病初起,即呈表里俱热之证,热盛又易致津伤,故临床常见阴血亏虚与风火搏结共存之证。邪正交争则发热;风热邪毒搏结于咽喉,则咽部红肿疼痛;外感风热,内动肝火,风火相煽,循经上攻于目则双目红赤刺痛。其病机关键在于阴血亏虚、风热毒邪外感、内动肝火。治疗当辛凉解表与滋阴养血、泻火解毒、平肝降逆共用。
奔豚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主治肝经气火上逆所致奔豚病的名方,由葛根、白芍、当归、川芎、黄芩、清半夏、生姜、李根白皮组成。葛根辛凉,能解肌发表,清解阳明经热,生津止渴;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柔肝,防肝风内动。黄芩苦寒,清热泻火;半夏味辛,善降肺胃之逆气,化痰止咳,祛咽喉肿痛,生姜辛甘发散,李根白皮大寒入肝经,功专清热泻火,平肝降逆,因药源稀缺,现已不用。诸药合用,不仅平肝降逆,也能滋养阴血、清热解肌。故可应用奔豚汤治疗本病。但其解表透热、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故加薄荷、蝉蜕、野菊花助葛根解肌透表,疏散风热,并祛风止痉、清肝明目,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加石膏辛凉解肌、除三焦大热,助黄芩除内热,并重用葛根、石膏辛凉解肌、生津止渴,加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且其退热作用尤好。这样一来本方不仅长于辛凉解肌透表,又可滋阴养血、平肝降逆、清热解毒、明目利咽,药证相符,效果显著。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应用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明显,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及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11
1672-2779(2012)-15-0019-02
杨燕平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