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
2012-06-02马丽琼徐路琼
马丽琼 徐路琼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其中以ABO系统多见,但Rh系统引起的HDN较重。ABO系统溶血病是母子ABO血型不合引发的HDN,主要由于胎儿红细胞A/B抗原与来自母体的抗体反应的结果。O型人具有Ig抗-A(B)抗体的人数比A型或B型人的IgG抗体的人数多,所以ABO溶血病以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的发病率最高[1]。HDN仅发生在胎儿和新生儿早期,为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送检的128例疑似HDN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送检的在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疑为溶血病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血液标本,共计新生儿血标本128例,母亲血标本82例,新生儿年龄0~13 d。(抽取母亲EDTA抗凝血2ml,患儿EDTA抗凝血3ml,未抗凝血2ml)。
1.2 试剂和仪器 A、B、O标准红细胞,筛检细胞,谱红细胞,2-疏基乙醇(均为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ABO、Rh血型鉴定卡,新生儿溶血病不完全抗体检测卡(长春博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1.3 新生儿母亲血型血清学检测 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抗A、抗B效价,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者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见表1。
1.4 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测,ABO正定型和溶血3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方法采用改进微柱凝胶技术,严格按试剂说明操作。结果见表2。
表1 82例母亲IgG抗-A(B)效价与HDN发病的关系(例)
表2 128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例)
2 讨论
2.1 本组82例母亲血型均为O型,婴儿全部为Rh阳性,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为26例,均为ABO-HDN,1例Rh阴性母亲血清中未检出不规则抗体。当胎儿由父亲遗传所得的血型基因恰为母体所缺少,可作为抗原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IgG,这种抗体可通知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结合,使之破坏而发生溶血。从表1可见,82例患儿的母亲中Ig抗-A(B)效价≥64的有64例,IgG抗体效价高低与新生儿溶血病呈正相关,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会随孕妇IgG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增大。据文献报道,孕妇抗体效价上升时间越早,速度越快,其新生儿发病机会也越大[2]。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均应常规开展孕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对O型孕妇定期测定血中IgG抗A(B)效价,并对新生儿做重点监护观察,有利于新生溶血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2 是否被证实为HDN最有价值的依据是新生儿血标本的溶血3项试验。本组被证实为ABO-HDN的48例患儿中,OA28例占58.4%,O-B20例占41.6%,可能是由于胎儿红细胞上的A位点(抗原决定族)较B位点多,故发生ABO-HDN的A型婴儿比B型婴儿多[3]。本实验结果与林蔚等[4]与姜志勇等[5]的报道相符,非ABO-HDN以Rh(D)血型不合HDN最为多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中的其他抗体抗-E、抗-C、抗-c,以及M、N血型系统抗体[6]等引起。本组1例母亲为Rh(D)阴性者,可能由于是初次怀孕,未检出抗-D抗体。
2.3 本文采用改进微柱凝胶技术,对48例符合ABO-HDN患儿的溶血病三项试验不同结果进行分析,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最高,占100%;DAT试验阳性率最低,占31%,分析原因为新生儿的A(B)抗原密度比成人低,结合的抗体数量没有达到DAT试验阳性的要求,另外DAT试验阳性率还与采样时间相关,患儿出生时期越短,DAT试验检测阳性率越高[5]。故临床应尽量早发现、早作检测以确诊。抗体放散试验是3项试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试验,即使是直抗试验阴性的患儿,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通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可直接证实新生儿患病与否,并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因此早期快速进行新生儿HDN的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128.
[2]胡志红,孟黎,胡咏梅,等.母婴ABO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6):618-619.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66-268.
[4]林蔚,戴伟良,肖平,等.10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15-116.
[5]姜志勇,黄钰君,陈卓瑶,等.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热带雨林杂志,2010,6(10):672-674.
[6]张志文,徐家苓,王以芸,等.IgG抗M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中国输血杂志,1992,5(2):88-89.