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探析

2012-06-08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出口商品逆差贸易逆差

杨 振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一、中日贸易逆差问题概述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近邻,两国经贸往来十分密切。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激增。但两国贸易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中国对日贸易逆差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加而扩大(如表1所示)。

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如下:

表1 1998—2010年中日贸易情况统计 金额:亿美元

1.两国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1998—2010年十余年间贸易额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15%以上,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放缓,十余年间两国贸易额持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我国贸易逆差严重。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日贸易收支不平衡,贸易赤字严重。中日贸易逆差首次发生于1999年,从2002年至今,中国对日本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3.逆差持续时间长,逆差规模不断扩大。2002—2010年,中国对日贸易连续9年处于逆差,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逆差额从50亿美元,快速扩大到556亿美元。

4.逆差额占两国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大,由1999年的2%扩大至2010年的18.6%。

5.逆差增长速度高于贸易额增长速度。除个别年份外,中日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多数年份超过30%,年均增长速度达35%,而贸易额年均增速为15%,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贸易额增长速度。

中日贸易逆差产生并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种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对此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笔者从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着手,采取RCA指数法,分析中日贸易逆差产生及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产生逆差的直接原因

中日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真实反映两国贸易的特点,是分析两国贸易逆差原因的重要依据(见表2)。

表2 2007年中日主要出口商品贸易统计 单位:10亿日元

通过表2可以看出,日本向中国出口最多的前8项产品均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比重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6%,再加上第10项日本传统优势产品汽车,比例达到近40%。可见日本主要是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及部分初级产品,包括服装、金属制品、家具和鱼类等,其比例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1/3,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造成中日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明显。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多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两类产品之间价格相差悬殊,造成中日贸易收支不平衡,出现逆差。

2.两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不同。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食品等日用产品,这些产品需求弹性很低,需求量基本是固定的。所以中国对日出口额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增长。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汽车、电子设备等高端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需求弹性也相对较大,促进了日本对华出口额持续增长,又由于这些产品单位价格较高,所以造成中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3.日本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主要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向其出口。比如日本新推出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使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遭遇很大阻力,并经常产生贸易摩擦。

三、中日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是逆差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通常使用巴拉萨(Balasa)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RCA指数是透过贸易来衡量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以判定各国出口竞争力的强弱或国内各产品竞争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RCA=(Xik/Xi)/(Wk/W)

其中,Xik表示i国商品k的出口额;Wk表示全世界商品k的出口总额;Xi表示i国全部出口商品的出口额;W表示世界各国全部商品的出口额。

用RCA指数分析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优势。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和衡量中,当RCA>1时,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当RCA<1时,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RCA指数值越大,则该国该产品越具有比较优势,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本文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中日贸易商品分为以下十大类进行分析(详见表3)。

表3显示了中国和日本商品的比较优势,从中可以得出两国产品比较优势如下:

1.中国的初级产品SITC0食物和活动物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该项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而日本的初级产品均无任何比较优势,这说明日本在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SITC6制成品和SITC8杂项制品。而日本在该两项上指数均不足1,处于劣势。这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比较优势,而日本处于劣势。

2.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中国和日本产品各具有比较优势。日本在SITC5化学制品中有一定的优势,RCA指数接近1;在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制造及运输装备业,日本比较优势明显,指数始终在1.5以上,说明日本在该产业上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此之外,在SITC9项商品中,日本比较优势也很明显。而中国在SITC7机械设备项中的RCA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已稳定在1以上。

表3 中日商品RCA指数表

通过分析两国的RCA指数,可以看出两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差别较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明显,初级产品也有一定优势;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也逐步增强。而日本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

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是由两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决定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日本一直以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而中国以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随着两国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逆差将持续增加。

四、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多研发既具有高附加值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进而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只有不断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才能逐步缩小中日贸易逆差。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继续挖掘已具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潜力,形成对日本规模出口。

2.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由于两国贸易互补性强,又具有区位优势,学界对中日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呼声日益高涨。中日两国应尽早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通过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区域分工协作机制,加快两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建立自贸区后,两国将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日本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开放,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额将进一步增加,逐步平衡中国贸易收支。

3.灵活运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可以通过合理运用WTO相关条款,妥善解决中日贸易争端,有效规避日本的贸易壁垒,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从而扩大我国优势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出口份额,一定程度上缩小双方的贸易逆差。

[1]Grubel H G,P J Loyd.Intra 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

[2]周立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出口商品逆差贸易逆差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